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夜話中南海:六四鎮壓時消極抗命的幾位武警總部及二十八軍首長
我們本專欄的上篇文章《對六四鎮壓的不同態度導致了三任三十八軍軍長的不同命運》中已經介紹完了34年前對進京執行鎮壓任務抗命不從的時任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的感人事蹟,以及接替徐勤先職務後成爲中共六四鎮壓“功臣”的張美遠日後如何又成爲中共黨內鬥爭的犧牲品。現在繼續向讀者和聽衆們介紹當時那支三十八軍的前任軍長,時任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的李連秀及其武警總部內的主要搭檔們對六四鎮壓命令執行不力而被罷官免職的那段往事。
這裏強調是當年的三八軍,是因爲這支所謂“萬歲軍”從1985年之前的三十八軍到1985年之後的三十八集團軍的原番號已經不復存在。習近平在2017年的“軍改”內容之一就是把此前的18個集團軍改成13個,宣佈在這次軍級單位調整組建中,以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爲基礎,調整組建爲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軍部駐地河北省保定市。
截止1989年進京執行武裝鎮壓任務之時,這個當年的中共解放軍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編制爲五個師(坦克師、機械化師、摩步師、步兵師、炮兵師),三個旅(導彈旅、高炮旅、工兵旅),另加直升機陸航團,以及防化團、工兵團、通訊團、電子對抗分隊等保障部隊,編員8.6萬人,屬重裝集團軍。其中的坦克師、機械化師、步兵師等,都是被張美遠率領整建制進京執行鎮壓任務。
當年被張美遠取代的徐勤先將軍是1987年開始擔任軍長職務的,取代的是李際均。而再往前,李際均則是在1984年接替了李連秀的軍長職務。
這個李連秀和我們本專欄上一篇文章中介紹的徐勤先以及時任三十八軍政治委員王福義一樣,都是在中共建政之前從“參加革命”之初即入伍三十八軍,中共建政之初奉命入朝作戰時,李連秀的職務已經是三十八軍三三七團團長,當時曾經受到彭德懷的表彰。
李連秀晉升爲三十八軍軍長職務是1978年5月,1984年10月被升任武警部隊司令員,官至副大軍區級。當時的武警還是國務院領導,武警總部的級別被規定爲相當於軍隊副大軍區級。1989年六四鎮壓之前,李連秀已經被授予了武警中將警銜。
筆者二十多年前撰寫《喬石傳》的過程中,先後採訪到一些“體制內”的知情人士,包括當時任職於公安部和武警部隊北京總隊的人士,根據他們的回憶,1989年6月3日夜晚至6月4日白天的持續鎮壓過程中,開槍的是開進城裏的解放軍“戒嚴部隊”,而不是北京武警部隊屬下的武裝警察。
當時,自李鵬的“戒嚴令”發佈以後,李連秀主持的武警總部即命令下屬的北京市武警總隊,將其支隊以上的戰備值班電話全部換成錄音電話。可見,當時武警總部的領導人即已經預做了不當“替罪羊”的充分準備。
1989年6月3日,北京市武警總隊接到行動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價,配合進城執行戒嚴任務的解放軍部隊,在6月4日清晨完成天安門廣場清場任務。命令中並提到了“可以採取任何手段”的字樣。
但是,這一命令傳達下去以後,即遭到基層指揮官的質詢,認爲命令太不具體。要求上級明確是不是要帶槍執行任務。因爲在此之前,北京市武警部隊在執行對付學潮任務時,還沒有荷槍實彈的先例。
北京市武警部隊按照當時的命令程序,將下級指揮官的質詢反饋到北京市委,得到的回答更是模棱兩可:按你們理解的執行。
於是,北京市武警部隊所屬部隊在6月3日至6月4日的突擊天安門任務中,都沒有帶致命武器,只是持有警棍和盾牌。
