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縱橫大歷史:《回顧文革》第三十一講 七千人大會,林彪的馬屁

2022.11.23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縱橫大歷史:《回顧文革》第三十一講 七千人大會,林彪的馬屁 劉少奇在七千人大會上講話。
網絡截圖

一、大躍進的終結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文革歷史系列節目。

在上一講當中,我們談到了大躍進的發動和狂飆。1958年,隨着中共在毛澤東的狂想之下確立了所謂的“總路線”,瘋狂的大躍進開始了。在中共不切實際的工業、農業生產指標和“寧左勿右”的氛圍之下,大量的“高產衛星”到處出現,並導致了糧食的大減產和官方高額徵糧,進而引發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在這一過程中,經歷了毛澤東“反冒進”敲打的周恩來和劉少奇都配合着毛澤東,鄧小平則像反右運動時一樣擔任着毛澤東的馬前卒。整個中共的極權主義體制如同一臺狂暴的殺人機器,奪走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在這一過程中,儘管毛澤東一度稍稍後退,大躍進也因此在195811月—19597月間進入了一段稍微沒有那麼瘋狂的“糾左”時期。但隨着19597—8月的廬山會議召開,感到“總路線”受到威脅的毛澤東又繼續激烈起來,此後中共的路線也變成了“反右”。而與此同時,中共和蘇共的關係也走向了決裂,中共即將在國際上擺出一副四面出擊的派頭。

關於中共和蘇共是如何走向決裂的,以及它們的決裂和文革有着怎樣的關係,這些問題我們在之後會進行詳細的講解,今天先不做過多的敘述。這一講中,我們還是延續上一講內容,談一談大躍進是怎麼結束的,大躍進的結束又對中共黨內的政治格局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19598月,隨着廬山會議的結束,中共一方面繼續狂熱地推行着大躍進,繼續餓死大批民衆,一方面又展開了一場名爲“反右傾運動”的政治運動。要注意的是,這場政治運動和1957年的反右運動不是一回事。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中共的打擊對象主要是黨外人士和知識分子,一共劃了55萬個“右派”。在1959年展開的這場“反右傾運動”,中共的打擊對象則既包括中共的幹部、黨員,也包括知識分子和大量普通民衆。在這場運動當中,有300多萬名中共黨員和幹部被劃成了“右傾機會分子”,還有數百萬知識分子和民衆也被帶上了“漏網右派”、“階級異己分子”之類的帽子,遭到政治迫害。被戴上上述這些政治帽子的人,多是一些對大躍進的瘋狂有看法、提出過意見、反映過實際情況的人。在這種“劣勝優汰”的機制下,能夠給大躍進降溫的人被最大限度地封住了嘴巴,願意把大躍進更爲瘋狂地繼續下去的人才會受到中共體制的賞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多的人被餓死了。

終於,在3000多萬人餓死的情況下,大躍進無法再繼續進行下去了,毛澤東也意識到他的大躍進走向了失敗。19607—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工作會議,決定壓縮“基本建設戰線”,保障農業生產。19611月,中共八屆九中全會召開,通過了名爲“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決定加強農業生產、壓縮基本建設和重工業生產、精簡工業企業職工和城市人口。這一八字方針的確立,也標誌着大躍進在中共官方層面的結束。不過,餓死人的現象實際上在這之後的1962年依然存在。

 

二、七千人大會:劉少奇挑戰毛澤東

接下來,在1962111日—27日,中共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七千人大會在北京召開了。這場大會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爲參加的人包括了中共中央及中央各部門、各中央局、省、市、地、縣的主要負責人以及重要廠礦及部隊的負責幹部,到會人數達到了7118人。這次會議的正式名稱,叫做“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根據中共中央爲了召開這次會議下發的通知,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是因爲“1958年以來,在中央和地方之工作中間,發生缺點和錯誤,並且產生不正確觀點和作風,妨礙著克服困難,必須召開一次較大規模之會議來統一思想認識。”

在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做了書面報告,報告中不再提及“超英趕美”的事。此外,劉少奇還做了一個口頭報告。在報告當中,劉少奇談到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工農業減產這個問題,說道:“到底天災是主要原因呢?還是工作中的缺點錯誤是主要原因呢?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有的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天災,有的地方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缺點錯誤。產生困難的原因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劉少奇在報告中還這樣表示:“過去我們經常把缺點錯誤和成績,比之於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關係,現在恐怕不能到處這樣套。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你不承認,人家就不服。”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不少毛派人士一直宣稱大躍進期間中國確實遭遇了天災,因此大躍進餓死人的重要原因乃至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天災。然而,這當然是不值一駁的,因爲任何人都能看出來,大躍進就是徹徹底底的“瞎折騰”,是人禍。因此,劉少奇所說的“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事實上依然是在對中共進行着強力的迴護,因爲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零分天災,十分人禍”。不過,就算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說法,實際上也已經不能讓毛澤東滿意了。劉少奇在講話中所談到的“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實際上是毛澤東喜歡用的一個比喻。在此前的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就曾經使用過這個比喻,用來表示大躍進的主流是“好的”,表示:“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本質和現象。從總的形勢看,成績和缺點是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關係。從局部來講,可能是十個指頭爛了七八個,但從全局來說,缺點只是一二、三個指頭的問題。從某些具體事實看來,確實有些得不償失的事,但是總的說,不能說得不償失。取得經驗總是要交學費的。全國大辦鋼鐵,賠了20多億,但全黨全民學會了鍊鋼鐵,算是出了學費。現在有些人把形勢講得一塌糊塗,無非是一個時期內這也緊張,那也緊張,什麼人都緊張,以致搞得人心緊張。據我看,沒有什麼緊張。神州不會陸沉,天也不會掉下來。”

