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最錢線:錫蘭的崩潰: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歡迎收聽自由亞洲電臺,這裏是《中國最錢線》,我是主持人子朝。本期節目,我們把目光投向印度洋上,看看一個真正處在“水深火熱”中的國家。
“寶石”蒙塵
進入2022年下半年,世界“加速”的進程越發迅猛。在一些發達國家發生政壇變動之際,許多發展中國家才真正進入了災難之中。7月9日,南亞島國,有“印度洋上的寶石”之稱的斯里蘭卡爆發大規模羣衆示威,憤怒的示威者佔領了總統府,總統拉賈帕克薩和他分掌權力的幾個兄弟匆忙外逃,整個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這個風景秀麗、資源豐富、經濟發展也一度強勁的島國,這次出現在全世界的聚光燈下居然是這種形式。舊稱“錫蘭”的斯里蘭卡,成爲2022年全球第一個在經濟危機下“崩潰”的國家。
斯里蘭卡人民確實是無法忍受了,從統計數據就能看到一場正在發生的大規模人道災難。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斯里蘭卡的通貨膨脹率同比高達54.6%。與此同時,失業率飆升,人民實際收入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因爲這個國家人口較密集且缺乏能源,高度依賴進口糧食和能源,俄烏戰爭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直接耗盡了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截止6月底,斯里蘭卡的外匯儲備只剩下十幾億美元,僅僅能維持幾天的進口所需,整個國家已經陷入能源和食品短缺,不得不宣佈國家正式破產。雪上加霜的是,作爲一個大部分人口從事農業的國家,他們自己的農產品也遠遠不夠喫了。據預測,該國今年稻米產量將下降35%,玉米下降50%,三大出口農產品椰子、橡膠、茶葉的產量都降至正常水平的一半以下。據世界糧農組織的預測,斯里蘭卡2022年的人均卡路里和蛋白質攝入量將下降至危險的境地。據生活在當地的華人稱,該國因爲燃料短缺,已經基本無法加油,連網約車都叫不到。一家四口一個月的支出起碼翻了三倍,許多城市人因爲沒有錢買食物和燃料,不得不回到農村自己種地、砍柴。這個美麗的島國,已經真正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雖然錫蘭因爲是佛教國家,人民溫和友善,尚沒有出現對當地華人對大規模敵意行動,但許多人已經對當地情況深感失望,紛紛離開這片他們耕耘了近十年的前“投資熱土”。
斯里蘭卡位於印度半島南端對開的印度洋上。整個島國形狀如一顆水滴狀寶石,面積6.5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臺灣的1.7倍,人口2100萬與臺灣相當。說它是一顆“寶石”不僅僅是輪廓相似,這個島本身就是世界最重要的寶石產地之一,更以優質的茶葉、咖啡、香料聞名。錫蘭肉桂、錫蘭紅茶讓這個島國的舊名比本名在世界各地更加如雷貫耳。這個島嶼地處印度洋航道中心“大海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也讓這裏成爲多種文化交匯之地。印度文化特別是佛教從這裏走向東南亞,阿拉伯人和歐洲人也以這裏爲基地進一步東進。在葡萄牙人、荷蘭人相繼統治這裏之後,19世紀初這個島嶼成爲英國的直轄殖民地,在大英帝國版圖中的政治地位高於地廣人衆的印度。實際上直至今日,斯里蘭卡的人均GDP也有4000美元左右,有接近十年獲得了5%以上的經濟成長,大大超過南亞次大陸上的幾個國家。中國對外擴張經濟版圖的“一帶一路”計劃裏,斯里蘭卡更是關鍵節點,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級別的投資。這樣一個自身條件優越,一度成爲“發展明星”的國家,是怎麼落到今天這個田地的呢?
