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夜話中南海:中華民國不改國號,中共還有什麼藉口對臺開戰?


2020.04.17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1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在慶祝中國國慶70週年的閱兵式上。(美聯社)

我們本專欄的上篇文章《趙立堅“美軍投毒”論源於中共“首席軍事理論專家”》刊登和播發後的次日,這位“首席軍事理論專家” 楊承軍即又發新論,中共當局專爲“祖國完全統一”而開設的“中國臺灣網”介紹和轉載楊承軍這篇文章時,爲奪人眼球,特意以《說透了!“武統”臺灣什麼時候開始?解放軍專家權威解讀》爲聳動標題。

該文開篇即如此分析當前臺海局勢的“嚴峻程度”,說是:當前,新冠疫情導致國際局勢及臺海局勢發生深刻變化。因民進黨當局種種冷血作爲,在網絡上激起強烈民憤,“武統”聲音再次水漲船高。

這個“中國臺灣網”對楊承軍的具體介紹是:“火箭軍退休研究員、中國核戰略專家楊承軍”。

而我們本專欄的上篇文章被一些網站轉載刊登後,有網友在跟帖中質疑筆者:憑什麼把這個叫楊什麼的“封爲首席軍事理論專家”?對此仍然還有興趣的讀者和聽衆都請上網一查,無論是中共內宣還是外宣媒體,有好多家都給這個楊承軍羅列了如下一堆頭銜:“火箭軍參謀部退休研究員,大校,教授,軍事運籌學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家智庫高級研究員,國家城市安全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全軍軍事學學科評議專家,裝備理論專家,《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戰略卷》終審專家,核戰略專家,核軍控專家,導彈技術專家,軍史專家,首席軍事理論專家”。比如,最初刊登楊承軍文章的“鳳凰軍事”也是這麼樣介紹他的。

如上頭銜中,“首席軍事理論專家”的“首席”二字,從字面上講當然是“第一”的意思。雖然從常理上講,無論是哪個門類裏的專家或者領袖,不一定設有“首席”的基礎上,也還有“次席”一說,但“首席”肯定只是一個。比如中共當局的司法體制下,“首席大法官”就是最高法院的院長,而副院長們都只能是一級或者二級“大法官”。


號稱“解放軍核專家”的楊承軍。(視頻截圖)
號稱“解放軍核專家”的楊承軍。(視頻截圖)

如此說來,無論中共當局的御用“軍事理論專家”有多少,他們中那個“首席”應該不是自封的,而是當局,也許是習近平親自冊封的。

而楊承軍最新的這篇文章的原始標題是《武力統一有決戰決勝把握但疫情不是時機》,文章的第一段是:“當前,有人提出應趁着美國和臺灣抗疾、美四艘主力航母及亞太軍事基地發現疫情之機實現國家統一;也有人講了一些貌似,‘義正詞嚴’的大話、空話,指責現在的任何說法、做法都不對;還有人說美國的撤僑撤資、軍機戰艦巡航、貿易戰等是馬上要對中國發動戰爭的信號。對於戰爭說法我不這麼看,特朗普是唯利是圖的商人,但不認爲這些舉動就意味着即將對華發動戰爭,因爲他們當前還沒有此戰略需求,沒有這樣的精力和餘力,更沒有做好向中國宣戰的準備……。”

但是,楊承軍話鋒一轉,即刻列出了“務實做好武統準備”的大體工作內容,諸如“科學決策戰後治理,以及恢復經濟,處置罪犯、部署駐軍、穩定治安等,切實深化、細化對臺鬥爭”。

那麼,當前趁源自中國武漢的新冠病毒引發的美國和世界之危,這一“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一舉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否是中共當局的目前考量之一?楊承軍似乎認爲,這取決於“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臺海局勢的六點戰略判斷” 。

