專欄 | 夜話中南海:下屆央行行長的幾個可能性人選

2023.02.03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夜話中南海:下屆央行行長的幾個可能性人選 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銀行總部
美聯社圖片

我們本專欄的上篇文章《美國“終身教授”易綱尚有多大可能繼續執掌中共央行?》中已經介紹過了五年前的易綱被“意外”任命爲中共央行行長之後,外界在分析原因時更多關注的是他在接掌央行行長之前的副行長角色,而較少注意到了他在二零一四年初被提升爲央行副行長併兼國家外匯局局長的同時,還有另外一項重要職務,那就是習近平親自主持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下設的常設辦公室的副主任,時任主任是劉鶴。一段時間內,易綱是唯一的副主任。由此可見習近平對易綱的重視和信任程度。

這篇文章刊登和播出後,有一位知情人指出“這一段敘述欠準確”,並提醒筆者公開網站上的,包括中共官媒上的易綱簡歷在他的具體任職內容和時間上都有錯誤, 應該以央行網站上刊登的爲準,因爲那應該是易綱本人審閱過的。

央行網站上刊登的易綱簡歷說他是“1986年至1994年,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經濟系先後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92年獲終身教職”。在此原文引用,以回答有網友對易綱是美國“終身教授”的疑問。

央行爲易綱刊出的簡歷中說明他是一九九七年進入央行,因爲“海歸教授”背景起點很高,起步就是副司局級。在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副祕書長位置上坐了五年後升任祕書長,以正司局級待遇兼貨幣政策司副司長,一年後開始專任該司司長。

二零零四年七月,升任銀行黨委委員、時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行長助理,三年後的二零零七年十二月,被宣佈爲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此時的易綱四十三歲,用了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副司局級至副部長級的爬升過程。

擔任副行長期間,他還兼任過一時間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黨組書記。二零一六三月,易綱成爲央行黨委副書記兼副行長。此時距周小川交班還有正好兩年時間,足見當時的易綱已經被放在了行長接班人第一培養人選的位置上了。

筆者在上篇文章裏沒有寫清楚的主要是易綱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的起始時間。

維基百科上刊登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詞條中關於劉鶴任主任的起始時間是對的,二零一三年三月。但說易綱兼任副主任的起始時間是二零一四年四月是錯的。央行發佈的易綱簡歷中註明的時間是二零一三年七月。

其實不但是維基百科,就是中國大陸官網上刊登的一些中共高級官員的某些黨內職務的任職起始時間,不準確的很多,原因就是諸如劉鶴,易綱這類人,被任命爲副總理也好,行長或者副行長也好,都有一個對外公開的任命程序,但這類人如果同時在黨中央的某個委員會、某個領導小組中的常設辦公室專任或者兼任的職務,都沒有一個公開任命的程序,所以他們擔任或者兼任這類職務的起始時間,都被外界從他們以這個職務的身份第一次公開活動的那一天算起。

比如人民日報旗下的《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曾在二零一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刊登《易綱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一文,內容是:”據福建日報報道,四月二十五日,福建省委中心組舉行專題學習會。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應邀到會作《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的專題報告。據瞭解,這是易綱首次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在媒體上亮相。“

據此,包括維基百科在內的大部媒體均以二零一四年四月作爲易綱被任命爲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的起始時間,殊不知此時的易綱擔任這一職務已經九個多月了。

筆者在此特別強調這一點,意在證明易綱與劉鶴之間的關係之特殊。也就是說,在習近平第一次“當選“國家主席的同時即把劉鶴安排爲直接向他習近平負責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緊接着就是劉鶴把易綱也拉到了習近平的身邊。

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日,新浪財經刊登《獨家解讀:爲什麼是易綱?》。文章開篇第一句竟然是“這位央行新掌門,曾經因爲研究節水馬桶,試驗兩次小便後沖水一次而受到家人批評。”然後才“書歸正傳”。

文章說:全球最爲引人“猜想”的人事安排塵埃落定:易綱接替周小川出任央行行長。在此前流傳的多個版本中,易綱並不是大熱門,但最終勝出,堪稱黑馬。不過,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黑馬不黑”。易綱的當選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此文章中說的“合理”主要是以下幾項。一, 易綱與劉鶴的交集:易綱不僅是央行副行長,還擔任中財辦副主任。如今,中財辦主任劉鶴出任分管金融的副總理,易綱出任央行行長,可以延續過去的密切合作;劉鶴、易綱分別畢業於哈佛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同屬“海龜”,更有共同語言;易綱是劉鶴創辦的中國經濟 50 人論壇資深成員。

二,易綱從一九九七年開始入職央行,是“老央行”。在央行副行長中,他是與周小川搭檔時間最長的。周小川擔任央行行長十五年期間,易綱全程陪同。由他接任,更能無縫銜接。

三, 國際化優勢:隨着中國經濟地位提升,中國已是“大國金融”。無論是中美經貿談判,還是全球金融合作,對央行行長的國際化能力都有很高要求。易綱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並曾在美國大學任教,國際化溝通交流能力不比小川遜色。易綱英語發音很好。在金融更趨全球化的今天,由易綱代表央行參加全球央行行長會議,是非常合適的。時常陪同周小川參加全球會議的易綱,對於國際活動,已是駕輕就熟。

四,年齡:易綱比周小川年輕十歲,這意味着易綱有擔任兩屆央行行長的“年齡空間”,有利於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

