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夜話中南海:歷史故事:鄧樸方和他曾經的"康華共和國"

2023.09.25
專欄 | 夜話中南海:歷史故事:鄧樸方和他曾經的"康華共和國" 曾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名譽主席的鄧樸方
法新社資料圖

四十年前的鄧樸方曾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託於他一手成立的殘疾人基金會,大批中共太子黨成員聚攏於此令人相信他鄧樸方是在開辦"黃埔"。可惜除了俞正聲等少數幾個,當年的鄧樸方的追隨者中的大部分都因爲康華公司的聲名狼藉而再無政治前途可言。

我們本專欄上週五播出《讓鄧樸方銷聲匿跡,習近平報了五年前的一箭之仇》一文之後,此話題在海外中文網媒上又持續發酵了好幾天,除了“去鄧抬習”說,還有“劍指太子黨”說和“財產清算”說等等,不一而足。比如有政評人士認爲“因爲習當局現在缺錢,動鄧樸方,目的是要動康華公司的錢。一些主要的幾個太子黨的大公司恐怕都要動。”

習近平廢鄧樸方的動機肯定不單純,但肯定不是出於“動康華公司的錢”的目的,因爲這個曾經有過多少資產連鄧樸方本人也從來沒有搞清楚過的“康華公司”,已經關門歇業三十多年了。

不過,正所謂“成也康華,敗也康華”,鄧樸方和他的中國殘疾人基金會是如何因康華公司而輝煌並很快又因康華公司而聲名狼藉的故事,確實也值得重溫。

鄧樸方小學就讀於北京著名的高幹子弟學校八一小學(後改名“八一學校”)。比他年輕九歲的習近平進入這所學校時,鄧樸方早已離開了這裏,已經在北京十三中學就讀高中一年級了。

鄧樸方的小學同班同學是百分之百的高幹和軍乾子女,,包括江青的前夫黃敬之子俞敏生、王宏坤(前中共海軍副司令員、第二政委,上將)之子王新中、鄭位三(曾任中共中原局代理書記等職)之子鄭非遲、王延春(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之子王曉光、林接標(曾任中共空軍政治部主任)之子林延、劉友光(曾任中共國防科工委政委)之子劉基輔、嚴俊(曾任中共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之子嚴安、李中權(曾任中共解放軍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之子李新石、滕代遠(曾任中共鐵道部長)之子滕小林等。這些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重新聚集在鄧樸方門下,大都在鄧樸方的康華公司裏擔任過重要角色。

一九八三年三月,鄧樸方和王樹聲大將的兒子,因車禍高位截癱的王魯光兩人一起去拜會了時任中共民政部部長崔乃夫和衛生部部長崔月犁,提出在北京市籌建中國大陸第一個康復中心,兩部長當即表示支持。但考慮到經費來源和全國更多的殘疾人,他們建議創建一個基金會。

考慮到從事這項事業需要更多的人手,鄧樸方自然想到了他中、小學的那幫高幹子弟哥們兒。於是,前文提到那批鄧樸方八一小學“發小”,以及前國家計委主任賈拓夫之子賈宏生等,都紛紛表示要爲鄧樸方的事業儘自己所能。另外一些與鄧樸方沒有同過學,但也曾先後效命鄧樸方的基金會和康華公司者,後面還會繼續介紹。

中國殘疾人基金會當時設在北京西城區西直門內一百一十六號大院的解放軍總政治部招待所。由於當時的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餘秋裏本人也是個殘疾人----中共著名的幾位獨臂將軍之一,自然對鄧樸方的事業大力相助,爲他的基金會免費提供了辦公場所。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五日,中國殘疾人基金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召開了成立大會。當時的中共最高層人物,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以及彭真、王震、餘秋裏、王平、段君毅、胡子昂、朱學範、阿沛·阿旺晉美、榮毅仁、李鵬、楊靜仁、趙樸初等人均有到會。會上宣佈由王震擔任基金會名譽董事長,鄧樸方、王魯光任副董事長。

在此之前的一九八一年,當時的鄧樸方從加拿大動手術回國後,他的大學同宿舍同學何維凌曾力勸他以“太子”身份辦一所改革人才的“黃埔軍校”。鄧樸方當時表示對這條思路很贊成,但對能否實現有顧慮。他說,黨內高層決策方式一貫是封閉的,黨的紀律也不允許搞公開的智囊團。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他對能否說服父親沒有信心。不過鄧樸方以後的一系列動作,表明他實際上當時確實是有意要把他基金會辦成小型“黃埔軍校”的。