毛澤東的這種比喻,實際上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詭辯術。通過這種詭辯術,任何慘絕人寰的事情看上去都可以用“算指頭”的辦法被“辯證”成“有好的地方”。更何況,在毛澤東看來,大躍進的成績是“九個指頭”,缺點卻只有“一個指頭”。而劉少奇卻在講話中說,“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比喻已經不能到處套用了,實際上是不點名地抨擊了毛澤東。因此,毛澤東對劉少奇這一講話的不滿是可想而知的。更何況,劉少奇在報告中,還在談及大躍進的“成績”和“錯誤”的時候用了這樣的比喻:“兩者的關係,可能不是一個手指頭和九個手指頭的關係,而是三個手指頭和七個手指頭的關係,或者比例更加懸殊。”這樣的說法,實際上已經是徹底在跟毛澤東的比喻唱對臺戲了。

七千人大會上的毛澤東、周恩來。(來自中國“人民網”)
七千人大會上的毛澤東、周恩來。(來自中國“人民網”)
 

三、馬屁界的翹楚:林彪在七千人大會上的發言

不過,在這場會議上,一個此前一直在中共黨內鬥爭當中顯得相當“佛系”的人物突然躥升了起來。在會上,這個人發表了這樣的言論:

“在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更加依靠、更加相信黨的領導,中央的領導,毛主席的領導,這樣,我們才更容易克服困難。事實證明,這些困難,在某些方面,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於我們沒有照着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如果聽毛主席的話,體會毛主席的精神,那麼,彎路會少走得多,今天的困難會要小得多。

“我感覺到,我們同志對待許多問題,實際上經常出現三種思想:一種是毛主席的思想,一種是的思想,一種是右的思想。當時和事後都證明,毛主席的思想總是正確的。可是我們有些同志,不能夠很好地體會毛主席的思想,把問題總是向邊拉,向邊偏,說是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實際上是走了樣。當然,右的思想也是有的,黨內、黨外都是有的。無論“左”的、右的,都是不符合實際的,都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正確的東西,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毛主席思想。毛主席的優點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面的。

“我個人幾十年來體會到,毛主席最突出的優點是實際。他總比較人家實際一些,總是八九不離十的。他總是在實際的周圍,圍繞着實際,不脫離實際。我深深感覺到,我們的工作搞得好一些的時候,是毛主席的思想能夠順利貫徹的時候,毛主席思想不受干擾的時候。如果毛主席的意見受不到尊重,或者受到很大的干擾的時候,事情就要出毛病。我們黨幾十年來的歷史,就是這麼一個歷史。因此,在困難的時候,我們黨更需要團結,更需要跟着毛主席走。這樣,我們黨才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從小的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好起來,更加強起來。”

大家請聽一聽,上述的這些話是何等地肉麻啊!可以說,如果舉辦一場“20世紀知名拍馬屁言論大賽”的話,這段言論的創作者是一定能在大賽當中拿到獎的。而發出這段言論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在此前的中共黨內鬥爭當中顯得相當“佛系”的林彪。

實際上,在此前的廬山會議上,林彪就在批判彭德懷的時候展現過他“驚世駭俗”的“馬屁功”。在那次會議上,林彪在抨擊彭德懷時這樣說道:“他雖沒有提出毛主席的名字,但是在前前後後、會內會外的講話,字裏行間,攻擊的目標非常明顯,就是反毛主席,反對黨的領袖……爲了罵黨,罵中央,罵毛主席……他是打着反對‘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的旗幟,來向党進攻,向毛主席進攻……他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意識……總想做一個大英雄。他參加革命,包含着很大的個人野心。毛主席纔是真正的大英雄,他覺得他也是個大英雄。自古兩雄不能並立,因此就要反毛主席。”

由此可見,在拍馬屁的能力方面,林彪在那時的中共高層內部,也可謂是“一騎絕塵”,“水平”遠在其他人之上。因此,並不令人意外地,在七千人大會上聽了林彪肉麻的講話之後,毛澤東興致高漲,表示:林彪同志作了一個很好的發言。林彪同志經過調查研究、慎重考慮和分析,作了這樣一篇重要的講話,大家可以好好的研究、考慮。

事實上,從這時開始,林彪和毛澤東就進入了一種奇特的“互相吹捧”模式當中。在這之後的幾年裏,一直到文革爆發時,兩人的這種“互吹”都會不斷層層加碼,並達到肉麻、荒誕、搞笑得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事實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毛澤東和林彪已經結成了政治同盟。而毛林的政治同盟,也正是毛澤東能夠發動文革的先決條件。那麼,這一同盟的詳情是怎麼樣的呢?

欲知後事,請關注下一期節目。這周就到這裏,謝謝大家,我們下週再見。

撰稿、主持、製作:孫誠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