事後,雖然在清查和搜捕“動、暴亂分子”的過程中,武警部隊和公安系統還是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江澤民和李鵬等人,都對武警部隊及公安系統在武裝鎮壓的當天的消極表現非常不滿。當時的三十八軍,雖然因爲鎮壓有功而受到嘉獎,但還是在內部強烈質疑武警部隊未能爲“正規軍”進城擔任“開路先鋒”。
“六四”事件之前,武警部隊名義上是由國務院領導,實際上是由當時的喬石以中央政法委書記名義控制的。胡耀邦擔任總書記期間,因爲黨內外關於司法獨立的呼聲甚高,胡耀邦本人也倡導黨政分開。所以,爲了理順關係,使喬石對政法系統的領導在政府系統內名正言順,1986年4月還安排了喬石在國務院內兼任副總理。
另外,從中共公開的宣傳材料中也可以證實武警在六四鎮壓之前的歸屬問題。1984年中共政權宣佈任命武警總部司令員和政委時,說的是“國務院決定”。但1990年2月江澤民對武警總部領導人進行全面清洗時,已經改稱是“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發佈命令”。
六四鎮壓之前,武警總部司令員李連秀的政治搭檔,武警總部政委張秀夫是喬石家鄉浙江省上調的地方公安幹部,原任浙江省政法委書記;副司令員範志倫1985年以前是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張海天1985年以前是39軍副政委。
中共當時出版的《戒嚴一日》一書(後來此書又被限令收回)中透露:“六四”鎮壓過程中,武警部隊接到的命令是爲進城的戒嚴部隊開道。1989年6月3日晚上,武警派出的前導部隊以電棍爲武器,以玻璃鋼盾牌爲掩護,雖然確實遭到了市民磚頭瓦塊的阻擊,但在不帶一槍一彈的情況下還是成功地突進天安門廣場。雖然在突進的過程中部分官兵被磚頭瓦塊擊傷,但這支突擊隊無一死亡。所以,武警先頭部隊不開槍可以進入廣場,後續的野戰部隊反而要借坦克砸壓和和機槍掃射進城。這個事實對比肯定令中共政權,尤其是中共軍方十分尷尬。
筆者在《喬石傳》一書中對上述 內容有所披露。日後又不斷有知情者向筆者介紹了更多的相關內容。十幾年前,一位神祕人士通過我們共同的一位朋友告訴筆者說,他知道李連秀將軍在六四事件中的更多事情,詳情見網上已經出現的 獨立評論人士草菴居士的相關文章,內容出入不大。
這位草菴居士的相關文章中說:1989年“六四”之前,北京公安部及國安部基本處於癱瘓狀態,時任武警總部司令的李連秀中將當時雖未明確表態反對武力鎮壓,但其曖昧態度早已顯露無遺。李連秀是四野部隊在當時的最資深的代言人和最有威信的四野老軍頭,當時又掌管全國武警,軍中威望較高。在當時危機時刻,鄧小平及楊尚昆對其沒敢輕舉妄動。
草菴居士披露,他的一位在總參二部工作的好友因出身於三十八軍,當時曾奉軍委最高密命帶數人前往武警總部擔任機要聯絡要職,監視武警司令李連秀,如遇李連秀抗命,可“先斬後奏”。
草菴居士在他的文章中說:“六四”前夕,38軍軍長徐勤先在北京治病期間拜會老上司、也就是一手提拔他的前三十八軍軍長李連秀。會面中,李連秀明確告誡徐勤先在動兵之前一定要手續齊全,不可輕舉妄動,暗示北京鄧小平違背規定,私自用兵“違法、違紀”,並同時通報了軍中其他將領的反對意見及趙紫陽不同意動用武力鎮壓等內幕…… 。
如上草菴居士的文章內容是否完全屬實另論,而江澤民上臺之後即對武警總部進行政治大清洗則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前面介紹的以李連秀爲首的“立場曖昧,表現消極”的4名時任武警總部領導全部被新任總 書記江澤民下令免職。江澤民在1989年底接替了鄧小平的軍委主席職務之後,隨即在次年,即1990年初發布的對武警總部幹部的任免令中,要求李連秀等被免職者在三日之內不帶一兵一卒,回原任職單位報到。但是,他們的原任職單位已經沒有他們的位置,所以,這四名幹部等於自此被結束了政治生命。當時,除李連秀年齡稍大外,另外三人都只有五十多歲。這種處理方式,本身就是給在任政法委書記喬石難堪。不久,又免去了喬石的親信,時任公安部長王芳的實權職務。
事後,外界是看到江澤民把自己在上海的親信巴忠炎提升爲武警部隊司令,卻沒有注意到同時提升的一個副司令和一個副政委的特殊背景。