但是,因爲該基金會辦了康華公司之後,手下的大多數都財迷心竅,把鄧樸方動員他們幹一番“事業”的初衷完全拋在腦後,以至當年被陸續網羅到鄧樸方麾下的太子黨們在政治上最終成“器”的,只有小貓三兩隻。主要有日後官至正國級的俞正聲、日後擔任過內蒙古政府副主席和勞動部副部長的林用三(林伯渠之子)、日後擔任過雲南省副省長和中共中央601辦公室主任的劉京等。

這個劉京在被鄧樸方栽培之後的政治經歷可是非常特殊,值得特別介紹一下。

此人的生父名韓鈞, 戰爭年代是薄一波的老部下,1949年初國民黨降將傅作義把北平城拱手讓給中共後,這個韓鈞出任了中共北平市委祕書長兼解放軍北平市軍管會祕書長,但任職沒幾天便“因過度勞累而病‘逝“。死前將兒子託付給了山西同鄉劉岱峯的妻子,所以劉京就隨養父姓了劉。

劉京的養父劉岱山峯戰爭年代也是薄一波下屬,中共建政之後擔任過雲南省副省長,後進入國務院擔任經委、建委副主任,仍受薄一波領導。

因爲生父和養父都是“老革命”,所以以“根紅苗正”爲傲的劉京在文革之初居然和另外一個太子黨成員譚力夫一同發表了“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血統論”口號……

日後在鄧樸方的手下,與其他太子黨成員相比,劉京的地位並不算高,但離開鄧樸方的殘疾人基本會後,也是鄧樸方“小黃埔”裏較早升任副省部級者之一,接替了他養父曾經的職務,雲南省副省長。

初到雲南時,劉京只是省外貿廳廳長。不過到任不久即在回北京探親期間趕上了一個能讓自己升遷的好機會,那就是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曾慶紅找到他和俞正聲兩人,希望他們兩人幫助江總書記遊說鄧樸方到“老爺子”那裏離間楊尚昆和楊白冰兄弟。

一九九二年十月鄧小平同意讓楊家兄弟在十四大上解除軍權之後,劉京在雲南的職務很快得到升遷,擔任副省長几年後即奉調回京,出任海關總署副署長、黨組副書記。在此職務上過度兩年後即升任公安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自此開始享受正部長級待遇。

自二零零一年九月開始,劉京又被升任610辦公室主任和黨組書記,然後就連任了兩屆中央委員,直到六十八歲才退休。

除了如上幾位,當年鄧樸方的“小黃埔”裏還培養出過一個叫唐若昕的重要幹部。他是中共文化名人唐弢之子,當年和俞正聲一同離開鄧樸方的基金會,出任中共秦皇島市委副書記,後又擔任過邯鄲市市長、河北省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副部長級)等職。

這期間,鄧樸方圈子裏的小兄弟們都相信唐若昕已經是是國務院外經貿部長的接班人選了,沒成想他卻因受賄罪被判了十四年有期徒刑。雖然在法庭上宣佈被落實受賄金額只有區區三百五十五萬,但因爲使“國家”遭受了三億多元的重大損失,所以被打成了從重處理貪官典型。

其實,無論是俞正聲還是劉京、林用三,當年都是因爲只是效力過鄧樸方的殘疾人基金會,而基本沒有或者說完全沒有涉足惡名昭彰的康華公司,這纔在日後的中共政壇上混得一席之地。而鄧樸方麾下的大部分太子黨成員們,都是因爲在康華公司鼎盛------甚至已經被形容爲“康華共和國”期間膽大包天,爲所欲爲,被老鄧認爲是壞了小鄧的名聲而被過早淘汰了。

查俞正聲的官方簡歷,其中一段是:1984-1985年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負責人、副理事長、黨組成員(其間:1984.12明確正司局級,1985.01-1985.03康華實業公司代總經理);1985-1987年 山東省煙臺市委副書記。

