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座谈人:王康先生,中国独立学人
一、五四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地位
1、何以兴起?
四个独特的条件:
社会控制:中央政权对社会控制相对最弱的时期
文化资源: 古今中外,八方涌入;新闻出版,遍地风流;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春秋以来未有之流派;西式学院学校、中式私塾书院——万籁齐鸣 。1905年废科举后,经由新式学校学院培养和留学海外的第一代新民业已成人、成才,成为自由职业者,成为独立知识人。
精神需求:中国处于从皇朝转型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大转折关口,国人彷徨无路,精神饥渴,汲汲于寻求来自万国四方和历史纵深的思想文化资源
核心人物 :(梁启超、严复)、胡适、梁漱溟、辜鸿铭、王国维、陈寅恪、蔡元培、陈独秀、鲁迅、周作人、熊十力、钱穆、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
2、五四作为近代中国文明的转折点和精神源头
中国知识人逢此机缘,"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行礼如仪,批评如仪。
政治:三大意识形态的滥觞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激进主义——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
文化:
文化保守主义: 关于《甲寅》杂志、《东方》杂志、《学衡》刊物,关于梁漱溟、辜鸿铭、熊十力、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梅光迪、胡克骕……其脉络演变至1935年《中国文化本位宣言以及1958年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宣言》
全盘反传统主义: 关于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陈序经……
二、五四遗产
正面遗产:
白话文。
科学、民主 个性解放
文学成就
负面遗产:
文化断裂, 传统被解构,中国文化在地域上分解、变形、分立——文化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经谁机——礼崩乐坏
共产主义乘虚而入:六十多年中国沉沦入万劫不复之地狱——中华文明之悲剧
五、五四与当代的精神关联
1) 基督教复兴问题
2) 反省激进主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