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万里生前最大遗憾之一:向邓小平引荐了丁关根》一文中已经介绍了当年如果没有万里的推荐,有“当代高俅”或者“党内高俅”之雅号的 丁关根就无缘走上邓小平的牌桌,自然也就没有可能位高权重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内以“八爷”自诩的地步。
与比邓力群的思想观点还要更僵化的丁关根相比,当年引荐他的万里则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 一直是人们熟悉的党内开明派元老,当年提倡政治体制改革时,他的许多观点甚至比当时的“自由化总书记”胡耀邦还要大胆。而丁关根自从在政治局和书记处内执掌了意识形态大权之后,就一直在内部批判和否定万里当年的开明主张,只不过是没有点出万里的名字而已。
另外,丁关根还有一件直接得罪万里的事情,那就是在对《万里文选》的审查过程中设置重重障碍。日后终于得以面世的《万里文选》基本上按照万里的意思,将他当年主张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文章和讲话内容大都收录进去,但外界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万里坚持斗争,要求自己指定编选小组人员才取得的结果。如果按照丁关根在此之前组织的编选小组的意见行事,万里宁可不出。
话说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正是因为看明白了邓小平不愿意过多宣传万里,更不愿意待他邓小平死后再由万里、杨尚昆这些人成为中共新一波“太上皇”,开始中共党史上的第二轮“垂帘听政”,所以从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决定万里退休之后开始,江泽民在《万里文选》的编辑问题上先是不热心,后是设置层层障碍,利用共产党的保密制度、组织原则等大帽子,企图让万里自改革开放以后十几年来的许多精彩言论,特别是直言批“左”的言论不得公开出来。而具体执行江泽民这一旨意的首要人物自然就是十四大前被邓小平钦定安排为中共中央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共中央宣传部长职务,当年被万里引入邓小平牌桌才有了政治发迹机会的丁关根。而在江泽民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得到重用的丁关根既然已经“易主”,自然要按照江泽民的旨意,把“宁左勿右”的原则用在万里头上。而他所做的第一件得罪万里的事情,就是在查禁《中国“左”祸》一书的过程中专与万里对着干。
《中国“左”祸》一书是中国大陆上一批因为“六四”镇压而消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一九九二年趁邓小平南巡再次掀起反左热潮而及时推出的一部非常大胆的党史评论专著。当年在海外对这本书炒得很热,但海外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左”祸》一书的原名叫《中国“左”祸七十年》,意思是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建党至一九九二年该书出版时,完全是“左”倾路线一以贯穿。而该书的样本被送到万里手中后,万里一气读完,感慨万千。接着,万里便叫秘书转话:建议将这本书作为党史教材,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应该人手一册。
万里的评价传到丁关根那里,丁关根针锋相对的批示:否定我党整个历史,一本彻头彻尾的坏书。接着,丁关根又把对此书的批判材料连同他自己的处理意见报江泽民,江泽民大笔签上“同意关根同志意见”,从此这本难得的好书便只能在海外发行。
丁关根如此行事后,万里不屑於顾,再次放话说:这本书应该专门由中央发文推荐,要求每个党支部一册。
但是,此时的万里已经不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长也刚刚卸任,如果说在此之前江泽民和丁关根对他还有所顾忌的话,此时已经不太把他的话放在眼里了。
同时,丁关根也正是通过此事接受了江泽民的考验,证明他完全可以与万里在“右”的问题上划清思想界限了,所以江泽民专门指示:万里同志文选的编辑审定工作由丁关根同志专门负责。
丁关根接旨后,立刻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史、中宣部理论局等部门纠集一批“党性强”的理论家突击筛选万里文章和言论,宗旨是:政治上过於敏感而发表不是时机的不收;内部讲话内容与党的一贯政策不相符的不收;容易在党内、社会上和海外引起不必要误解和猜疑的内容不收;涉及党内领导人之间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内容不收;好心说错话的不收……
如此之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决定了万里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精彩文章、讲话自然都在被筛除之列,有的虽然整篇免强入选,但也已经被“技术加工”成没有棱角,去掉了关键话语的东西,仅留下无关痛痒的部分。
