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纵横大历史:韩战系列第四讲:仁川登陆

0:00 / 0:00

1、“最糟糕”的登陆地点:仁川

大家好,欢迎大家收听《纵横大历史》,我是主持人孙诚。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韩战系列节目。

在之前的三讲中,我们回顾了韩战的起源、北韩军在战争初期的南侵与围绕釜山防御圈的战斗情况。今天,我们将进行第四讲《仁川登陆》,带您回顾韩战的第一个转折点。

我们首先从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开始说起。1950年9月15日早上,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各类舰艇230艘云集在朝鲜半岛西海岸港口仁川附近的海域。其中,仅航空母舰就有6艘之多。而这些航母上停放的飞机加上前来支援的美国远东空军飞机,总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00架之多,足以遮蔽仁川的天空。在如此之多的舰艇及飞机的掩护下,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及第7步兵师为基干编成的美国第10军共6.9万多人陆续乘坐登陆艇,对北韩军队控制的滩头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登陆作战。这是1944年诺曼底登陆之后,世界上出现的最大规模的登陆战役。而这一被称为“仁川登陆”的军事奇迹,也将永远载入人类战争史的史册。

在理解仁川登陆为什么会发生之前,我们首先要看一看当时韩战的战争局势。如上一讲所说,在1950年9月上半月,北韩军的前线兵力尽管已经不足,却依然保持着攻势。联合国军则坚守着“釜山防御圈”,保卫着大韩民国仅剩的东南一隅约一成国土。从地面战的战局来看,联合国军的东、南两面是汪洋大海,西、北两面则是北韩军队,已经陷入了被包围的战略绝地。然而,如果我们转换视角,就会发现,事实上北韩本身才是被包围的一方。

1950年9月16日,在已被联合国军控制的滩头,四艘坦克登陆艇正在卸下人员及装备。(维基百科)
1950年9月16日,在已被联合国军控制的滩头,四艘坦克登陆艇正在卸下人员及装备。(维基百科)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仅在北面与苏联的西伯利亚及中共控制的满洲相连。在朝鲜半岛的东、南、西三面,由于北韩海军与联合国军各国海军相比弱小得不值一提,以美国海军为主的、强大的联合国军舰队在战争初期就掌握了制海权。联合国军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在朝鲜半岛的各个方向上发动炮击、舰载机攻击和登陆攻击,而苏联和北韩只能被动应对,无法主动选择反登陆战战场。因此,可以说从美国介入战争开始,共产极权阵营事实上就处在极端不利的战略态势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善于捕捉战机、充满冒险精神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早在韩战爆发后的第六天,也就是1950年6月30日,就提出了在仁川进行登陆作战、扭转战局的设想。

仁川位于韩国首都首尔以西约30公里处,是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中部的重要港口。然而,从军事学的角度来说,在仁川进行登陆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仁川港水域低潮时水深只有12—14英尺。但是,普通登陆艇及坦克登陆艇靠近海岸,则分别需要至少23英尺及29英尺的潮高。幸运的是,仁川港拥有全世界第二大的潮差,涨潮时潮高可以达到31—33英尺。不幸的是,“这样的有利条件一个月中只有一次,持续时间仅为三四天。”(罗伊·E·阿普尔曼:《南到洛东江北到鸭绿江》第二十五章《仁川登陆》)而就算在这三四天内,潮高达到23英尺以上的时间也不是连续的,而是每次间隔十二小时、一次持续三小时(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二十二章《战略之争》)。因此,在仁川进行登陆作战的战机可谓是稍纵即逝。

然而,大胆的麦克阿瑟却在韩战刚刚爆发时,就下定了在仁川进行登陆战的决心。在美国军队的历史上,麦克阿瑟以果决大胆的作战风格著称。1903年,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毕业时,曾经以98.14分的总平均成绩荣获该校一百年来最好的成绩。在二战时期,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场曾十一次迂回到日军侧翼及后方,进行果断的登陆战,每次都取得了胜利。因此,在1950年6月30日,临危受命的麦克阿瑟立即提出了在仁川实施登陆作战,从侧翼打击北韩军的设想。