不過,他的這六點判斷中的第一點,“臺灣當局必將更加孤立” 中的具體分析內容,沒有一句能夠佐證他的結論“臺當局必將深陷內外交困境地” 。而他六點判斷中的第二點,“美國干預程度加深”,恰恰證明了臺灣不再會被孤立。

在楊承軍的第二點分析內容裏,他認爲雖然美國對臺灣局勢的干預程度加深,但不會爲臺與大陸宣戰。

楊承軍認爲,雖然上個月特朗普簽署了《臺北法案》- 在1979年美國《臺灣關係法》基礎上升級的美臺實質政治關係的長臂管轄法律,加上以前的《臺灣保證法》、《臺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及《國防授權法案》等,確定了對臺軍售正常化,把臺納入軍事演習,重新確認對臺灣承諾;批准與臺高層互訪,全面提高對臺支持力度;公然挑戰聯合國“一箇中國”國際法及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是,“我一旦啓動武統,美國、日本對臺支持將集中體現在情報信息和武器裝備上,不會爲了臺灣對中國宣戰,因爲他們會顧慮戰爭成本和後果”。

言下之意,如果中共當局決心近期內對臺動武,美國直接出兵干涉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

楊承軍所分析的第三點是,“民進黨臺獨綱領不會改變。民進黨對外完全依賴美國,竭力擴大所謂生存空間;對內不顧百姓利益,排除異己,全力打壓和清剿國民黨;繼續推進去中國化進程;提出將太平島租給美軍使用;不惜重金購買美國軍火;最近蔡英文甚至還公然叫囂‘日本是我們的堅強後盾’。”

如上內容再加上第四點的“國民黨不會有任何作爲” ,甚至“竭力擺脫與大陸的連接;不斷背棄孫中山、蔣介石的理念……”,和第五點的內容“臺島對‘一中’的認同感下降……”,都是意在說明:“和平統一”已無半點可能,“武統”是必然,剩下的只是時間和時機問題。

對於過去多年來,中共當局爲實現將來“和平統一” 所做出的那些“努力”和“善意”,楊承軍在這篇文章裏給予了全盤否定。他認爲:“臺灣當局把我們提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視爲軟弱可欺,反而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的加速推進‘臺獨’進程。多年來,大陸對臺灣展現了太多善意、給予了臺商多種優惠扶持,把其農產品等給予免稅包銷,力圖通過感化降低敵意,然而他們把得到的紅利用在了購買和發展武器裝備。多年來,我們把實現祖國統一的希望寄予臺灣人民,然而隨着歲月流逝,我們等來的是國民黨放棄‘一中’、民進黨的投敵叛國和島內社會對國家的背棄。”

楊承軍在文章中還說:“對於臺灣,雖然我們進行了多年的軍事鬥爭準備,雖然具有決戰決勝的把握,但在完善作戰預案、實現武統進程和後續施政治理上,還存在着深化、細化和優化的空間”。

他的這個所謂的“決勝的把握”,是否在習近平的心中也已經是“百分之百”暫且不論,但應該是證明了習近平當局在對臺武統的問題上,目前已少有打不贏的顧慮,而只需要在“戰後治理”問題上考慮周全。


2019年10月1日,中共國慶70週年慶典,中共中央本屆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等與前兩屆常委江澤民、曾慶紅、胡錦濤等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看盛大閱兵。(法新社)
2019年10月1日,中共國慶70週年慶典,中共中央本屆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等與前兩屆常委江澤民、曾慶紅、胡錦濤等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看盛大閱兵。(法新社)

就“必須適時宣佈對臺武統時機”的問題,楊承軍筆下的“武統時機” 共六點:1、臺當局公然宣佈獨立時;2、臺當局組織獨立公投、使祖國面臨分裂時;3、臺島有外軍部署時;4、臺重啓核武研發時;5、臺軍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時;6、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時。

