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携夫访俄连带出的“民间故事”(高新)

0:00 / 0:00

近些天来,海内外华人都在热情关注着中国著名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文艺将领彭丽媛将军携夫访问俄罗斯和非洲列国的系列花絮。访俄期间,俄罗斯人民的伟大领袖普京总统亲自向彭丽媛将军献上鲜花,俄国第一夫人专程陪同她参观了克里姆林宫......

在参观俄军红旗歌舞团期间,彭丽媛动情地告诉俄方陪同人员,她数年前访俄在闻名世界的柴柯夫斯基音乐厅用俄语演唱过的军旅歌曲《喀秋莎》和杼情歌曲《红梅花儿开》也是她的丈夫----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最爱。国内的新闻界朋友电邮过来的一则八卦“内幕”说的是:“喀秋莎”本来也是前苏联援华的一款威力强大的多管火箭炮的名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眼看支撑不住的时候,苏联方面火速运去了上千门“喀秋莎”和充足的弹药,因此而遭受重大伤亡的美军从此一提“喀秋莎”就恨得牙根儿痒。如今彭丽媛将军的丈夫在到俄罗斯采购了一批顶级海、空武器的同时就是巴不得美国人回想起六十年前中国军队用俄国武器装备重创美军的历史。

八卦“内幕”还说:《红梅花儿开》则是习近平从幼年时即喜欢的不得了的苏联歌曲之一,“文革”期间,十六岁的习近平被迫插队陕西之初逃回北京上访被强行“收容审查”,入狱期间因为在“号子”里向狱友们教唱这首歌受到严厉惩罚,罪名是在狱中传播“苏联修正主义的黄色歌曲”。

习近平这次在俄国的一场面对大学师生们的公开演讲中称: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这段表白没法不让人想起此前胡锦涛访俄的段子内容,说的是胡主席在接受俄方记者采访时被问及最喜欢俄罗斯的哪些作家,胡主席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卓娅和舒拉,还有保尔•柯察金.”该段子被丰富之后的版本是:胡主席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卓娅和舒拉,还有保尔和柯察金”。随侍在侧的大内总管令计划赶紧附到主席耳边提醒说:“还有高尔基和海燕呢!”

段子终归是段子,现实生活中的胡锦涛前主席再不如他的接班人习近平博学,也不至于把保尔.柯察金弄成两个人的名字,更何况他三十年前担任团中央负责人期间,还在内部讲话中专门提到一定要把一个叫张海迪的残疾女青年“塑造成中国自己的保尔.柯察金”。

据胡锦涛当年在团中央的低级同事在海外撰文披露,中共官方惯于树立“典型”,让人们去效法模仿,进而从精神上控制人民。60年代先后树了雷峰和王杰等,到了80年代,又改头换面,新瓶装老酒,邓小平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当时以王兆国、胡锦涛为首的团中央,赶紧按照这一标准,寻找新的青年典范,山东省团委推荐的残疾女青年张海迪的事迹令胡锦涛想起了保尔.柯察金。这名高位截瘫者,从小就因不治之症被锁在轮椅上,曾自学好几门外语,写作和翻译了好几本书,并学会针灸,为农民治病。

于是,团中央命名张海迪为“优秀共青团员”,让她到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在北京的演讲会由胡锦涛亲自主持。而张海迪本人作为一个重度残疾青年,之前一直在社会底层挣扎,见过父亲在政治斗争中所经的风雨,加之随父亲下乡和后来返城与待业青年们的交往,深知一般老百姓对政治囗号的反感和厌恶,所以开始时本人并不希望被政治涂抹,但随着形势发展,她越来越骑虎难下、身不由己,只好越来越“识相”,自觉配合当局对她的塑造。

令当时的胡锦涛等人始料未及的是,“全国学习张海迪”运动如火如荼,胡锦涛培养中国自己的保尔柯察金的计划就要完成之时,最早报道这一典型的新华社记者,却向中央写了一份内参,指出报道中的张海迪事迹有一些疑点,例如,她参加全国高考的分数,并非她演讲中所说的为424分。与此同时,已经主持了团中央工作的胡锦涛也收到好几封来自山东的匿名信,反映张海迪演讲内容与一些事实不符。胡锦涛等人只好向中央书记处胡启立等人汇报,并遵命由团中央和山东省委组成联合调查组。但是,为了避免引起下面议论,胡锦涛居然要求把这个造假行为调查组取名为“学习宣传张海迪调查组”。

调查的结果是,已经被胡锦涛在大会上宣布了由团中央命名为“优秀共青团员”张海迪,竟然没有加入共青团的原始记录,也就是说,此女根本就不是一个共青团员。调查组回到团中央向胡锦涛如实汇报说:张海迪自称的两名入团介绍人,一人迁往外地找不到,另一人写材料称并未介绍张入团。当地也没有张的团员档案。

接下来的故事是,在中央的支持下,当时的胡锦涛居然再次派人前往山东,当地负责人当着团中央大员的面,烧掉几份原有证词,并弄来新证词,勉强证明张海迪确实“入了团”。

中国大陆上胡锦涛和习近平的同时代人都应该还记得当年英明领袖华主席把前国母江青投入监狱之后,舞台上的相声演员学着江青的声调说过一句"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不是党员也可以了"。谁成想几年之后,这则为讽刺江青编出的笑料居然变成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从来没有加入过共青团的人被胡锦涛宣布授予了"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这段为培养假典型不惜伪造历史的历史对胡锦涛来说一直是一块心病,所以他在向习近平交班之前要求日后必须善待的干部名单中除了令计划,居然还有张海迪。现在,接替了邓朴方中国残联主席职位的张海迪已经被中编办明确为正部级待遇,看来依此职务未来象邓朴方一样被安排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说完了胡锦涛的过去,再继续说习近平的现在。事实上,如果一定要较真的话,无论是胡锦涛还是习近平,他们和他们各自的同龄人们在青少年时代知道得最多的俄罗斯作家当然不是他习近平演讲中提到的那几位,而是前苏共政权捧得最高,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也被传播得最红的共产作家高尔基。中共政权对外打开国门之后至今,虽然陆续有许许多多的、形形色色的外国作家被陆续介绍进中国大陆,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可以与当年的高尔基相提并论。

好在习近平虽然在本国、本党的内部讲话中对当年苏共政权的垮台和前苏联的解体耿耿于怀,但在面对已经置身于民主政体下二十多年的俄罗斯民众的时候,显然比自己的前任胡锦涛的政治头脑要清醒一些,十分明白面虽然他习近平可以在中共几代领导人大把撒过银子的坦桑尼亚深切怀念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绩,但若面对大都是“苏东事变”之后才出生的当代俄国大学生介绍自己青少年时代是如何崇拜前苏联斯大林时代的红色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难保不会被扔鞋子。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