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在香港實施了接近一年半,香港已經面目全非,大家習慣到麻目了的民間組織和學生團體,相繼解散。民主派的大小人物,不是流亡便是在坐牢。香港的政治,已經完全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北京的如意算盤,當然就是在全滅香港民間社會之後,繼續維持香港作為離岸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他們幻想香港可以變成新加坡那樣,沒有自由選舉與媒體,也能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
但新加坡雖然沒有民主自由,但有明確主權,國際投資者對新加坡作為公平透明的交易場地,都很有信心,不用擔心新加坡政府偏幫任何一個在該處做生意的外國公司。但現在國際投資者在香港市場運作,時刻都擔心政治凌駕市場交易,營商環境向中國公司傾斜。
今年六月,中國通過《反外國制裁法》,禁止在中國的企業執行國際上針對中國公司或官員的制裁。整個夏天,香港的中共媒體和建制派人物,都在吹人大常委會將於八月把《反外國制裁法》加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生效的風。生效後,這些不論是中資或港資的銀行,都必要在違反美國法律和違反中國法律之間二擇其一,兩面為難,最後可能因此要撤出香港。
七月中,拜登政府發出對美資在香港營商風險的警告,引起香港外資更大的恐慌。八月底人大常委意外地決定暫時擱置將《反外國制裁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說要再多研究,到了十月常委再開會,也無再納入議題,更有親中媒體放風說北京已經擱置在港施行該法。但也有建制派人士表示,該法遲早也會在香港實施。
北京暫時擱置在港施行《反外國制裁法》,證明它對香港金融中心位置喪失得太快、外資大逃亡,仍有顧忌。但有顧忌,不等如北京能控制自己出於政治安全考類而摧毀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衝動。
今年開始實行的限制公眾人士,特別是記者查閱香港註冊公司董事和負責人個人資料政策,對香港企業管理透明,也是極大衝擊。這個新例所為何事,大家心知肚明。當日華為孟晚舟被美國司法部指控違反美國制裁和向銀行說謊,便是基於美聯社記者通過查冊,發現一家在香港註冊賣違禁物資給伊朗、華為聲稱與之毫無關係的公司SkyCom,股東原來都是華為高層。禁止記者查冊,等如向世界宣告,中國權貴將會更自由地在香港成立這種違反國際法、國際制裁的門面公司。動機這樣明顯,難道美國不會加緊留意和反制?
禁止記者查冊,也將為權貴開設門面公司進行各種內幕交易、貪腐勾當大開中門。外國公司來到這潭濁水做生意,自己在明人家在暗,隨時被生吞或被惹上麻煩也不知道發生何事。
在《國安法》前,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能否保持獨立,已經成為國際金融界的關注點。2014年,香港的證監會重罰一名美國的short-seller(賣空者),說他發表報告質疑恆大財政健康是散佈不實資訊,誤導投資者。後來評級公司穆迪發表報告,警告49家在港上市中國公司企業管理的不正常狀況,也被證監會譴責與懲罰。
外國企業特別是美資,對於在中國市場被針對,中國監管機構偏幫中資,已經投訴多年,現在香港這個中國主權下的例外之地,也慢慢失去例外的光環,同樣成為政治壓倒經濟的地區,與中國大陸趨同。香港在抗疫大閉關之後,能否仍長遠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家想樂觀也不容易。
- 孔誥烽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