“六四”鎮壓之前,武警總部的參謀長王文理是從北京衛戍區平調過來的,此人過去長期擔任葉劍英祕書,與葉家關係極深。“六四”後,江澤民把武警部隊的司令、副司令,政委、副政委全部撤光,而參謀長王文理不但沒撤,反而被江澤民一紙命令,提升爲第一副司令員。此舉不但成功地籠絡了對楊家將反感的葉家勢力,同時也給衆多元老的祕書、子女們很大的安慰。
同時,江澤民還把原武警總部後勤部的第二政委徐桂寶,直接提升成武警副政委。而此人的背景是前李先念辦公室祕書。
李連秀被罷官免職之後,因爲無處可去而被北京軍區幹休所收留,當了近30年的“離休幹部”之後,於2019年11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一年零兩個月後,他的老下級徐勤先在河北石家莊逝世。
除了這位李連秀將軍和他在當年的武警總部的幾位搭檔因爲執行鎮壓任務不力而被免官,當時的中共野戰軍系統裏對執行鎮壓任務“態度不堅決,立志不堅定”的至少還有二十八軍的主要軍政負責人。
我們本專欄上篇文章中引述了劉亞洲的一段話: 京津地區是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區的老百姓都是很關心政治的。軍隊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很關心政治,人人都是小政治家。但是,一到關鍵時刻,越是京畿的部隊越不能用。六四"時典型的例子是北京軍區的三十八軍和二十八軍……。
這個二十八軍的建制早在1998年即已經被撤消。有意思的是,如果站在維護中共政權的立場上評判,那麼這個曾經的二十八軍可謂是中共解放軍的奇恥大辱。1949年4至5月,這部隊受命發起金門戰役,造成當年國共內戰之後中共解放軍最大的失利之一。登上大金門的9,000餘官兵全軍覆沒。
1969年11月該軍換防至山西侯馬,隸屬北京軍區。1985年軍改後,被改製爲陸軍第二十八集團軍。
據維基百科記載:1989年六四事件前夕,陸軍第二十八集團軍奉命進入北京執行戒嚴任務,在木樨地與示威羣衆發生衝突。該集團軍也是六四清場中解放軍損失裝備與人員最多的集團軍,共損失76輛車輛,包括34輛裝甲運兵車。6月4日下午5點第28集團軍全部撤走。第28集團軍成爲六四鎮壓過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沒有抵達指定位置的戒嚴部隊。但也被有良知者贊之爲“唯一沒有沾血的部隊”。
事後,集團軍經歷了長達六個月的整頓,六四事件前夕任軍長的何燕然少將被軍法處置,政治委員張明春少將則被降級調任吉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參謀長邱金凱大校則被降級調往貴州省軍區。
而按照劉亞洲的說法是:二十八軍是6月4日早晨向天安門廣場開進的。前一夜驚濤駭浪,許多部隊已經攻進去了。羣衆在木樨地把二十八軍攔住。二十八軍軍長何燕然在裝甲車上手搭涼棚往前一看,說了一句話:"遍地青紗帳。"什麼意思呢,你看老百姓多得跟青紗帳一樣。這不是把自己當鬼子了嗎?...政委還來了一句:"十萬青年十萬軍。"兩個人還在那裏做詩。劉華清副主席叫空軍王海司令員派直升機向他們喊話:"前進前進!不顧一切前進!"何燕然根本不聽,還對政委講,將來上軍事法庭,你去還是我去呀。後來劉副主席非常生氣,說了四個字:龜不出頭。
和維基百科相關詞條的不同說法是:何燕然當時並未被軍法處置,而是隻是被降級至安徽省軍區副司令員。
不過,從公開資料中可以查找到張春明已經於1994年6月29日去世,去世時只有56歲。而何燕然則是“去向不明”。
那場慘烈的六四鎮壓轉眼已經過去了34年。我們在懷念真正的英雄,對武裝鎮壓抗命不從的徐勤先將軍的同時,也應該對其他那些也曾經拒絕讓自己手上染血的武警和部隊官兵們表示敬意 。
(本期節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講)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