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縱橫大歷史:回顧文革 第二十七講 “排名學”背後的信息:毛習對比

2022.10.26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縱橫大歷史:回顧文革 第二十七講 “排名學”背後的信息:毛習對比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屆常委
路透社圖片

一、習近平連任背景下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排名學”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文革歷史系列節目。這一講,我要講的題目是中共政治局常委的“排名學”。

本來,我是計劃儘快開始按照時間順序詳細地講解文革歷史的。不過,由於這一段時間“大戲疊出”,因此我還是決定先把原來的計劃稍微擱置一下。這一講,我們來應一下時事的景,從中共二十大之後的政治局常委的排名情況開始談起,講一講文革時期的“排名學”。

1023日,中共召開了二十屆一中全會,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的名單也隨之公之於世。讓不少人感到震驚的是,這次在名單上的七個常委裏面,除了習近平本人之外,其餘六人都可以說是習近平的親信。其中,排名第二的李強,被看作是習近平所謂“之江新軍”的重要成員。在今年的上海封城期間,李強強硬地推行了封城政策,將上海市民的生活帶進了地獄中。這樣一個忠實執行習近平路線的酷吏,被火箭似地提拔到了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二的位置,可以說非常直觀地反映出了習近平將要施行的路線:對於習近平個人及其路線的忠誠,是一個人是否能夠得到提拔的最關鍵因素。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屆常委參加記者見面會。(路透社圖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屆常委參加記者見面會。(路透社圖片)

另一個被提拔進政治局常委的酷吏,則是曾向所謂北京“低端人口”開戰的蔡奇。在2017年,時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的蔡奇曾主導過一場大規模清拆北京出租屋的行動,以防止安全隱患爲理由關閉、拆除了大量廉價出租住宅,導致數以十萬計被當局蔑稱爲“低端人口”的社會中下層人士無家可歸、流離失所。這次,蔡奇在政治局常委的七人當中,被排在了第五位,位居趙樂際、王滬寧兩人之下。而王、趙這兩個人,也是除習近平本人之外的政治局常委中,僅有的曾擔任上一屆政治局常委的人。這兩人也都被視作習近平的心腹,其中王滬寧更是被看作習近平的筆桿子。在上一屆政治局常委中,王滬寧排名第五。現在,他已經升到了第四位。至於在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六、第七的丁薛祥和李希,事實上也都是習近平的親信。

總的來看,這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單和排名透露出了非常明確的信號:習近平的派系已經全面掌控了局面,而且習近平本人將會重用對民衆心狠手辣的酷吏,以及他自己的忠誠黨羽。習近平式的嚴酷統治將會繼續下去,而且會不斷加碼。在未來,˙中國當局將繼續對外挑戰現有國際秩序,對內加強極權主義控制。

以上的這些分析,事實上都是建基在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公佈的那份常委名單。事實上,這樣一份短短的名單隱含着極大的政治信息量。當這份名單問世後,全世界大量分析人士紛紛對它進行了種種更加深入的解讀,在這裏我就不再贅述了。我想講的是,儘管中共的高層政治從來都是黑箱操作的,但實際上就算通過他們公佈出的很有限的信息,比如這樣的政治局常委名單,也能看出不少信息。事實上,在文革時期,這種對名單的解讀,也是那時的人們觀察政治風向的常用辦法。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文革當中的類似情況。

 二、“排名學”在文革時也是一門“顯學”

已故歷史學者高華在他生前,曾經在他的名著《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的來龍去脈》的後記當中,講過這樣一個細節:

“在文革的血雨腥風中,我看到了多少景象!曾幾何時,那些在文革初期指揮揪鬥“死老虎”的當權派自己很快也被拉下了馬,‘周揚四條漢子’、‘彭羅陸楊’、‘劉鄧陶’像走馬燈似地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真是‘一頂頂皇冠落地’!從那時起,我就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報紙上的‘排名學’。”

事實上,在那個時代,政治嗅覺敏銳的人往往能夠通過這種“排名學”來觀察政治風向。在官方報紙上公佈的政治局常委排名中,誰的排名上升了、誰的排名下降了、他們分別升降了多少位、誰的名字消失了、誰的名字在消失後又重新出現了,實際上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這些現象的背後反映的是高層政治的權力消長,以及文革運動的走向。關注並掌握這種“排名學”,能夠給身處政治動盪的人們提供重要的行動參考,乃至能讓一些人能夠通過這種東西做出相應決策來保住生命。而人們之所以要這樣做,背後的動力往往是對於政治迫害的深度恐懼。高華在他的文章裏,講述了當時他和他的家庭所面臨的處境:

中共九大。(維基百科)
中共九大。(維基百科)

“南京19668月下旬的紅色恐怖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我的家庭受到衝擊,有一天,我無意中父母的談話,父親說,這一次可能躲不過去了,再不跑,可能會被活活打死。父親終於離家出逃,躲在山東農村老家那些純樸的鄉親中避難,不久,我家附近到處貼滿了父親單位捉拿他的‘通緝令’。”

正是在這樣恐怖的氣氛中,高華自己學會了“排名學”。這樣的心態,實際上也與在當今中國的政治氣氛下,全力關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名單的人們一樣,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在政治高壓之下求自保的行爲。

