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失望情緒彌漫香港

0:00 / 0:00

今天是英國政府向中國政府移交香港主權十九周年。如果你要問香港的年輕人, 與港英殖民時代相比,他們是否更具有作為香港主人翁的自豪感和安全感、是否對這塊曾經的繁榮之地的前途更有信心、是否對個人未來的職業和生活有更好的期待?我想絕大多數年輕人的答案會令你失望。北京將此歸結為香港年輕人受殖民地教育影響,不愛祖國。他們完全忘記了,哪些最失望、最反感北京的香港一代正是在北京接收了香港主權和治權之後成長起來的一代。

前年發生的要求政治上實行民主自由普選的"雨傘運動"只不過香港年輕人不滿的一個總爆發。兩年過去了,香港沒有因為年輕人的抗爭而變得更好,政治生態越來越惡化,過去繁榮的經濟也正在一步一步地沉淪。不可否認,香港的困境、尤其是經濟上面臨的困境並非完全是政治原因造成的,中國大陸經濟增速的放緩、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疲軟等因素都對香港近期的經濟困難有著深刻的影響。

從更長遠一些看,作為一個出口加工港口城市,曾經在剛剛開放的大陸經濟和外部世界發揮著技術、貿易橋梁的作用。在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經歷了巨大轉型之後,香港沒有能夠找准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在包括新加坡、上海和深圳等在內的一些新起的競爭城市的快速成長起來之後,香港原有的一些區位優勢開始喪失,這更加深了香港經濟的困難。

除了上述的相對地理優勢喪失和周邊經濟生態變化所造成的困難之外,執政者不斷的政策失誤,尤其是政治壓制形成的社會分裂,這是令香港人失望的最根本的因素。北京欽定的香港行政長官,變得越來越"北京化"。他們不敢代表香港市民的利益,不敢面對北京為香港市民的爭取應得的政治權利,而是對遠離香港的"北大人"亦步亦趨,沒有起到應有的管理者的作用 。

首任特首董建華雖然也是北京欽點,但是為人還算還敦厚;隨後的曾蔭權出身技術官僚,貫徹北京意圖手法也還算圓滑;現在的梁振英則完全是比共產黨人還要共產黨人的傀儡。他只要北京高興,不僅不顧香港人民的利益,甚至也不顧香港人民的感官。不僅香港的民主派無法接受他,連親北京的香港左派和商界大佬們也對他頗有不滿。形容此人在中央政府和港人的關系上的作用是"為淵驅魚、為叢驅雀",一點也不過分 。

當然,香港主要官員的態度和立場說到底是跟從北京的。只要觀察近二十年來中國政府治港方略的變化,便不難發現北京方面已經從治港之初小心謹慎的態度,變得越來越霸道,越來越經常地與普通香港人采取針鋒相對的立場。前些年在香港人抗議23條立法和抗議教科書事件的抗爭中,北京還算顧全大局,雖不心甘情願,但是也作出了一些明智的政治讓步。對維持香港社會的穩定,那時的謹慎態度,應該說是起到了積極作用的。

這些年來,中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全面左轉,對待香港的政策更是完全被激進勢力劫持。他們不僅生硬地拒絕香港人民要求普選特首的合理政治要求,更是直接通過大陸的執法人員在香港抓捕政治異己。這些都已經赤裸裸地表明,如今的中國執政者已經自負到不惜撕開一切假面而為所欲為了。這種與香港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法治精神做對的霸道行徑,不僅導致香港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徹底失望,也導致許多的香港精英不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