這裏需要解釋的是,俞正聲當時只代理了兩個月時間總經理職務的那個“康華實業公司”,是謂“小康華”,而當年在中國官場和中國商場上攪起驚濤駭浪的是所謂的“大康華“,雖然至今也沒有人說得清”大康華“成立後,”小康華“是他的分公司還是獨立公司,反正是”大康華”的規模曾經是“小康華”的千倍不止。而俞正聲正是因爲“大康華”這個怪胎還在被鄧樸方孕育階段即已經及時逃離了鄧樸方麾下,所以日後才被江澤民誇了一句“出污泥而不染”。

所謂“大康華”的全稱是“中國康華髮展總公司”。據知情者稱,自一九八六年下半年起,鄧樸方、王魯光、賈虹生(基金會祕書長,後任大康華副總經理)和黃大樹(小康華總經理)等人分頭遊說從中顧委到國務院各部委的老頭們,希望將“小康華”擴大爲“大康華”,即擴張權力和業務範圍,組建一家與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同級的國營的部級公司。

  一九八七年,“大康華”正式註冊成立,其宗旨是這樣寫的:在國務院領導下以民間形式對外,通過經濟活動,爲殘疾人福利事業籌集資金,交由殘疾人基金會用於殘疾人保障事業。

大康華公司的正副董事長均用政府機關的行政極別,由原石油工作部部長唐克任董事長,原煤炭工作部部長高揚文任副董事長,總經理韓伯平是原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正省部級)。全公司有部長級幹部四人,還有司局級幹部六十多人,高官之多至今在中共政權所有部級官辦公司中仍是獨一無二。而如此級別的“大康華”僅僅是鄧樸方的殘疾人基金會的下屬企業,所以當時有人譏諷說“鄧樸方這下成了副總理了!”

二零一八年十月,中國內地的民族復興網曾刊登《康華”:中國官倒與腐敗的始作俑者》一文,說是1988年3月正式拿到營業執照不足半年的時間裏,“康華”便取得了令人驚歎,也令人憤懣的成就……。

鄧樸方曾“欣慰的回顧”“康華”曾經著名於海內外。當時,“中國康華髮展總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光大集團”、“中國工商開發總公司”和“中國農業信託投資公司”並稱中國的五大公司。

當時的“康華”短短几個月內就瘋狂擴張:北到哈爾濱,南到廣州、深圳,處處有“康華”;上海7家、武漢4家、廣州7家、南京5家、一個江蘇省就有35家“康華”。

當時國務院的多數工業部委都把自己的企業和廠子拉出單子和計劃,想在“康華”裏搞一塊自己的天地。高揚文更是雄心勃勃,與空軍談判,想把“聯航”劃入“康華”。

一時間,美國來了高級經濟代表團,同“康華”談判,想把C130飛機的全套生產設備遷來中國……

日本也來了高級代表團,找“康華”談判,想在中國投資,再建一座規模相當於“寶鋼”的大鋼廠……

香港的甘維珍諮詢公司也來找“康華”,介紹美國最大的IAB保險公司,想同“康華”合作,打開該保險公司在中國大陸的一統天下的局面。

日本伊滕忠商社主動來找“康華”,主動表示願提供10億美元貸款,年利率4.5%,大大低於當時英國8%左右的萊波爾利率。

美國的最早與蘇聯做生意的哈默公司也來找“康華”談生意。據說哈默見過列寧,這次提出想見鄧小平。在“康華”公關部副經理楊壯生陪同下,他如願以償地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

“康華”的魄力是如此吸引人。僅打開半扇門,二級公司便從7個一下子猛增到60多個。“康華”的副業是如此興旺發達:這60多個“雞娃子”,有“自生”,沒“自滅”,反而都在令人驚愕的極短時間裏“長大了”,又“下了雞蛋”,“還能孵出雞娃子”。以至於“康華”總公司自己也鬧不清有多少孫子輩的“康華”?以至於全國上驚呼:“你們這不成了康華共和國了麼!”

接下來發生的康華公司遭到清算的經歷十分複雜,僅是把所有被清算的康華子公司和孫公司的名字念一遍就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這裏只能總結一句,那就是康華的總公司已經不得存在 ,其子公司們則分門別類地被歸併於各個國有公司。

而在被關門清算之前,鄧樸方和他的康華總公司在“六四”期間的政治表演,將是我們下篇文章的內容。

 
(本期節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講)
(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