“步子太大扯到蛋”
斯里蘭卡淪落到今日的慘狀,當然有很多“天災”的成分,比如新冠疫情沉重打擊了該國賺取外匯的重要支柱旅
遊業,國際海運的混亂影響了該國的農產品和輕工業品出口,2022年俄烏戰爭引發的大宗商品漲價進一步摧毀了這個國家的進口能力最後引發民生危機。但斯里蘭卡的經濟基礎相比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並不是特別脆弱,這麼快完蛋很大程度上是執政當局諸多“昏招”的產物。
這次大多數世界主流媒體將斯里蘭卡的崩潰的直接原因歸咎於執政的拉賈帕克薩五兄弟的兩大“愚蠢”政策。首先是2021年,時任農業部長的大哥輕率地宣佈國家將走“生態綠色農業”道路,並出於節省外匯支出的考量,決定停止進口化肥農藥。這一西方老牌發達國家都不敢做出的拍腦袋決策,在這樣一個70%人口依靠農業維持生計的國家突然落地,造成的混亂自然驚人。前述驚人的農業減產不僅直接導致饑荒的危險,還讓這樣一個糧食基本自給的國家被迫花費4.5億美元進口大米,而茶葉、香料、橡膠等出口量銳減,直接掏空了國家的外匯。其次是五兄弟在2018年競選時,出於當時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盲目自信,推出了一系列脫離實際的民粹主義政策,比如鉅額的減稅和不斷加碼的社會福利,都嚴重破壞了這個國家政府的收支平衡。對於斯里蘭卡這種體量有限且工業化程度不高的國家,維繫國際收支賬戶的平衡相比一切高大上開腦洞的宏偉經濟目標都要來得實際,而拉氏兄弟的各種政策恰恰在挖空這個基礎。最後在各種“天災”的作用下,國際對外貿易趨於停滯,無法進口關鍵商品,最終導致災難。
當然更進一步講,斯里蘭卡的危機根源是它非常高的外債水平。目前該國外債高達500億美元,外債和GDP的比例高達60%,已經嚴重超出了國際公認的發展中國家危險線水平。因爲獨立後國內長期陷入僧伽羅人和泰米爾人兩大族羣之間的內戰,爲了籌措軍費外債水平已經不低。而2010年內戰結束轉入和平發展以後,爲了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斯里蘭卡政府推動了基礎建設的大幹快上,利
用中國資金修建了大型電廠、港口乃至於各類機場和高速公路。僅2010-2014年之間,這個國家就新增對外借款200億美元。斯里蘭卡經歷的,很像是四小龍在60年代、中國在90年代所經歷的那種靠外債實現工業化轉型的“驚險一跳”階段。斯里蘭卡的服裝加工出口確實獲得了迅速發展,但這個產業至少在初期階段“兩頭在外”,利潤相當微薄,所獲得的利潤很難支撐起工業化建設帶來的進口暴增。甚至爲了進口
大量的原輔料,以及工業生產需要的燃料和設備,還要出現鉅額逆差。斯里蘭卡2020年對外逆差高達49億美元。其實就像當年韓國臺灣中國都需要靠輸送外勞甚至當僱傭兵的收益平衡收支一樣,斯里蘭卡也是靠服務業平衡對外收支的——這個島嶼有世界頂級的旅遊資源,坐擁8處世界遺產。2018年這個島國接待了230萬外國遊客,其中十分之一以上來自中國——實際上斯里蘭卡是中國爲數不多的免籤國,然而新
冠疫情毀滅了這一切。
再跟和斯里蘭卡同處南亞的另外兩個“高度外貿依存國家”作一比較,就知道斯里蘭卡的決策層之前是如何的盲目樂觀和顢頇遲鈍。人口近兩億,密度世界第一,人均收入遠低於斯里蘭卡的孟加拉國長期被稱爲“世界貧民窟”。這個國家的經濟幾乎完全依賴服裝等低端加工業,現在美國消費者買到的服裝很大部分都出自於這個國家。該國也有不少配合工業發展的大型基建項目,但總體上借債規模相當審慎,外債餘額僅與人口是其1/8,經濟總量是其1/5的斯里蘭卡相當。每年的貨物貿易逆差靠着本國在外務工人口寄回的僑匯便可補足。而印度洋上幾乎100%依靠旅遊業的袖珍國馬爾代夫,雖然在2020、21兩年經濟遭受毀滅性打擊,GDP腰斬。但因爲發展旅遊業不需要太大的投資開銷,國家只需要外債應急,現在國際旅遊業恢復了這筆錢總是能還上的。斯里蘭卡的情況正好介於孟加拉和馬爾代夫之間,本可左右逢源,卻落得不上不下,率先“崩盤”,掌權者的“昏招”難逃干係。此類“步子太大扯到蛋”的故事,一方面昭示了發展中國家不可忽視的投資風險——他們本身脆弱的經濟被不稱職的管理者隨意擺佈,國內外問題的負面影響經常會被放大。另一方面也讓我聯想到,如斯里蘭卡統治者這樣盲目大幹快上靠舉債堆GDP的,做得最狠的其實是中國內陸許多地區的地方官員。實際上他們管轄的地方基本盤已經不見的比斯里蘭卡好多少,完全是靠同處一個主權國家的優勢,讓那些能從外貿中掙到錢的地方拿出明明可以更值錢的人民幣來給他們填窟窿。
空白支票終須還
