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縱橫大歷史:《回顧文革》第三十五講:狂暴的文革理論開始現身

2022.12.28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專欄 | 縱橫大歷史:《回顧文革》第三十五講:狂暴的文革理論開始現身 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情形。
網絡截圖

一、毛澤東攻擊“黑暗風”、“單幹風”與“翻案風”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聽《縱橫大歷史》,我是主持人孫誠。今天,我們將繼續進行文革歷史系列節目。

在上一講當中,我們談到,在七千人大會之後,毛澤東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正式地“退居二線”了。然而,毛澤東實際上是“人還在,心不死”,並沒有真正地退出決策圈。在這場會議後,劉少奇主持下的中共中央開始扭轉激進經濟政策,劉少奇本人還鼓勵幹部們不要怕把局勢說成“漆黑一團”。在一些地方,有幹部容許農民們分田單幹,並得到了一些中共高層的支持。此外,在政策轉軌之後,也有在大躍進期間因頭腦相對冷靜而遭到批判的幹部得到了平反。面對這三個問題,感到自身權力和政治路線受到威脅的毛澤東,認爲正在有所謂的“黑暗風”、“單幹風”和“翻案風”蔓延。在1962710日於中南海游泳池邊展開的對話中,毛澤東激烈地斥責了劉少奇。接着,不甘寂寞的他又迅速行動起來,向這些所謂的“黑暗風”、“單幹風”和“翻案風”展開了猛烈的攻勢。

1962724日到820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了工作會議。這次會議原本的目的,是討論農村、商業、糧食等等問題,但出席這次會議的毛澤東卻突然在半路開炮,讓會議的空氣變得相當緊張。在86日這一天,毛澤東在會上做了關於“階級、形勢、矛盾問題”的講話。在講話上,毛澤東說道:

國內形勢談一談。究竟這兩年如何?有什麼經驗?過去幾年有許多工作沒搞好,有許多還是搞好了,如工業建設、農業建設、水利等等。有人說,農村去年比前年好,今年比去年好,這個說法對不對?工業上半年不那樣好,有主客觀原因,下半年怎樣,還要看一看。有些同志過去曾經認爲是一片光明,現在是一片黑暗,沒有光明瞭。是不是一片黑暗?兩種看法那種對?如果都不對,是不是應有第三種看法?不是一片黑暗,基本光明,有黑暗,問題不少,確實很大……形勢問題,我傾向於不那麼悲觀,不是一片黑暗。現在一片光明的看法沒有了,不存在。有些人思想混亂,沒有前途,喪失信心,不對。”

在這次講話中,毛澤東也攻擊了分田單幹的現象,說道:

現在就有鬧單幹之風,越到上層越大,有階級就有階層,地、富殘餘還存在着,鬧單幹的是富裕階層、中農階層、地富殘餘,資產階級爭奪小資產階級鬧單幹,如果無產階級不注意領導,不做工作,就無法鞏固集體經濟,就可能搞資本主義。有些人也是要鬧單幹的。”

毛澤東的這番談話,可以說是火藥味十足,直接不點名地用“有些同志”向劉少奇開炮。在這次工作會議上,毛澤東也不斷在會議中途插話,而且調門越來越高。比如在811號,他在插話中說:“現在不贊成總路線、三面紅旗的人,把形勢說得一片黑暗。”在815日的插話裏,毛澤東更是說:“有那麼一些人,沒有幹勁了,怎麼辦?他們鼓單幹之勁,鼓黑暗之勁,鼓講缺點錯誤之勁。講光明、講成績、講集體經濟,他們就沒勁了,怎麼辦?”總而言之,經過毛澤東的一番折騰,這次會議的被徹底“歪樓”了,變成了對所謂“黑暗風”、“單幹風”的批判會。

在會上,劉少奇在毛澤東的壓力之下不得不進行了“自我批評”。此外,對農民分田單幹、包產到戶採取支持態度的副總理、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鄧子恢遭到了毛澤東的直接批判。毛澤東在812日對一個文件的批示上抨擊鄧子恢說:“(他)動搖了,對形勢看法幾乎是一片黑暗,對包產到戶大力提倡。”由此,也引發了會議針對鄧子恢的批判。

接下來,毛澤東很快也對“翻案風”展開了攻擊。這場攻擊的起因,是彭德懷在同年6月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上交的一封著名長信。這封長信因爲有多達八萬字,因此被叫做“八萬言書”。此前,在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曾經因爲對大躍進持有異議,被打成了“右傾”的“反黨集團”的頭子,也被扣上了“裏通外國”的罪名——關於爲什麼要給彭德懷扣上這個“裏通外國”的罪名,我們在講述文革前夜的蘇中關係時會有詳細的敘述,這裏暫且先按下不表。總而言之,在信裏,彭德懷回顧了自己的歷史,表示自己並沒有在中共黨內組織過“反黨小集團”,也沒有過“裏通外國”的行爲。之後在822日,彭德懷再次致信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講述了同樣的問題。

 

文革中彭德懷被批鬥的情形。(網絡截圖)
文革中彭德懷被批鬥的情形。(網絡截圖)

 

然而,在共產黨的歷史中,一個人進行這種煞費苦心的“自我批評”,往往不會給他帶來什麼正面效果,反而會讓這個人所謂“暴露出更多的問題”。毛澤東看來,彭德懷寫出這樣的“八萬言書”,只是“越描越黑”的試圖“翻案”的行爲。針對“八萬言書”,毛澤東的評價是:“59年反右傾鬥爭,大多數是搞錯了。彭德懷要翻案,要求平反,我看59年反右傾不能一風吹。”

 

二、共產黨的邏輯:絕不會認錯

毛澤東爲什麼如此懼怕彭德懷“翻案”,甚至在承認“59年的反右傾鬥爭,大多數是搞錯了”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彭德懷不能翻案、“59年反右傾不能一風吹”呢?

