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评论:金砖五国的合作与矛盾
2011.04.15
金砖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八,国际贸易额的百分之十五,外汇储备的七十五。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陷入世界金融危机的泥潭,而金砖五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相对地位则进一步上升,五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百分之五十。
南非国家领导人是第一次应邀参加金砖国家峰会,南非参与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该国本身。它意味著,除了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北美和澳洲之外,亚、欧、非、南美四大洲都有新兴发展中大国参与峰会。虽然金砖峰会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只是一个发展中大国领导人交流的平台,但是参与国的在地域上的广泛代表性和这五个国家不断增强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势必使得峰会的声音在国家舞台上更具有分量。
峰会结束后发表的“三亚宣言”表明,五国领导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全球事务治理民主化、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等问题上。这些议题,体现了在当今国际问题上这五个国家各自利益的交集,也表明了他们与目前依然在国际事务中占主导地位的欧美国家的立场分歧。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有些领导人在会议前后就利比亚问题对西方国家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批评,但是会议通过的正式文件在该问题上的措词还是比较理性温和的。这也表明,金砖五国在寻求自己的国际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对西方采取对抗的立场。
应该说,中国从金砖五国领导人峰会这一新的国际组织中所得到的利益最多。这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五国中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国家,每当提到金砖五国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中国。金砖五国实际上为中国发挥了巨佳的广告效应;同时,由于中国的国家财力在五国中最为雄厚,所以最有力量在首脑会议之后的一些技术性和事务性会谈中影响会议的议题;中国也显然希望利用这个国际平台,增强自己在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谈判的筹码。
虽然金砖五国在世界经济中正处于上升态势,但是西方国家也不必对五国有过多的恐惧。事实上,金砖五国的经济实力加在一起还不如美国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不及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欧盟。而他们的人口则是美国的近十倍。他们还有一个很长的路程才能够成为一个像美国和西欧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他们的经济发展道路上,还有包括经济结构调整在内的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就目前而言,这些国家正在被高通货膨胀和世界市场的剧烈波动所困扰。
同时,金砖国家之间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国际市场的能源和材料价格、国际贸易以及地区战略利益等重大问题上,他们的立场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互相之间还存在著难以解决的矛盾。例如,对与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并不十分情愿;再如俄国和巴西是资源出口国,而中国和印度则是资源进口国,他们对国际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形成机制必定有不同的立场;又如,中国对俄国、巴西、南非等有著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些都遭至这些国家的不满。能否解决上述的问题是金砖国家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