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評論:經濟、社會和國際政策的無所作為---胡錦濤的政治遺產(4)

胡錦濤和他的執政團隊在經濟政策方面並沒有留下顯著的烙印。在經濟政策、經濟結構等方面,胡錦濤和溫家寶對江澤民、朱熔基時代制定的政策基本上采取了 “蕭規曹隨”的態度。中國經濟市場化的改革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啟動的,農業改革、私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也是在那個時候全面展開的。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行的彙率改革、財政分稅制改革、中小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及本世紀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這些較大的舉動都是在胡溫執政之前完成的,基本上奠定了胡溫時代的經濟發展路徑和經濟結構的大格局。

2012.09.21

 

雖然胡溫時代在理論上強調平衡發展,但是實際上中國的經濟結構在他們的任期內進一步惡化:中國對外貿出口的依賴這他們執政的十年中被大大強化,國內私人消費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降到了歷史的最低點,政府投資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比起任何時候都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普通民眾的生活造成最大影響的城市房地產泡沫正是在胡溫時代被推向了高點。從所有制結構上看,他們基本上沿襲了江、朱時代對大型國有企業的特殊照顧,在關鍵的行業准入、銀行信貸等方面形成了對私有企業的嚴重歧視。

在國民收入的分配方面,中央財政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積累則越來越高;貧富階層之間的兩極分化也更加嚴重。雖然政府在普及教育、提高最低收入等方面采取了一些行動,但是這些努力與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尤其是中央財政的超高速度增長不成比例。大量的國民收入通過“政府-國有企業-關聯企業-政府官員”的渠道不斷地向以政府官員為核心的社會利益集團輸送,這些利益集團不僅吞噬了大量的國家資產,而且也成為中國進一步政治、經濟、社會體質改革的強大反對力量。

在國際關系上,中國經濟力量的增長並沒有為國家帶來更為寬松的周邊和全球環境。如果和十年前相比,人們不難發現,東海、南海的領海糾紛正在耗費了中國大量的精力和資源,中國對朝鮮等無賴國家毫無原則的姑息使得自己越來越孤立, 在北非、中東等地區的民主浪潮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所有獨裁政權最堅定的支持者,從而使得自己在這些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地區日益被邊緣化。與鄧小平、江澤民時代相比,胡錦濤拒絕人類普世價值的調門越唱越高。已經成為反對民主浪潮的主要代表國家。

有人將胡溫的十年調侃為一個不做決策、“擊鼓傳花”的十年,一個政治上華而不實的作秀十年,這樣說其實也不盡准確,因為在執政的早期他們還是表現得想有一番作為的。問題是,他們世界觀形成於中國最為專制的時期,那也是一個最為封閉的時期。他們既缺乏中國古代政治家的智慧,也沒有世界現代政治家的膽略,他們解決中國問題的思路只能是回到毛澤東去,而中國的現實卻是無法回到過去。他們在學識、膽識、操作能力方面得局限使得他們最終以無所作為收場。這不僅僅是胡錦濤和他的執政團隊的悲劇,更是中國的悲劇。(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