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習氏改革”與“胡趙改革”的區別


2016.04.22
620 胡少江評“習氏改革”與“胡趙改革”的區別。(粵語部製圖)
Photo: RFA

談及中國過去近四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和綜合國力提高,人們通常歸結為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改革政策。至於什麼是中國改革的核心,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改革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普遍認為中國的改革就是讓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逐漸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向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所實行的制度靠攏。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在世界地位的上升,中國執政者的底氣變足了,他們認為中國成功不是因為向西方經濟制度學習的結果,而是因為創造了一種新的制度,這個制度就是政府“利用”市場的混合制度。

當然,“中國模式”的內容絕不僅僅局限於這一類的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它還包括與西方的民主、自由、憲政等核心政治制度相對立的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和社會治理模式等等。人們注意到,習近平成為最高領導人之後,重提“改革”。“習氏改革”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胡趙改革”究竟有什麼區別?最大的區別有兩條:一條“胡趙改革”是執政黨向人民讓步,政府向市場讓步,而“習氏改革”是強化黨對人民的“領導”,強化政府對市場的“引導”;二是“胡趙改革”不問姓社姓資,“習氏改革”則時時處處強調社會主義屬性。

黨向人民讓步和政府向市場讓步是同一碼事兒。農民反對人民公社、要求分田到戶,企業要求自主安排生產經營等等,是市場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改革前的黨和政府是阻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方,是捆綁市場的一方,也是與人民作對的一方。改革之初,正是黨向人民的讓步和政府向市場的讓步松開了捆綁經營者和勞動者智力和體力的枷鎖,開啟了中國後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的新時代。可以說,中國所有的進步都是人民和市場的功績,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是黨和政府仍然抱住權力不放造成的。

真正的改革一定是要兼顧效率和公平的。不公平的效率只會有利於少數人,當社會的大多數不滿意、不配合的時候,效率也就成了空中閣樓。市場機制總體來講是最能促進效率、也最能促進公平的,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時候,需要有一種力量來制約市場中失靈的那一部分,最好的制約是法律制度的制約,而不是政府隨心所欲的干涉。其實政府本身常常是不公平的制造者,而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涉常常是既不利於效率又不利於公平。尤其是當政府本身缺乏有效的制約的時候。

中國經濟結構中的消費不足、環境惡化、國企霸道、社會不滿等等都是政府的政策不公平的結果,也都是造成無法持續高效率的經濟增長的原因。而這種狀況從本質上來講都是由於黨和政府拒絕向人民讓步、決絕向市場放權的結果。黨和政府壟斷了權力,不受任何有效力量的制約,這使得他們能夠以國家的名義讓分配制度向權貴階層傾斜,壓制了勞動者、壓制了民營企業,在效率和公平兩個方面都出了問題,這就是中國今天的所有問題的症結。

執政黨拒絕向人民讓步,政府用權力壓制市場,一定要有個理由,他們找了一個意識形態的理由,就是所謂的堅持社會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在中國就是一黨執政,政府主導。其實,中國當前改革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政府和市場在經濟活動中的比例孰大孰小,而是在於政府始終握有否決權,在於政府背後的真正老板不受制約。政策何時松、何時緊,權力何時收、何時放,主導權完全在政府手中,在政府背後的黨的手中,市場只有跟從的分兒。這個根本的現狀不改變,習近平的改革就不能成功,也算不得真正的改革。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