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奎德
座談人:宋永毅教授, 勞改檔案數據庫主編、勞改研究基金會理事
何謂“勞改”?
1)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勞改”制度始末
2)勞改研究基金會的由來與現狀
3)“勞改 Laogai”一詞已經收入牛津大辭典等一系列權威詞典,它已被鑄進人類歷史
一、勞改檔案數據庫的由來及其內容
4)吳宏達的念想、遺願及2012年宋永毅對吳宏達的承諾
5)勞改檔案數據庫的基本架構與內容
數據庫分4個部分:中共文件、領導人講話、法律制度、特殊收藏
數據庫包含474個條目,共近千份文件,時間跨度從1949年到1998年整整半個世紀。
數據庫有近500個原始文檔,其中約一半來自前勞改研究基金會,另一半是新勞改研究基金會蒐集的。
勞改檔案數據庫具有分類檢索功能,讀者可以從年份、主題、作者等不同分類,或任意進行檢索。主題檢索部分,可以拉出80個主題供檢索,包括了中共歷次政治運動以及與勞改相關的主題。
6)中共的統治方式與“勞改”的關係
7)1949年以來的政治運動與“勞改”的關係
8)“勞改”是典型的反法治的產物
二、勞改檔案數據庫上網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9) 勞改檔案數據庫是中共政治統治的縮影
它提供了中共整個政治運動的背景和路線圖。中共所有的政治運動: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農村合作化、人民公社、大饑荒、反右,……一直到文化大革命,都是和勞改聯繫在一起的。
10) 今天,勞改仍然陰魂不散
中共雖然取消了勞改制度,但這種做法從未消失,現在又大規模返回中國。
大規模回來指的就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出現的大規模的集中營。德國學者的研究報告說,現在每一個集中營的旁邊都在進行大規模的工廠建設,他們就在用這些集中營裏的人作爲無償的勞動力,他們現在把所謂的去極端化職業培訓變成一種變相勞改,只是名稱變了,但實質的內容不僅沒有任何改變,而且更變本加厲。
三、勾畫政治中國大圖景:5個與中國政治運動相關的數據庫
宋永毅教授已做了五個大型數據庫:除“勞改檔案數據庫”外,前4個分別是香港大學出版的“文化大革命數據庫”和“反右數據庫”,以及哈佛大學出版的“大躍進、大饑荒數據庫”,還有土地改革到公私合營,即“50年代初期政治運動數據庫”。
這是1949年後,中國人悲慘遭遇的全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