事實上,這正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一種執政邏輯,也就是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雖然可以承認一些政策搞得“過火”了,但絕不能承認這種政策整個是錯誤的。比如說,鄧小平雖然在1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承認1957年的反右運動“擴大化”了,對絕大部分當時被劃成“右派”的人進行了“改正”,但仍然有96個“右派”沒有得到所謂的“改正”和“平反”。這是因爲,儘管鄧小平可以承認1957年被劃成“右派”的55萬人絕大部分都被“劃錯了”,但他最多也只能承認當年的反右運動“擴大化”了——雖然從被“改正”的人數和沒有“改正”的人數的比例來看,這個運動是“擴大化”了好幾千倍。如果把1957年的反右運動徹底否定掉,那麼鄧小平在反右運動當中衝鋒陷陣的事情到底該怎麼解釋呢?鄧小平豈不是要承認自己完全從事了一場錯誤的運動嗎?這樣一搞的話,鄧小平和中共本身經營出的官方形象都要受到威脅。在這些所思所想最多的便是自身權位的暴君、僭主心目中,他們是不會承認自己“完全錯了”的。一個更近的案例,就是習近平儘管在目前對新冠防疫政策有所放鬆,但並不會承認之前瘋狂的封城行爲是“完全錯了”。可以說,這樣的心態,乃是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以及整個中共所共有的。

 

三、狂暴的文革理論開始現身

閒話少敘,讓我們繼續回到歷史當中。在196293日的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預備會上,毛澤東把彭德懷的兩封信拿到了會議各小組的會上進行討論,這次會議也就開成了針對彭德懷的批判大會,與會者們紛紛表示這是彭德懷對黨展開的新的進攻。中共中央則爲此成立了專案組,對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等所謂“反黨集團”成員展開了審查。

在對所謂的“黑暗風”、“單幹風”、“翻案風”進行了一系列的攻擊後,毛澤東又一次找回了七千人大會後一度失去的“場子”,拿回了政治鬥爭的先手。接下來,中共在924日至27日於北京舉行了八屆十中全會。這次會議通過的公報,強烈地反映了毛澤東本人的政治意志。這份公報肯定了1959年廬山會議上對彭德懷等人進行的“反右傾鬥爭”的意義,說道:

“一九五九年八月在廬山召開的八屆八中全會的重大歷史意義,在於它勝利地粉碎了右傾機會主義即修正主義的進攻,維護了黨的路線和黨的團結。無論在現在和在將來,我們黨都必須提高警惕,正確地進行在兩條戰線上的鬥爭,既要反對修正主義,也要反對教條主義。只有這樣,才能永遠保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純潔性,不斷地加強黨的團結,不斷地提高黨的戰鬥力。”

除此之外,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公報當中還有一段很長的論述。這段論述,可以說是很直觀地體現了毛主義與蘇聯式共產主義思想的巨大不同,在這裏值得展示出來:

八屆十中全會指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着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存在着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鬥爭。被推翻的反動統治階級不甘心於滅亡,他們總是企圖復辟。同時,社會上還存在着資產階級的影響和舊社會的習慣勢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產者的自發的資本主義傾向,因此,在人民中,還有一些沒有受到社會主義改造的人,他們人數不多,只佔人口的百分之幾,但一有機會,就企圖離開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在這些情況下,階級鬥爭是不可避免的。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早就闡明瞭的一條歷史規律,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這種階級鬥爭是錯綜複雜的、曲折的、時起時伏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這種階級鬥爭,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黨內來。國外帝國主義的壓力和國內資產階級影響的存在,是黨內產生修正主義思想的社會根源。在對國內外階級敵人進行鬥爭的同時,我們必須及時警惕和堅決反對黨內各種機會主義的思想傾向。”

在這裏,我會對這段冗長的話進行一些分析,來作爲我們今天這一講的結尾。這段話裏說,在所謂“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也就是在共產黨確立了對社會的高壓統治、進行了社會改造之後的漫長時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乃至“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鬥爭”還仍然存在。在這種階級鬥爭當中,代表資產階級、資本主義道路的勢力,實際上不僅包括“被推翻的反動統治階級”,也不只有所謂“人民”中“沒有受到社會主義改造的人”。實際上,中共黨內的鬥爭也反映着與所謂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而這和“國外帝國主義”一起,構成了中共黨內產生所謂“修正主義思想”的社會根源。再用通俗一點的語言來說,就是所謂“資產階級”的勢力,不僅包括了已經被中共殘殺、迫害、關押、限制的異議人士和舊時代社會精英,以及仍沒有被整合進中共極權主義政治經濟體系、或反抗這一體系的普通民衆,也包括了在中共黨內鬥爭當中的一些派系。因此,這份公報歸納說,在對“國內外階級敵人進行鬥爭的同時”,也要必須對“黨內各種機會主義的思想傾向”進行警惕和堅決反對。

這種認爲階級鬥爭將會在共產黨確立統治後長期存在的思想,與蘇聯有很大的差異。早在斯大林時代的1936年,蘇聯公佈了憲法,表示蘇聯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消滅了“剝削階級”。而在毛澤東看來,在所謂“社會主義時期”,資產階級和階級鬥爭還會長期存在,而且共產黨的黨內鬥爭也反應了這種階級鬥爭。從這一思路出發,毛主義將向更爲激進的方向發展開去,最後形成掀起文革的狂暴思想體系。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共的極權主義政治體系也會開動起來,將無數民衆捲入新一輪瘋狂的政治運動當中去。

感謝大家,這周就到這裏,我們下週再見。

撰稿、主持、製作:孫誠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