在文革當中,最爲直觀地體現“排名學”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變動,是19668月的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出現的常委名單。在介紹這份名單之前,我們要首先回顧一下歷史背景。在19668月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毛澤東寫下了那份有名的文件《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表示反對劉少奇、鄧小平派出工作組指導文革運動的行爲。在這次會議,新推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共有十一個人,按照先後順序分別是: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雲。而在這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單是七個人,按照排名依次是: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林彪、鄧小平。對照兩份名單,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被看作毛澤東的接班人的劉少奇,從原本的排名第二降到了排名第八。原本只是位居第六的林彪,一下子躍升到了第二位。除此之外,在文革初期曾被毛澤東看作自己陣營中人物的陶鑄,以及追隨毛澤東政治路線的陳伯達和康生,也都被提拔成了政治局常委,而且排位都要比劉少奇更高。通過這樣的排名變動,人們略加分析,就可以得出這樣的信息:毛澤東的接班人劉少奇已經失去了他的地位。林彪作爲毛澤東的政治盟友,成爲了毛澤東心目中新的接班人。而陶鑄、陳伯達、康生等人成爲新的常委,則表示毛澤東將會更進一步地推行毛式政治路線。

在這之後,經過兩年文革的清洗,中共這屆的十一個常委當中,劉少奇、鄧小平、陶鑄這三個人被打倒了,朱德、李富春和陳雲這三個人也都受到衝擊、走向了邊緣化。這樣,在兩年文革結束之後,19694月的中共九屆一中全會出現的新常委名單,就變成了毛澤東、林彪、陳伯達、周恩來、康生這五個人。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公佈的政治局常委名單當中,毛澤東、林彪排在了第一、第二位,陳伯達、周恩來、康生三個人的順序則是按照姓氏筆畫來排的。也就是說,周恩來看上去是連老三的地位也有些難保了。

中共十大上,王洪文、周恩來坐在毛澤東兩側。(網絡截圖)
中共十大上,王洪文、周恩來坐在毛澤東兩側。(網絡截圖)

接下來,隨着毛澤東與林彪集團展開了白熱化的鬥爭,首先是投靠了林彪集團的陳伯達在1970年的九屆二中全會後出局。隨後,林彪在1971年乘飛機出走蘇聯,半路死在了蒙古的溫都爾汗。這樣,五個常委去掉兩個,只剩下了毛澤東、周恩來、康生三個人。從1966年開始的這場政治“大逃殺遊戲”,原有的十一個“玩家”當中已經有八個人出局。

不過,在林彪倒臺之後,毛澤東又同時啓用大批老幹部以及提拔毛派骨幹,使得政治局常委的名單又一次發生了變化。在1973的十屆一中全會上產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中,一共有按照姓氏筆畫排序的九個人的名字,依次是:毛澤東、王洪文、葉劍英、朱德、李德生、張春橋、周恩來、康生、董必武。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王”這個字筆畫很少,因此王洪文被排在了第二位。不過,無論出於什麼理由,王洪文的名字被排到了政治局常委的第二位,已經足夠引出人們的震撼和遐想——從上海造反派起家的王洪文,居然被排到了這麼高的位置。除此之外,最爲死忠的毛派骨幹張春橋也出現在了這份名單上。不過另一方面,榜上有名的葉劍英又可以說是老幹部集團的典型代表,曾在1967年的“二月逆流”中與毛派激烈對抗的他,在林彪集團倒臺後主持了軍委工作,此次變成常委也反映了老幹部被大批啓用的政治風向。至於李德生,則是曾用酷烈的手段鎮壓安徽造反派的軍頭,深得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賞識。除此之外,原有的周恩來、康生兩名常委繼續保留了下來。其中,周恩來本人則正是毛死前最後幾年能夠對毛進行制衡的關鍵人物。而長時間以毛澤東忠實追隨者面目展開活動的康生,實際上也在此後不久的臨終之際倒向了周恩來。至於朱德和董必武兩人,則作爲邊緣化的元老吉祥物,被拉入常委當中裝點門面。總的來說,人們一看就可以知道,這份政治局常委名單,反映了林彪集團毀滅之後,老幹部集團和毛派分庭抗禮、互相制衡的政治局面。這一政治局面,也可以說正是1974—1976年之間“第二次文革”得以展開的基礎。

 三、毛習兩時代“排名學”對比反映出的信息

由以上的內容可以看出,“排名學”對於解讀文革的歷史,確實是一把相當有用的鑰匙。通過這把鑰匙,人們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那個時代高層政治局勢的演變。這一點,在今時今日也是一樣的。而把兩個時代的“排名學”進行簡單的對比,我們還能發現新的信息:

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的十一名常委中,有五人在九屆一中全會上擔任了新一屆常委。也就是說,還有45%的常委在經歷了一輪清洗後留了下來,且這新一屆常委的五人100%都是上一屆常委。十屆一中全會的九名常委中,有四人是八屆十一中全會常委,也就是說有44%的常委是八屆十一中全會常委。而與之可以相比的,則是習近平的第二十屆常委與上一屆的對比。在習近平的這一屆新常委一共七人中,只有三個人是上一屆常委,也就是說只有42%的上一屆常委保留了下來。而且,中共第二十屆常委當中更是清一色的習派人物,而文革中的歷屆常委裏還存在着一些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制衡毛澤東的人。從這一直觀的對比,我們也不難看出,習近平的政治清洗力度和集權程度,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毛澤東,形成了空前的獨裁權力。

關於“排名學”的話題,我們就聊到這裏。事實上,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通過回顧文革時期的“排名學”,並將它與今天的“排名學”進行對比,我們也能加深對當代正在進行着的歷史的認識。

謝謝大家,這周就到這裏,我們下週再見。

撰稿、主持、製作:孫誠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