我們說回苦難的斯里蘭卡,這次危機爆發意外讓中國官方做出了各種看起來“過於激烈”的回應。北京外交部和各類官媒發表長篇大論反駁“斯里蘭卡跌入中國債務陷阱”的說法,雖然西方主流媒體最近並不是特別強調這個問題,頗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之感。實際上斯里蘭卡的外債總額中,直接來自中國的部分佔比只有10%,與日本相當。但這個國家近年來確實處處給人以“中國海外殖民地”的感覺,主要是因爲中國在該國投資了大量基建項目,並且往往附帶了各種有損害主權嫌疑的附帶條件,比如租借港口99年與中國國企這類操作。而且這類基建項目投資巨大,直接收益有限,中國企業又特別熱衷於打造中國資金、供應商、管理人員乃至普通工人的閉環,更加容易帶來當地人的反感。最後結果就是這些項目要麼變成中國的“大撒幣”,最後被天降偉人大筆一揮免除債務做了人情。要麼就是附帶上各種各樣的苛刻條件,讓所在國不得不出讓自己的某些主權。在地緣上,斯里蘭卡以其不大的體量受到中國的重視,與中國所謂“印度洋上的珍珠鏈”的戰略佈局有着密切的
關係。這一概念其實是印度媒體提出的。作爲全世界看好的中國之後又一個獲得全球影響力的大國,坐擁14億人口、骨子裏以大英帝國繼承人自居的印度歷來將印度洋看成是“印度的洋”。而中國“一帶一路”的發力重心幾乎都在印度洋附近地區。且中國長期是印度最主要敵國巴基斯坦的支持者,更強化了印度對中國這類佈局的警惕。實際上除了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孟加拉國、尼泊爾等印度周邊國家,中國都投入了大量資源與印度競爭影響力。這些國家很像冷戰中的一些搞“不結盟”的新獨立國家,因爲大國爭霸,一下子拿到了數目可觀的“站隊補償金”,領到了面額不小的空白支票。
中國人經常自嘲“我們一賣就便宜,我們一買就貴”,在砸錢撒幣“買國家”方面,似乎紀錄同樣如此。實際上中國政府最喜歡強調對外的援助或政策性投資“不含任何政治條件”,頗得第三世界各類腐敗獨裁統治者的歡心。自己本來就是腐敗大國,“關係”大過天,那麼把這一套帶到
國外去那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中國的所謂“政治條件”只是收買這些小國在國際組織中的票數或是某些議題上的鼓掌附和,但卻放棄了對其資金使用、投資效益等方面的管理,甚至直接向該國權貴行賄,把大筆資金拿給他們揮霍。這次出事的斯里蘭卡,兩任總統據傳都從中國公司那裏收穫了10億美元以上的好處。事實上,如同上世紀許多非洲獨裁者一樣,拉賈帕克薩兄弟也用中國投資在自己家鄉建了一大堆無用甚至爛尾的“大白象”工程。其實從冷戰以來亞非拉許多國家的教訓中都可以得知,那種看似左右逢源,被對立的大國競相出價收買的窮國,因爲不需要很累很麻煩地搞改革就可以拿到大筆援助,經常會被“便宜錢”衝昏頭腦。一邊不斷加大國家的槓桿率刷GDP,一邊忽視必要的改革導致資金利用效率低下,最後一旦什麼風吹草動引發國際資本市場的恐慌,他們往往就是第一批躺槍的犧牲品。
“第三世界大危機”再次來臨?
烏克蘭戰爭標誌着冷戰結束後的一代人的和平時光的結束,當然未必預示着新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但那個全世界都看似拋棄意識形態和民族國家成見沐浴在全球化光輝之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隨着世界日趨動盪不安,各主要大國都紛紛開始重整自己的供應鏈,甚至有些國家如俄羅斯試圖以戰爭手段去爭取自己的勢力範圍。這一過程必然會引起作爲世界主要的資本輸出國和商品消費國的歐美日的一輪調整和收縮,而這對於一些高度依靠外國投資援助,以及和平秩序所保證的廉價農產品和能源的窮國會造成遠比富國嚴重得多的打擊,就像曾經的明星、如今的乞兒斯里蘭卡。如今的局面非常像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大批曾經意氣風發的新獨立國家一下子面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同時甩鍋斷糧,加上中東石油危機的衝擊,紛紛步入經濟停滯乃至於國家破產。而如同當年蘇聯在亞非拉一度成果頗豐最後又血本無歸的擴張類似,中國的“海外帝國”因爲其結構性缺陷,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率先遭受最嚴重的打擊,乃至於成爲動搖中華帝國根本的流血傷口。
關於中國很可能面臨失敗的“國營海外擴張”的事情,我們下期接着聊。
本期節目就到這裏,子朝下週與您繼續相約《中國最錢線》,再見。
撰稿、製作、主持: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