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本专栏的上篇文章《从在美国为习近平打广告联想到的“一个宣传部长之死”》播出并刊发的同时,自由亚洲电台播出并刊发了题为《哪壶不开提哪壶: "北京人权论坛"开幕》的评论报道文章,说是“中国主席习近平日前写信祝贺‘北京人权论坛’开幕,并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提高了人民生存权。”
按照新华社报道的说法,本届“北京人权论坛”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人权进步”,而在会场上宣读习近平贺信的则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
“法西斯”、“中宣部”?这又另笔者联想起了不久前在中国内地某门户网站上读到的一则“正面”评论刘奇葆的网文,因为对文章的内容并不苟同,故当时没有留存,只是记得该文后面的几则跟贴很是好玩。网友 A的跟帖是“宣传部这种东东只有共产党国家有”。网友B立刻指责网友A“孤陋寡闻”,纠正说:“谁说只有共产党国家才有?纳粹德国也有!知道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吗?”
网友C随即“ZT”了 一篇《曝光纳粹宣传部长对大众洗脑的无耻名言》,原作者为刘侠。文章内容是:戈培尔(希特勒的宣传部长)名言:
1.“我们的宣传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故而宣传的论点须粗犷、清晰和有力。”
2.“真理是无关紧要的,完全服从于策略的心理。”
3.“我们信仰什么,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要我们有信仰。”
4.“宣传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断重复有效论点,谎言要一再传播并装扮得令人相信。”
5..群众对抽象的思想只有一知半解,所以他们的反应较多地表现在情感领域。情感宣传需要摆脱科学和真相的束缚。”
6.“如果撒谎,就撒弥天大谎。因为弥天大谎往往具有某种可信的力量。而且,民众在大谎和小谎之间更容易成为前者的俘虏。因为民众自己时常在小事情上说小谎,而不好意思编造大谎。他们从来没有设想编造大的谎言,因而认为别人也不可能厚颜无耻地歪曲事实……极其荒唐的谎言往往能产生效果,甚至在它已经被查明之后。”
7.“大众传播媒介只能是党的工具,它的任务是向民众解释党的政策和措施,并用党的思想理论改造人民。”
8.“宣传是一个组织的先锋,宣传永远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9.“宣传如同谈恋爱,可以做出任何空头许诺。”
10.“即使一个简单的谎言,一旦你开始说了,就要说到底。”
11.“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12.“报纸是教育人民的工具,必须使其为国家而服务。”
13.“报纸上的言论,应当趋于一致的目的,不能被出版自由的邪说所迷惑。”
14.“报纸的任务就是把统治者的意志传递给被统治者,使他们视地狱为天堂。”
15.“人民大多数比我们想象的要蒙昧得多,所以宣传的本质就是坚持简单和重复。”
16.“必须把收音机设计得只能收听德国电台”......
如上内容与中共政权的“宣传政策”有多少雷同之处,中共政权的宣传干部则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比如“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之“真理”被中共政权最近成功实践的例证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共产党领导了抗战胜利。
数年前海外的博讯网曾经刊登过一篇李子军作者的文章《纳粹宣传部与中宣部》,文中说,每一个现代极权国家都有地标性的建筑:一是一个统帅一切,冷酷铁血,权倾天下的伟大领袖,如纳粹德国的希特勒,苏俄的列宁,斯大林,中国的毛泽东,朝鲜的金氏父子,古巴的卡斯特罗,柬埔寨的波尔布特,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另一个就是宣传部,这个机构苏俄有,纳粹有,中国有,朝鲜有,伊拉克也有。由于现代极权制度的衰落,目前仍保有宣传部的只有四个国家:即:中国,朝鲜,越南,古巴,其他则随着极权制度的崩溃,一同覆灭了。
纳粹宣传部与中宣部都是极权制度最重要的两个经典机构,对比它们的异同,颇有意义......
李子军作者揭露中共政权的文章尖刻无情,针针见血,所以也只有见诸于海外媒体。而笔者在上篇文章中已经转引了开始一段的《一个宣传部长之死》见诸于内地媒体,实在是难能可贵。该文中说:像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萧思健这样级别的干部去世,在神州大地上,每天不知有多少,但这位部长去世在网上引发的震动却远远超过了高官贵胄的离世。在消息发布后不到不到24小时,仅在《猫眼看人》一个平台上其跟帖就达近200条,而且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并且言辞的尖刻达到很高的级别。......
广大民众和网友为何对“宣传”、“宣传部”、“宣传部长”如此地不待见呢?
这对从事宣传工作的人,尤其是高层的决策人物不应该去深刻地反思一下吗?
几十年来中国的民众只能听一种声音,,,,,,作为“党的喉舌”的宣传部门的假大空,以及对事实真相的隐瞒或是按照“服从大局”的需要对真相进行选择性地报道。
用谎言为决策者掩盖错误或是表功的事例可以顺手拈来,例如1959—1962的三年,铁证如山的气象资料表明是风调雨顺的三年,但主流媒体却谎称“三年自然灾害”,为饿死数千万人的人祸推卸责任。
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6月16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上为粮食亩产四万余斤作了“科学”举证。一个成就卓著、蜚声国际的科学家,由于紧跟政治、紧跟伟大领袖,以致在自己人生的画卷上,落得无法抹去的败笔,不禁令人扼腕!
至于《人民日报》上的假新闻更是多了去了。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一家主流媒体为自己的假新闻——实质上就是谎言而向民众和读者道歉过。2010年,有一位女士出来说:“《人民日报》自创刊62年来从来没有出过假新闻!”这位女士可不是一般的等闲之辈,而是《人民日报》的领导层成员之一——《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总裁邓亚萍女士。这无知、无耻而导致无畏的掷地有声的陈词,显然是代表《人民日报》的立场和声音,也是“真理部”的定性。
然而,今天毕竟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真相垄断年代,民众更无须去“收听敌台”来获得所需的信息。在民众把从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与各级宣传部领导下的官媒发布的信息比对以后,尤其是经历了预言—“谣言”—辟谣—“谣言”成为真相,这样一次次的循环往复以后,怎能不对“宇宙真理”的炮制者产生由衷的鄙视?
萧思健只不过成了广大民众和网民对宣传部门长期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真相进行掩盖和假大空话连篇极度不满和愤怒的出气筒和替罪羊。其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别说一个小小的处级干部,即使想说的是真话实话,又岂能由得你“信口开河”?想当年,官居当朝从二品的中宣部长朱厚泽先生,倡导“三宽”——宽厚、宽容和宽松,说得是多么地精辟,具有政治上的高屋建瓴和大智慧。如果按照“三宽”的路子走下去,萧思健绝不会在死后找到如此的唾骂。但朱厚泽先生中宣部长干了一年多就被赶下了台,因为他不懂得也不会去察言观色,领会上峰的意图。
萧思健先生走了,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必要对他太尖酸刻薄,他还有老婆孩子,可能老父母还健在,要考虑其家人的感受。说到底萧思健也是一个受害者。
各级宣传部门的头头如果能从萧思健之死获得一些发人深省的感悟,将是莫大的幸事!不过博主估计这可能过于乐观。死了一个萧思健,恐怕依然是麻木不仁,照旧是假大空。
截止本文完稿,网文《一个宣传部长之死》还没有在内地网站上被“死”,但愿是刘奇葆还有刘云山因为已经明白互联网时代继续效法戈培尔那一套再无可能所以就“大人不见小人怪”了。
(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