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评论】香港新界东补选的一场激战


2016.02.29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com 粤语部制图。

香港的228新界东补选,是香港选举史上最激烈的一场补选,原因是民主派的支持者分开支持两位参选人,一位为传统泛民──公民党杨岳桥,而另一位是在大年初一在旺角为小贩争议,参与勇武抗争警察而被捕,来自「本土民主前线」,仍就读香港大学哲学系的梁天琦;由于票源有所重叠,香港民主派担心是次补选将会有如2000年的台湾总统大选般,在两个民主派相争之下,令中共在香港的代理人民建联的周浩鼎当选;而周浩鼎更扬言,要在当选之后修紧香港立法会的议事规则,缩减立法会议员的权力,令民主派无法再「拉布」(filibuster)。

然而福星高照,最终杨岳桥以160880票(37.2%),险胜周浩鼎的150329票(34.8%),而激进本土派的梁天琦,则获得66524票(15.4%);杨岳桥之胜,在于以补选来计 还算高的投票率(46.18%),而亲共保守票源亦分裂,如原自由党的方国珊 (33424票),以及改为走向建制的黄成智 (17295票),另外部份亲共 的派系亦没有尽全力为周浩鼎辅选。

香港今次补选民主阵营的「分裂」,在于支持梁天琦的票源,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以「本土派」自称,以及部份人认为「本土派」不是「民主派」的一部份;然而最终得票计,「泛民+本土」,比起四年前立法会选举的「温和+激进」的得票计,其实不增反减;观乎全个选举,无论是公民党的杨岳桥,或者是本民前的梁天琦,都以香港人自居,双方几乎没有就香港前途──如是否应该独立,或者脱离中国,或者以甚么角色看待中国民主运动等作出争论。因此观乎最终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由民主派流向梁天琦的票源,主要为上届立法会选举的「激进派」,即投给社民连长毛梁国雄的10.39%,加上人民力量陈志全的8.19%(两者相加合共18.58%),主要是认同其比较「激进」对抗政府的抗争手法,而不是身份认同的争议。

最值得令人关注的,是香港年轻人与首投族,明显对传统民主派,只留在议会内投反对票的抗争方式,感到厌倦;同时过去四年,传统民主派漠视本土议题,由对抗政府的洗脑教育,改以普通话教中文,在传媒以及政府公文大量引入大陆字句,甚至改为用简体字,以至在福利政策上没有保障港人优先等,都令首当其冲的年轻人非常失望;因此年轻人宁愿投「知行合一」去激烈抗争的梁天琦,也不愿投泛民一票。

2015年英国的下议院大选,执政保守党虽然在面对反对党工党的挑战下,失去不少议席,却向第三政党──即原为执政同盟的自民党手上,抢了更多的议席回来;这种游离票 (Swing vote) 影响结果的情况,由于香港人对政党的忠诚度更低,往往投人不投党,很大机会在2016年香港的立法会选举发生。首先就是「激进票转移」,以往支持社民连、人民力量等在议会「掟蕉」的团体,可能会认为这些议会内的抗争「不够激」,而转投更激进的武力抗争派一票;然后这些以往的激进派,就会向更保守的议会派如民主党等抢票,形成全个民主派的板块,都走向更强硬。这就是中共坚持委任梁振英作为香港特首的后果,即凡与中共合作或妥协的,就会被香港选民所唾弃。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