那麼,如今已經是五年一屆將滿,已經六十五歲的易綱能否連任第二屆央行央長,以及如果不是易綱連任,誰最有可能接任,就是我們本文繼續討論的話題。

我們本專欄的上篇文章中已經介紹過,易綱五年前被“意外”任命爲央行行長之前,筆者曾經與內地一位經濟學人討論過時任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是否會調任央行行長的問題。這位仁兄透露說,易綱接替周小川是早在十九大召開之前“通盤考慮”的內容之一,之所以只在十九大上只“當選”中央候補委員,是因爲在中央委員的“預選”過程中的總得票數低過了門檻,這才被“退而求其次”。

能夠爲如上說法提供佐證的是當時的央行的另外一位副行長潘功勝也被安排成了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

這位潘功勝比易綱年輕九歲,其簡歷中特別說明他是於一九九三年加入民盟,後於一九九九年加入中共。是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劍橋大學博士後學者及哈佛大學高級研究員。

也就是說,相比於易綱,此人是中共政權自己培養出來的“土博士”,日後的海外“學歷”均爲鍍金性質。

這個潘功勝從農行副行長升任央行副行長的時間是二零一二年六月。然後又被安排兼任了當時易綱不再兼任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至今。

正常情況下,歷屆中共中央委員會和中紀委給國家機關部委的分配名額大都是一名中央委員,一名中紀委委員,同時還被分配一名中央候補委員的並不普遍。而同時被分配兩個中央候補委員名額的,幾乎沒有。由此可以證明在五年多前的中共十九大召開之前的那份“兩委委員候選人建議名單”(即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及中紀委委員)裏,時任央行黨委副書記兼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行長的易綱和時任央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是分別名列在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名單的。 

接下來發生的故事就是從二零一八年三月開始的央行裏有兩個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而同時任命的央行黨委書記郭樹清不但是十九屆中央委員,而且還是已經連任了兩屆的中央委員。

不過,當時對央行的這種安排,與外交部的所謂“雙首長制”並不完全一樣。當時的郭樹清是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黨委書記的身份兼任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副行長。這個銀監會職責的第一條就是“依法依規對全國銀行業和保險業實行統一監督管理”。也就是說,郭樹清與易綱之間的職務關係,就是銀保監會與央行之間的職責關係。

在去年十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大上,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的團長是郭樹清、副團長是易綱、易會滿,祕書長兼新聞發言人是潘功勝。

大會出臺“選舉”結果後人們發現,上屆中央候補委員,一九六四年十二月生人的易會滿成爲中央委員,而一九六三年七月出生的潘功勝卻連中央候補委員都不再是了。

如此一來,二十大之前在央行內傳聞的潘勝功接任央行行長的可能性基本上被排除了。於此同時,外部有好事者在有金融背景或者曾經有過財政和金融工作經歷的二十屆中央委員裏爲易綱挑選了幾位央行行長接班人。其中之一就是現任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

這個易會滿是從基層銀行職員一步步爬升上去的,不知道當時是攀上了哪條線,五年多前以工業行行長身份被安排爲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一年多後即升任了證監會主席。

與易綱相比,這個易會滿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連個正經的“土學歷”都沒有。官方公佈的簡歷中沒有他的大學經歷,只說他曾經在職讀成過“研究生”。所以如果真是安排了易會滿出任堂堂厲害國的下屆央行行長,對外怎麼拿得出手?

當然,沒有正經學歷在習近平眼裏更會被另眼相待的可能性不是沒有。

外部評論界給易綱選擇的另一個行長接班人是現任全國政協副祕書長兼全國政協機關黨組副書記鄒家怡。

與易會滿相比,即使是與二十屆中央委員裏所有有金融和財政工作背景者相比,這位鄒女士無論是學歷還是財政和金融工作資歷都是對外最拿得出手的。她出生於一九六三年六月,大學本科是國際關係學院,然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系國際經濟關係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財政部工作,先後任財政部世界銀行司綜合處副處長,財政部國際司副司長、駐世界銀行中國執行董事,財政部國際司司長等職,並於二零一五年七月出任財政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

擔任財政部部長助理才五年月,鄒加怡又由當年十二月被從財政系統轉入紀檢系統,出任中紀委駐中央外辦紀檢組組長。一年多後,二零一七年四月,出任監察部副部長。

二零一八年六月鄒女重回財政部,出任財政部副部長、黨組成員。自此,中共財政系統內人人看好這個鄒女士會在二零二三年成爲下一屆財政部長。沒成想二十大召開的前一年,這個鄒家怡突然被宣佈調任全國政協,接替了時任全國政協常務副祕書長、十九屆中央委員潘志剛的位置,官至正部長級。

正常情況下,全國政協的常務副祕書長兼機關黨組副書記都會被安排進中委。而鄒家怡在二十大上如願進入中委之後,又被宣佈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如此安排,不像是在爲讓她重返國務院系統進行熱身。

中共二十大後被外界媒體看好爲易綱接班人的另外一位是現任北京市長殷勇。一九六九年八月出生的殷勇曾經是央行最年輕的副行長,但在二十大上“當選”中央委員後不久即在北京市副市長位置被扶正,成爲“全國31省份中最年輕的省級政府一把手”。如此說來,堂堂厲害國的首都五個月換一任市長的可有性有多大呢?

前面說到了二十大上的中央金融代表團。引起筆者特別關注的是,與上屆相比,這屆代表團裏多出了一個“中央指定代表“,即全國政協副主席兼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峯。

正常情況下,何立峯要麼應該以國務院部委負責人身份在中央和國家機關代表團裏佔一名額,或者以全國政協副主席身份被分配至某地方代表團佔一名額。而二十大上把他指定進入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除了證明何立峯已經是實際上的整個中央金融系統的“總督頭“,是否也說明習近平也考慮過在易綱幹滿一屆就交班的前提下,今年三月以後由何立峯以國家副總理身份兼任央行行長呢?

 

(本期節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講)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