但是,随着北韩军在7月快速向南侵略,麦克阿瑟不得不暂时将兵力投放在阻击北韩军南侵的正面防线上。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在仁川进行登陆作战的信念。7月13日,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将军和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从华盛顿飞赴东京,听取了麦克阿瑟关于仁川登陆作战设想的报告。然而,麦克阿瑟的设想无法打消华盛顿方面的疑虑。在华盛顿方面看来,仁川实在不是一个适合进行登陆战的地方。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将军甚至认为,“仁川很可能是进行两栖登陆的最糟糕的地方”。(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二十二章《战略之争》)

2、麦克阿瑟的豪赌

1950年9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在奋勇进攻仁川滩头。(维基百科)
1950年9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正在奋勇进攻仁川滩头。(维基百科)

在这样的情况下,麦克阿瑟继续向华盛顿施压。7月19日,麦克阿瑟致电华盛顿,要求齐装满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必须在9月10日前到达韩国。海军陆战队是主要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部队。这意味着,麦克阿瑟很可能将在9月中旬发动仁川登陆。21日,麦克阿瑟致电华盛顿,概述了他发动仁川登陆的理由:“我坚信,在敌人后方尽早实施有力的行动将会切断敌人的主要交通线,从而使我们得以对敌人发起决定性的、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样的行动中,任何物质上的延误都将使我们失去这一机会。另一选择是,在正面发起进攻,其必然结果是缓慢地把敌人驱逐到三八线以北,进程缓慢,代价惨重。”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美军刚刚在大田惨败,联合国军能否守住韩国已经成为一个未知数。然而此时,麦克阿瑟却在向华盛顿极力主张进行仁川登陆。这样,华盛顿方面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事实上,尽管麦克阿瑟仅是驻日盟军总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但他拥有五星上将的军衔,而这一军衔甚至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布雷德利还要高。另一方面,麦克阿瑟直到这时为止仍没有透露仁川登陆的详细作战计划,华盛顿方面甚至无法与他进行有效讨论,而是只能表示同意或反对。2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与麦克阿瑟进行了电信会议,质疑麦克阿瑟是否真的有必要在前线吃紧的情况下抽调兵力进行仁川登陆,麦克阿瑟则强硬而简短地回答说“是的。”(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二十二章《战略之争》)无奈之下,杜鲁门总统只得在8月6日派出总统特使哈里曼前往东京。随同哈里曼一同前往的人员中,有一位名叫马修·李奇微、时任美国陆军副参谋长的将军。而他,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韩战中共产极权军队的克星。

根据李奇微将军的韩战回忆录,总统特使与麦克阿瑟的会谈从8月6日一直进行到8月8日。李奇微的回忆录说,当时,麦克阿瑟表示“唯有在仁川登陆才是可行的,因为,只有实施仁川登陆才能给敌人以必要的沉重打击,从而在冬季到来之前将其歼灭——通过这种打击,可以切断敌主要补给线和交通线,并能获得同由釜山防御圈出击的部队会合的机会,消灭夹在登陆部队和由防御圈出击的部队之间的敌军。”(马修·李奇微:《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第三章)而麦克阿瑟之所以希望在冬天结束前尽快消灭北韩军队,一是认为朝鲜半岛寒冷的冬天将给联合国军带去巨大的非战斗减员;二是如果战事拖延下去,北韩军将在苏联和中国的补给下变得越来越强,使局势不可收拾。(参看詹姆斯·F.施纳贝尔:《战争爆发前后》第八章《烙铁行动:酝酿与计划》)

