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上星期接受有線新聞專訪時,為政治表態支持中國的科興疫苗時,語出驚人聲稱「據我了解,抗體唔係話數字愈高就愈巴閉(強),夠就得架啦……」──立即引來市民質疑,特首這番言論,代表著香港特區政府的防疫政策嗎?
記得2020年12月23日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七次提到科學聲稱:「疫苗安全是談科學、談數據,不是談某個地方」;2021年4月12日,同樣是特首林鄭月娥在記者會聲稱「我希望國際間對疫苗的看法都是基於科學,而不是搞疫苗的民族主義。」更在記者會上不斷強調,指疫苗完全是科學問題,全個記者會九次提到「科學」,更以此作結,聲稱「希望大家用科學、客觀、理性的態度來看香港面對的問題」。
及至 2021年5月3日,特首林鄭月娥則更在出席醫管局研討大會時,指控「有部份醫護人員將抗疫議題政治化,不斷散布失實資訊」──然而如今是誰把防疫問題政治化,以及散布失實資訊呢?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在電台表示,「抗體梗係(當然是)愈高愈好….如果第三針選擇科興,部份人(抗體)無法達標。」──特首的言論,合理嗎?
當政府一邊指控別人「不科學」,以至指控醫護「政治化」,真相卻一直都是自己政治化,以至連最基本的事實都不願承認:抗體愈高,染病的風險就愈低;抗體愈低,即使「暫時足夠」,卻會隨著時間過去而下跌,而不但短時間內(如六個月甚至更少),又要再接種第四針,而且當中的空窗期──即接種距離之間,以至查到抗體不足之間,就等如是不設防,就更易在期間染疫;偏偏政府明知疫苗的表現有高低,卻自打嘴巴,搞疫苗的民族主義,連最基本的科學事實──爭取全民擁有更高的抗體數字,都不願承認,而荒謬地說甚麼「夠就得」,絕對是不科學之極。
何柏良更引述本港的研究,指出在接種完兩劑科興之後,第三針打復必泰的人士,連對抗 Delta變種病毒的「替代中和抗體」,都百分百達標;反之第三針打科興者,則大比例不達標;一年前特區政府加入科興作為選擇,可以推說當時不知道那一隻疫苗,在實際情況下最終的表現好一些;然而一年後的今日,連本港的研究都已經有了足夠的數據,特區政府卻堅持冥頑不靈,為政治而犧牲抗疫,為搞抗疫民族主義,而堅持使用有效率較低,數據上較不安全的科興疫苗,而不全民接種最有效率的疫苗,這再次證明了,特區政府自己「打著紅旗反紅旗」,指控別人的說話,全部都是自己做盡,這些做法當然令市民失望之極。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