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中國最錢線:錢線看財報:"粉紅經濟"的生意經與LGBTQ的生死場
歡迎收聽自由亞洲電臺,這裏是“中國最錢線”,我是子朝。這期節目,我們從一家剛剛發佈的半年報的納斯達克中概股公司說起。
被冷落的“粉紅經濟第一股”
2021年8月24日,一家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公司發佈了它的半年報。這家公司體量不大,相對於這個夏天每天在生死之間掙扎的諸多中概股大哥們,它已經沒有多少新聞價值了。但這家公司去年7月上市之時,曾經引發了相當熱烈的關注。它就是“藍城兄弟”,被暱稱爲“小藍”,一家以LGBTQ,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等性少數羣體的線上交友平臺爲主營業務的公司。它也是全球第一家公開上市的“粉紅經濟”公司——即服務於LGBTQ羣體的企業。這家公司不在美國、英國,也不在荷蘭、臺灣。他開在中國北京,一個LGBTQ羣體在官方語境里約等於不存在的地方。
藍城兄弟,核心業務是在中國男同性戀羣體中佔有壟斷地位的交友平臺“blued”。這家公司前身是名爲“淡藍網”的同性交友論壇,創立於2000年。在去年上市時,作爲全球“粉紅經濟第一股”得到廣泛關注,它的創始人曾說“聽到全世界的同性戀都在買你的股票,我哭了”,令人動容。
可一年過後,藍城兄弟的股價僅爲3.7美元左右,這個價格相當於發行價的約五分之一,比起上市之初35美元的高點更是縮水到了只剩十分之一。其實作爲一家上市不久的互聯網企業,“小藍”的業績並不算差。財報顯示,2021年二季度,藍城兄弟總營收同比增長18%,毛利率較去年同期上升3個百分點,總付費用戶數同比增近六成。“小藍”還收購了自己在中國大陸最大的競爭對手,俗稱“小紅”的另一款男同交友軟件“翻咔”,又將女同交友軟件LESDO收入旗下,在中國LGBTQQ羣體的社交市場上已經佔據絕對的壟斷地位,還高調進軍泰國等地拓展業務。
它的活躍用戶每天平均登錄21次,在線超過50分鐘,留存率高於六成。龐大而穩定的用戶羣體是它寬寬的護城河。加上擁有“中國7000萬,全球3.9億”的巨大潛在市場,這個市場傳說中的強大消費能力,似乎希望無限。網上我找到的僅有的一篇分析“小藍”半年報的投研文章,不斷強調它是一家“已經處於估值底部”的公司。但在定價機制非常成熟的美股市場,爲什麼大家對這一家看起來並不太差的公司似乎就是不買賬,對它的涼薄甚至超過了一般的中概股呢?
單一收入結構:做的是“寂寞生意”
從這家公司的業務結構上看,我們也許能看出一些端倪。藍城兄弟的收入接近八成來自於直播,剩下爲會員服務、男性健康服務、廣告的收入。在上市之初,直播業務的收入佔比甚至高達九成。相比blued的同類友商,美國市場上佔比第一的Grindr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會員費用,這一高度集中的收入結構就更顯特別。這固然是因爲中國消費者缺少付費的習慣,但也跟中國LGBTQ羣體的現狀有着相當大的關係。
2020年,中國直播產業總規模高達1930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突破千萬。這個產業,本質上就是在消費現代人的寂寞。Blued作爲同性戀的專屬空間,不管這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藏得多麼深,或者他居住的小城市和農村根本就找不到多少同道中人,但他總可以每天準時打卡,問候一下那些高顏值的小哥哥,送一份禮物,聽他們說聲謝謝。對於很多藏身於茫茫人海的基友,可謂極佳的心靈慰藉。blued的直播業務強大而穩健,成爲推動公司上市的絕對頂樑柱。
這其實也呼應了我們之前提到的,“小藍”的產品用戶粘性和活躍度都非常高。即使在普遍孤獨寂寞的當代中國都市人中間,同性戀羣體都是最最寂寞的一羣。普遍性的“深櫃”反而增強了他們對於“專屬社交平臺”的剛性需求,同時也極大提升了他們的用戶粘性。
交友軟件首要功能自然是交友,有單純的也有不那麼單純的。但用過blued這款軟件的人,都感覺它相比於國外同類軟件的功能豐富——他不僅可以用來找到附近的同類,還同時是同志版的微博、微信、臉書和抖音,除了要到附近某個帥哥的微信,你還可以找到一個“都是自己人”的網絡烏托邦。交友軟件普遍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平臺認識的朋友,下一步就跑到微信之類通用的社交工具上去了,如果不能在用戶端收到費用,有什麼辦法留住流量直至將其變現?中國性少數羣體的現狀,卻很好地幫助blued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全球第一家“粉紅經濟”的上市公司出在中國。中國作爲一個已經相當程度上工業化、城市化的國家,越來越多的性少數羣體有了較強的自我認同。全球湧動的平權浪潮,讓更多人渴望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中國在2001年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列表中去除,算是完成了“非罪化”。到了顏值消費盛行的今天,讓好看的男孩子表演曖昧已經成了一種市場賣點。
但數千萬分佈在每個地區、每個行業、每個民族,和其他人一樣普通的LGBTQ們本身,卻依然處於被徹底消音的狀態。甚至中國在影視娛樂產品審查中,把“同性戀”與亂倫、強姦等行爲列入一併禁止的範圍。主流媒體報道中的同志羣體,依然充滿各類歧視和偏見。這種環境下,一個櫃子裏的烏托邦,當然能有自己分不走的流量。加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自然有客觀的市場,而且能產生可供應穩定現金流的業務。這倒是許多中概股共有的特點——中國的龐大市場和特殊國情,讓他們更有競爭力。
當然,這也同時意味着很多投行報告中都指出的“用戶成長空間有限”或者“收入來源過於單一”的問題。但中國有數千萬性少數羣體,“小藍”作爲這個人羣交友軟件領域絕對的流量壟斷者,市場怎麼就不能對它的成長性多給一些認可呢?