麦克阿瑟用他出色的雄辩才能和缜密的思维能力,赢得了总统特使的认同。会后,哈里曼特使认为“应当把政治问题和个人考虑撇在一边”,并且要“把麦克阿瑟将军作为一大国宝加以器重。”(马修·李奇微:《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第三章)随后,总统特使一行返回华盛顿,开始为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计划进行说服工作。8月12日,联合国军司令部在麦克阿瑟的指示下制定了仁川登陆的作战计划。此次作战被称为“铬铁行动”,将于9月15日实施登陆。根据计划,登陆部队将收复仁川及首尔,从而切断洛东江前线北韩军主力的退路。釜山防御圈内的美第8集团军则将向北出击,与登陆部队会合。8月2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代表柯林斯将军和谢尔曼海军上将来到东京,最后一次试图说服麦克阿瑟放弃仁川登陆计划。他们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认为可以在仁川以南约160公里的群山实施登陆。然而,麦克阿瑟却用一次时长45分钟的演讲使他们无话可说。在演讲中,麦克阿瑟指出,从北韩向南延伸的几乎所有铁路、公路都会经过首尔、仁川地区。因此,只有占领首尔和仁川,才能真正切断北韩军主力的退路,“迅速取得对敌人的决定性胜利。”此外,从北韩侵略军手中重新夺回大韩民国首都首尔,“可以取得极大的政治和心理优势。”(《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战争爆发前后》第八章《烙铁行动:酝酿与计划》)对于自己的计划,麦克阿瑟将其比喻为一场赌博。他表示:“下5个美元的赌注,我就有机会赢得5万美元。”(于滨、谈锋、蒋伟民译、约瑟夫·古尔登著:《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第十章《仁川赌胜》,中国北京联合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

到这个时候,华盛顿方面已经无法再说服麦克阿瑟了。对于仁川登陆的计划,杜鲁门总统也表达了赞许。8月26日,负责仁川登陆作战的美国第10军编成。2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了仁川登陆作战计划。至此,韩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就这样迎来了倒计时。

3、仁川登陆作战

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战线变化,显示联合国军逐渐收复韩国国土、攻入北韩。(维基百科)
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战线变化,显示联合国军逐渐收复韩国国土、攻入北韩。(维基百科)

事实上,麦克阿瑟之所以敢于在仁川进行敌后登陆,也与联合国军对北韩军在首尔、仁川地区的兵力估计有关。根据联合国军在1950年8月底掌握的情报,北韩军队在首尔驻扎了约5000人、在仁川驻扎了约2000人。为何北韩军在这一重要地区的兵力会如此之少呢?共产极权阵营方面,又是否对即将发生的仁川登陆有所察觉呢?

早在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共就曾通过苏联对北韩进行过警告。1950年7月,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向莫斯科报告称,周恩来向他转达了毛泽东对北韩的建议,表示“美国军队可能在仁川登陆,要在仁川后方建立一条坚强的防线。”(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第四章第一节)当战局在洛东江边陷入僵局后,北韩方面也组建了“西海岸防御司令部”,“计划在每个较大的港口各配备1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坦克团”,并对仁川、首尔地区进行重点设防(中国“军事科学院”编:《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第八章)。然而,由于北韩军主力正集结在洛东江前线,金日成无法分出足够的兵力进行后方防御。这些后方防御部队战斗力低下,“大都是没有受过训练的新兵组织的部队”(刘统:《真实与谎言:是谁预测了美军仁川登陆》,《同舟共进》2016年第10期)。因此,尽管共产极权阵营事实上已对联合国军的仁川登陆有所预判,却仍然无力进行防备。

1950年9月13日,麦克阿瑟在日本佐世保港登上他的旗舰巡洋舰“麦金莱山”号,驶向仁川海域,他的豪赌开始了。9月15日早上6时27分,在经过联合国军舰队和飞机的多日轰炸和炮击后,第一批登陆艇搭载着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驶向滩头。战斗进行得相当顺利。到第二天,陆战队已经攻下仁川市区。而在两天的战斗中,陆战队的伤亡仅仅是24人战死、1人失踪、195人负伤。至此,仁川登陆已经成功,北韩军即将迎来一场极其惨烈的大溃败,大韩民国则即将重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