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被放逐”是福不是祸(高新)

图片:郭树清(网络资料)
图片:郭树清(网络资料)

0:00 / 0:00

中共政权今年的“两会”召开前后,围绕中央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人事安排内容,除了央行央行仍然由周小川继任---而且是以副国级待遇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身份继任之外,证监会主席郭小川的去职也令外界十分关注。有外界评论文章指出:在任只能五百余天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转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的消息引出坊间传言,认为郭树清在主政证监会期间高调推动改革而触动利益集团不得不“被放逐”地方。在观察人士看来,“短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去职只是一个强势利益集团显现“强权”的缩影。而中国大陆内部则有资深财经记者投书《纽约时报》中文网,力陈为什么说“很难认同外界流传的郭树清去职是因为得罪了利益集团这一说法”。而依愚笔之见,无论郭树清在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是否与“利益集团”之间有过冲突,从国务院的二线正部级机构一把手岗位上平调经济大省的行政一把手,对已经当选过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如今已经是十八届中央委员,未来中共十九大召开时才满六十一岁的郭树清来说,绝对是福不是祸。

比李克强年轻一岁的郭树清和李克强一样,都是文革中下乡插队,文革结束后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大学。与李克强不一样的是,郭树清在南开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后没有被分配工作,而是直接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攻读硕士学位,师从著名党内自由化分子,现仍在美国政治流亡的苏绍智先生。苏绍智是这个研究所的第二任所长,他的前任是于光远。据苏绍智回忆,该所刚刚成立的时候,原来是要安排胡乔木以社会科学院院长身份兼任所长的,但胡乔木借口太忙,推脱掉了。后来,因为两任所长于光远和苏绍智均是党内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气得胡乔木连说了几次“后悔当初”。

郭树清进马列所时时,该所堪称党内自由化分子的理论阵地,苏绍智刚刚接替了所长职务,在所里的内部刊物《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可以批评和否定的。苏绍智甚至不同意马列主义研究所这个名称,认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提法其实是林彪的“三个里程碑”的提法,是中国传统的道统的观点。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不同於列宁主义,不同於毛泽东思想;认为列宁主义来源於马克思主义,但后来的结论不一样,毛泽东思想更不一样……当时,导师苏绍智先生的这些观点,曾经给了郭树清及他的师兄弟王逸舟等人较大的影响。按照苏绍智先生的说法,从进研究所开始,郭树清和王逸舟就与苏绍智一起,着手致力於他们所称之为的“比较社会主义体制学”的研究。期间,郭树清曾密切关注中国改革和前苏联以及东欧国家改革的实践,参与提出和制定改革方案,并多次参加有关国际会议。另外,他还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一年,与不少世界著名学者直接面谈,并访问了欧洲大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现实社会主义国家。

郭树清的博士论文是《模式的变革与变革的模式》,得到答辩委员会的一致通过,并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八九“六四”事件前夜该论文正式出版时,苏绍智先生为之作序,称“本书的特点在於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作出了相当深入的比较分析,如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内在结构和运行机制及其所以为依据的旧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分析批判,引入市场机制和改善集中计划这两种类型的改革的不能截然分开和不能完全对立,改革后的所有权结构势必是复杂的混合的结构,改革的过渡方法,过渡模式和转轨过程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以及改革措施、改革方向等等,都是饶有灼见的。本书的特点还在於从总体上研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改革的战略方向,充分研究了改革中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等等,因此从更广阔的联系上把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将其看作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博士学位拿到后不久,郭树清即到国家计委工作。说起来,郭树清是哲学专业出身,但他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后,用他自己的话说,研究主题即逐渐从哲学原理、科学方法论、政治经济学转移到应用经济学和现实经济问题,博士毕业之后更是如此。于是,便与中共著名经济学家,在大陆理论界有“吴市场”之称的吴敬涟有了越来多的交往,当时与他一起聚拢在吴敬涟门下的同龄经济学人,还有楼继伟、周小川、李剑阁等。八九“六四”事件之前,吴敬涟、周小川、楼继伟、郭树清及李剑阁四人合著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一书曾经引起高层相当程度的关注。

当时的郭树清本人还有一段重要的经历,便是他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在职攻读博士期间,即参加了国务院系统当时由赵紫阳主持的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若干政策课题研究,先后几次被抽调、借调到政府部门工作。这段“参与”经历,给了郭树清以充分的表现机会,再加上他的师兄楼继伟在朱容基面前的极力举荐,所以当年朱容基主持中国大陆经济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对郭树清非常看重。

朱镕基在任期间,先是将郭树清提拔至国家体改委秘书长,继而为了令郭树清能担任更高一级的职务,朱镕基不得不同意中组部安排郭树清到地方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的安排,在担任了三年时间贵州省副省长之后,郭树清回调国务院,任央行副行长。温家宝接替国务院总理职务之后,对此前追随朱镕基的经济理论专家出身的一小批时任正、副部级干部大都不感冒,无论是郭树清还是楼继伟,无论是李剑阁还是陈元。朱镕基在中共政坛卸任之前即力主提拔为财政部长的楼继伟,不但在温家宝上台之后能如愿,而且直到朱镕基卸去总理职务整整四年之后楼继伟的官位才抵达正部长级,郭树清就不幸了,在国务院财经系统的副部级岗位上滞留的时间比温家宝担任政治局常委的时间还要长,证监会主席是他的第一个正部长级职务,出任这一职务时离温家宝出局的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只剩一年时间,而且这还是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力主的结果。

李克强自从在中共中央财经系统有了人事权之后,对当年曾在朱镕基时代大红大紫过的一小批经济学者出身的财经干部惺惺相惜,周小川得以留任,楼继伟终于当上了财政部长。照理安排郭树清出任国务院发改委主任是最合适不过的,但张德江和温家宝两人共同保举的徐绍史不但已经是连任两届中央委员,而且在国务院系统被明确为正部长级干部的时间比郭树清整整早了十年。如此前提下,如果郭树清本人不乏进取心,就应该明白到一个经济大省担任数年时间的行政一把手或者在行政一把手位置上短期过度一下再担任几年省委一把手,对他在五年之后重回国务院财经系统执掌重要的一线正部级机构,绝对是最过硬的政治资本,届时无论是接替央行行长还是接替发改委主任,不但会在党的决策层获得认同,被提名后也无疑会在人代会上获得高票赞同。而无论能够接替其中的哪一项,都意味着在中共政坛上政治生命的终点不是正省部级而是副国级。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