薛定諤的紅線——如影隨形的“政策風險”
主要的原因,就是那個如影隨形的“政策風險”。說白了,LGBTQ羣體的存在,在中國依然處於灰色地帶。
是的,作爲性少數羣體,中國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因爲你的性取向就拘捕你,沒有對你進行肉體上的迫害。國家允許你存在,但同時假裝你不存在。先不說組建家庭、養育後代這類似乎很“第一世界”的事情,即使是最基本的平等就業、平等就醫,在特色法制裏統統沒有位置。結果就是國家允許你做自己,但做自己的一切後果都要你自己承擔。你受到歧視和的霸凌,法律不爲你主持公道也就罷了,國家還把你們組織起來爲自己求個公道的機會也堵住了。在發達國家同儕幫助下建立的各類LGBTQ公益組織,跟所有一切此類民間自組織一樣長期被老大哥盯着,前不久更是被一鋪清袋。中國現在其實只有LGBTQ羣體,並無LGBTQ社區。
在這種“法無明文不禁止”但也不知道哪天就會被禁止的模糊地帶做生意,就難免不知道哪天被動碰了紅線或是無辜躺槍。中國政府既然管天管地管空氣,當然也要管人民的那什麼器。 “小藍”賴以生存的直播業務更是離不開擦邊球來活躍人氣,很多時候就在違法的邊緣試探了,這也是直播行業的共同痛點。哪怕這裏的註冊用戶都滿了18歲,但中國在這方面一向把所有人都看成小學生,加上身爲性少數羣體的原罪。自“小藍”上市以來,各家機構始終對其所謂“低俗內容”可能造成的風險表示擔憂。畢竟是否“低俗”,很多時候真的就是你運氣好不好。
“小藍”自己也清楚只依靠直播並非長久之計,它也有更大的野心把彩虹經濟做大。從組織“同志”們去海外旅行,去可以登記結婚的國家登記辦婚禮,幫助他們去境外通過代孕等手段得到自己的寶寶。乃至成立專門的健康業務部,爲“同志”們提供進口HIV阻斷藥、快檢試劑等產品。雖然這些的潛在市場只是少數一二線都市的高收入羣體。
其實更麻煩的是,這些服務,幾乎都是把在中國不能做的事情拿到外國去做。其中有些業務比如代孕,本來就有相當大的爭議。在輿論環境險惡的當下中國,很多時候那是真的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今年1月,影星鄭爽赴美代孕產子糾紛引出的大瓜,掀開了中共文藝大清洗的序幕,這個我們暫且不提。但代孕這項至少在美國算是完全合法的業務,卻在中國大陸的網絡空間裏被打成十惡不赦的罪行。“小藍”因爲涉及海外代孕業務,慘遭躺槍,股價一次性縮水3億多美元。
乃至作爲一個做交友軟件的公司,會不會造成用戶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至少我們看到了“小藍”的競爭對手Grindr,已經被美國政府強制要求其中國股東賣出。說明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如上這些,表明“彩虹經濟”之路,並不像很多樂觀的人想得那樣美好,市場的冷淡便也可以理解了。
清歌於漏舟之中,痛飲於焚屋之下
如果說我們前面講的各種政策風險,只是影響藍城兄弟這一家公司的股價。但也許某天風險就變成了危險。2021年7月7日這天,中國各大網絡平臺無預警刪除所有高校LGBTQ社團的賬號。這一突然襲擊,不管是處於對一切社會自組織的打壓,還是迫於人口壓力打擊一切不利於生娃的思想和活動,都標誌着中共對LGBTQ羣體壓制的顯性化。在此之後,不論是高校對同性戀學生進行摸底調查“拉清單”,還是賽博暴民們對LGBTQ羣體日益極端的仇恨言論,都在暗示着:“小藍”和許多教育培訓公司一樣,自己賴以生存的市場的存在可能都逐漸成爲了問題。
與此同時, “小藍”則依然在塑造和推廣體面、自信、有愛的中上層同志形象,彷彿它的用戶羣體的生活,和他們在舊金山、柏林、臺北的同類真的沒什麼區別。甚至好像給自己壯膽般地,說什麼“隨着中國國力的增強,必然會越來越重視少數羣體的權益云云”。作爲一家爲股東利益服務的上市公司,這樣做無可厚非。在大環境越來越險惡地當下,大家也只能儘可能避開每一個防不勝防的雷區。
只是這種展示本身就很難避免成爲中國政府宣傳其“開明”“進步”形象的一項景觀。中共當局對性少數羣體的包容程度,也取決於他們還有多大必要表演這種“開明”和“進步”。舉個例子,就在現僅在充斥着檢舉、濫捕、暴力鎮壓的香港,劊子手林鄭月娥公開支持舉辦世界“同志運動會”,以便可以向全世界假裝一切都沒有改變。哪怕這座城市的LGBTQ社區領袖大部分已經在監獄裏!
未來的確越來越壞。不過在那之前,我們的確也可以藉着全球化消費主義的最後一口美酒,清歌於漏舟之中,痛飲於焚屋之下!其實,整個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羣體,乃至於整個中國資本市場裏的“體制外”部門,誰又不是如此?
這期節目就到這裏,我是子朝,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中對上市公司的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不代表自由亞洲電臺的立場,且不包含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