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中、日在釣魚島衝突中的得失

今天上午,日本那霸地方檢察官宣布釋放在釣魚島海域被扣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此時據詹其雄被扣押已經有十七天。如果不出意外,兩周多以來中日雙方圍繞著釣魚島衝突的最新一輪對峙可望有所緩解。這一結果也正如本文作者兩周前所預測的“不了了之”,即日方抓人扣船-中方強烈抗議-日方放船放人-一切如同以往。類似的現像是日本方面過去多年來處理釣魚島水域的衝突的標准範示,雖然每次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處理事件的本質沒有變化。

這次衝突應該是一次偶發事件。我不認為是中國政府周密策劃有意挑起這一事件,因為中國政府並不能通過這一事件得到任何外交和內政上的好處。事件發生後,日本右翼人士渲染道,被扣的中國漁船為間諜船只,甚至指名道姓中國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戴秉國被此次間諜行動的幕後指揮。這純粹是無稽之談。且不說戴秉國從來就不是間諜機構的負責人,也不可能在當了國務委員後改行做間諜;更不用說派出一艘破漁船到釣魚島海域做間諜的假想也實在是太離譜。

我也不認為日本政府有意借此事惡化中日關系,或者通過該衝突而撈到國內政治上的好處。事發時,執政的民主黨黨內的大佬小澤一郎正在向僅僅執政三個月之久的菅直人首相發難,企圖取而代之。正遭遇空前政治危機的菅直人首相決不會選擇這個時機用棘手的外交事件給自己增添麻煩。實際上,無論是菅直人還是小澤一郎在釣魚島一事上的表態都十分謹慎,這是因為他們誰也不能通過此事在政治上得分。中國早已成為一個地區大國,中日關系的惡化對日本並沒有好處。所以實在看不出來菅直人政府有擴大釣魚島事端的動機。

雖然這一次的漁船衝撞事件純屬於偶發,但是隨著事件的發生和發展,中日兩國政府在外交內政上倒也是互有得失。

從日本方面看,雖然中國方面取消了一些高層官員的互訪,但是這些僅僅是一種像征性的“報復”,對日本方面並不會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同時,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及其周邊水域的實際控制通過這次事件再一次得到了宣示。最為重要的是,日本正通過此事摸到了中、美兩國政府對中日之間領土衝突的底線。雖然抗議的言辭相對激烈,但是中國在行動上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節制,既不敢讓國內民眾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抗議,也不敢貿然采取行動改變現狀。在美國方面,昨天日本外相得到了美國國務卿關於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的範圍的親口保證。這一點對日本來說十分重要。

從中國方面看,中國政府通過此事向世界顯示了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在它所界定的核心利益上不讓步的決心。這一點不但是針對日本的,同時也是向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其他有關國家發出的強烈信號,尤其是在南中國海與中國有爭端的越南、菲律賓等國以及在邊界地區與中國有紛爭的印度。但是在國內,中國政府的舉動並不能安撫日益強大的民族主義情緒。他們認為中國政府的強硬僅僅是口頭上的,這一言辭強硬並不能改變日本方面對釣魚島的實際控制。兩周來,中國軍方的評論員甚至公開在官方的電視節目上對此表示不滿。這一不滿的長期累積很可能形成對中國政府合法性的進一步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