据说丁关根手下的筛选机器工作效率很高,只有不到半年时间即已经将“送审稿”送万里处过目。万里根本没有再同丁关根打交道,直接给江泽民写了一封短信,表示对这份“送审稿”从编辑方针至具体内容的选定从根本上不满意。同时提出两条建议请中央考虑:一,《万里文选》可以不出;二,如果中央认为还是应该出版,应由万里办公室组织人力重新编选。
按照当时丁关根亲自主持制定的许多条条框框限制,决定了万里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精彩文章、讲话自然都被列为万里文选中不能收的内容。在丁关根的审查下,有的虽然整篇免强入选,但也已经被“技术加工”成没有棱角,去掉了关键话语的东西,仅留下无关痛痒的部分。而当时的万里则根本没有直接同丁关根打交道,而是给江泽民写了一封短信,表示对丁关根主持筛选的所谓“送审稿”从编辑方针至具体内容的选定从根本上不满意。同时提出两条建议请中央考虑:一,《万里文选》可以不出;二,如果中央认为还是应该出版,应由万里办公室组织人力重新编选。
不知是江泽民本人权衡各方面因素同意了万里建议的第二条,还当时党内其他领导人也给江泽民施加了压力,总之是丁关根被江泽民办公室主任贾廷安通知,万里文选的编辑工作交由“万办”组织,成稿后交中央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此消息传出后,据说连宋任穷都不愿意由丁关根主持编辑自己文选的工作,弄得丁关根面子大丢,从此不再愿意在意识形态工作上主动发表意见,遇到该作主的事情都尽量往江泽民或胡锦涛身上推。当时海外已有关於丁关根“失势”的报道,与丁关根在万选问题上丢分不无关系。
接着,在万里的亲自主持下,“万办”的在任、前任政治秘书都参加了编辑班子,最后定稿的这一份总共收入一百一十五篇文章和讲话、谈话,其中九十多篇都是首次面世。
当然,万里本人也还是要按所谓“党性”要求自己,对所谓涉及“党内领导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内容一律不收或从具体文章中删去,同时也避开了江泽民上台之后一些容易给“第三代领导集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内容。但从总体上讲,这本已经面世的《万里文选》是讫今我们外界所能见到的所有中共元老文选中反“左”内容最精彩、最尖刻的一部。比起邓小平三卷文选,比起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万里对中共历史上,特别是毛泽东时代所犯的“左”的错误的分析确实是深刻得多。
有心人可以翻阅一下《万里文选》,其中较为精彩的篇章都是强调民主和法制建设,其中关於领导人职务越高,如果不讲民主与法制,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民主与法制建设跟不上,改革开放成果就会有被毁掉的危险等内容显然同当时的江泽民等人的讲话基调不太一样。
当然,万里毕竟还是共产党人,自然也有他的思想局限。但是,通观整部《万里文选》,虽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许多内容都有所保留,但读过之后还是能够感觉到中共政权直到目前仍然没有按照万里在八十年代所设想的那样把中国的事情搞得更好一点。与世界潮流相比,不能说当时的万里是站在了整个世界的时代前列,但在共产党内相比,从思想解放的角度,不但邓小平和赵紫阳与万里的开放程度有距离,胡耀邦比起万里来似乎也欠成色。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万里在同党内青年干部随便聊天时便不止一次地问他们:“你们觉得共产党到底还有没有希望?”
也正是因为万里对共产党的前途忧心仲仲,所以他在自己刚刚退休时便才一再推荐《中国“左”祸》这本书,希望共产党人能够正视自己过去那段不光彩的历史,真正下决心痛改前非。可惜,无论是当时的所谓“第三代领导集体”还是如今的“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思想仍然远远落在八十年代的万里后面。
对万里个人来说,虽然有那么多好的想法没有得到实现,虽然他一心令共产党能够利用历史给它的最后一次机会改过自新的良好愿意眼看已经来不及实现,这是共产党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
但对他个人的悲剧仅仅是现实意义上的,而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未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的万里反而能够得到比如今共产党自己给他的高得多的评价。就是在共产党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而又再犯历史性错误的关键时刻,在决定八九“六四”镇压的事情上,万里基本上还是保全了自己的名节。当时,只要万里跟着邓小平亦步亦趋,总书记即使轮不上他当,在“六四”之后调整班子的过程中进入政治局常委起码没有问题。从这个角度分析,将来无论共产党政权是什么下场,历史总会给万里一个较公正的评价。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