細分析下來,所謂“臺當局公開宣佈獨立時” 的假設可以永遠不會成立,因爲“中華民國一直是主權獨立國家”是事實,也是臺灣朝野共識。誰上臺也不會有所謂“公然宣佈獨立”,因爲搞一次所謂的“公然宣佈獨立”,等於是承認自己的中華民國過去一直不是主權獨立國家。

所以,楊承軍這裏說的所謂“臺當局公然宣佈獨立”,應該是暗指臺灣當局拋棄中華民國國號, “另起爐竈”。但筆者百分之百相信,無論是蔡英文還是下屆中華民國總統,無論他或她是民進黨還是什麼黨,改國號的可能基本沒有。

既然不需要改國號,那麼所謂“獨立公投” 的前提也就不存在了。至於楊承軍所謂“使祖國面臨分裂時” 這句話,無疑是他全文中最滑稽的一句。從一九四九年至今,楊承軍口中的“祖國” 不一直都是處於“分裂”狀態嗎。如果不承認一直都是處於“分裂”狀態,何來“爭取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之說。“武統”也好,“文統”也好 ,“分裂”不都是“統一”的前提嗎?

至於如上所謂“臺軍使用軍事手段攻擊大陸”,以及“臺重啓核武研發”兩條,也都是不可能發生的假設,毫無意義。對於“島上有外軍佈署”和“島內發生大規模動亂”的假設,倒是有必要分析幾句。

現在的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內,確實已經沒有“外軍佈署”,但與中共內部所謂“趁機武統臺灣”的“呼聲高漲”,外部自由世界也出現了趁機推動美國與臺灣建立正式的、國與國外交關係的呼聲,也就是趁機讓“兩個中國”成爲美國國策的意思。但這僅僅只是民間呼聲而已,在可以預見的時間範圍內,美國兩黨無論誰上臺,“維持臺海現狀”的政策應該不會有根本的改變。

至於“島內發生大規模的動亂”,也許會成爲中共當局未來悍然對臺動武的最可能借口。因爲中共當局很可能會先用某種或者多種非軍事手段在臺灣島內製造動亂,繼而以“平亂平暴”爲武統藉口。

還需要特別分析的是,作爲中共習近平當局的“首席軍事理論專家” ,楊承軍這篇文章裏透露出來的一個外界媒體似乎還沒有具體分析到的細節是,中共當局目前已經在沙盤上推演過的武統手段,已經把導致島內軍民大量犧牲當成了必要後果。雖然他口口聲聲“以最小的犧牲和代價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但內文中尤其強調了,“特別要掌握城市巷戰、攻堅戰、摧毀地下工事及聯絡中斷情況下的行動要領……” 。

那麼,城市巷戰也好,攻堅戰也好,即使屆時中共軍隊自己可以現實“以最小的犧牲和代價”,但導致的結果肯定是屆時的守方 - 臺灣軍民的大量死傷。屆時的臺灣甚至可能會出現因爲同仇敵愾,殊死抵抗而被屠城屠鄉的慘狀……。細想下去,真的是不寒而慄。

仔細閱讀下來,雖然這位楊承軍的文章漏洞不少,邏輯上也談不上嚴謹,但他文章中透露出來有關“戰後治理”的內容,應該不會是他自己的一家之言。

衆所周知,自鄧小平時代開始的對臺“文統”宣傳,一直都是承諾“國家實現統一後,臺灣可作爲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可保留軍隊……”。而楊承軍如今透露出來的所謂“戰後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則是,“必須儘早確定臺島駐軍”,甚至都包括了陸軍的佈署應不少於齊裝滿員的兩個集團軍規模,部署一定規模的火箭軍常規部隊和信息部隊……,之類的細節。

要知道,中共習家軍的陸軍在“調整組建”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總共只分布了從七十一至八十三這十三個集團軍。實現“武統”之後,居然在小小的,總面積只有3.6萬平方公里的臺灣島上駐守兩個集團軍,而且還要“齊裝滿員”,真是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