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的垄断行业
中国经济改革中,有好些个最重要的领域是封闭的,是国家垄断的,不让民营企业家、不让私人资本进入,这就是中国所谓的垄断行业。金融业、石油化工、传媒业、铁路、航空、军工等等这些都是。
这些垄断国有企业因其垄断而获得超高利润,其主管与其职工收入奇高,成为中国社会特权部门,特殊行业,亦是“国进民退”的典型征象。
二、金融垄断的恶果
金融垄断,是否合理?
市场经济需要融资,而现在中国银行几乎全部垄断在国家手里,国营银行它从它的利益考量,它基本上是不大给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是在它得到国家的命令,它必须给国有企业。但实际上,这些国有企业的亏损度统计数字当然比民营企业还差得多。但是,仍它要把大批的钱输入给国营企业,而不是给民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拿不到钱,怎么进行经济活动?当然,只有自己想办法在社会上去集资。
金融垄断导致了三个恶果:一是银行业的巨额利润,就是赚钱太容易;二是金融短缺;三是巨型民营企业很难生长起来。
在美国,以银行命名的机构有8500多家,而中国称之为银行的机构只有300多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村镇银行更是奇缺,仅有10余家。
温州有40万家民营企业,被称为中国私营企业的摇篮。可是那里的大银行宁可把钱贷给国营企业,也不愿费时费事费力借给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小民营企业。
在国有银行垄断下,中国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迫使它们不得不转向私人借贷。于是地下钱庄见缝插针,趁机发展起来。路透社说,地下信贷的利率高达100%。2010年3月底,中国地下信贷市场的规模为2.4万亿元人民币。
去年,90多名负债累累的民企老板被迫藏匿或出逃。
而且,民间集资这一企业行为和一般的办企业不同,在中国要受到严重处罚?这里就涉及到中国的基本的金融体制问题。
前不久浙江一所谓“非法集资”判处吴英死刑一案, 就是典型。
几年前的孙大午案也是所谓“非法集资”案。后来,他这个事件也引起很大的争论。在2003年,他在被拘押了一段时间以后,在强大舆论对他的支持下,他以“判三缓四”的方式被放出来了;但是,还是被罚了款留了一些尾巴。总之,这个民营企业集资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中国“集资罪”这个恶法严重打击了民间金融业的萌生。
三、打破银行垄断,让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最近,中国政府高层决心打破少数大型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引入民营资本。
四、在中国,民营银行的问题与困境
以温州为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些民营企业处境艰难,无力偿还民间高利贷,导致债务人走的走,藏的藏,甚至飘洋过海逃往国外。
五、如何解决问题,扶植民间金融业,彻底破解垄断?
经济制度层面:土地制度、高利贷问题……
司法制度层面:
破除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出台民间融资合法化的法律,创造一个民间融资安全的市场制度,保障金融业的真正市场化,保障司法独立,不受党权干扰,与国际社会接轨,这是摆在中国经济界与司法界的紧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