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個星期有香港市民到大型商場抗議,反對中國大陸的走私者與自由行遊客,特區警察在密封的商場竟噴胡椒噴霧,事件引起各界熱議。
所謂「自由行」問題,實際的成因是中國大陸的物價高企,關稅高昂,以及產品不安全、不可靠所造成。長期以來,中共把這問題宣傳成人民幣匯率高企引起,然而,這不但違反金融常識--人民幣高企,則外幣跌,那麼外國貨怎會更貴?最近人民幣掉頭下跌,大陸的物價卻繼續不跌反升,真相就是大陸的物價一直受中共高層及其子女,全面官商勾結所操控,以寡頭壟斷的方式,再以高關稅令市場缺乏競爭,或甚至難以進入中國大陸的市場(如外國水貨);另一方面,產品安全問題,令本國貨物變成「倉底貨」(如奶粉),於是,中國人發現在外國購物,竟然價更廉,物更美,於是一窩蜂出外搶購。
很多人都忽略了上述這點,特別是中國大陸人民自己:不是外國貨價廉,而是為何中國的物價如此高昂?甚至同一件中國製造的貨物,在中國的售價遠高於在美國,甚至在日本的售價呢?的確,中共控製了傳媒,令大陸人民不能暢所欲言,一般人都心知肚明中國貨不安全,是中國的體制所造成;但價格高昂呢?大多數人卻相信了黨媒有關匯價、運費等的謊言,甚至反過來,覺得外國貨廉是因為中國人太有錢,於是出外購物是「打救當地經濟」,明明是被壓迫的受害者,卻自覺是拯救地球的「恩主」,這種心態的分別,就是前者可以得到別人同情,後者則令人神憎鬼厭。
大陸人因為自己的物價高昂而瘋狂出外購物,造成的結果,就是令當地的物價跟隨中國大陸而瘋狂上升──例如香港的奶粉價格,已全線被大陸人炒貴了接近三倍。由於到香港購物的中國遊客達到五千萬,其所購的物品不計炒賣,純以自用及幫朋友買者,則數以億計,以此多的數量,嚴重影響香港的正常零售運作。表面上,增加了的遊客,促進了香港的旅遊業,開創了更多旅遊業的職位;然而,物價、租金的上升速度,卻遠超過香港各個打工仔的人工的升幅。最終,只是富了香港那些有權有勢,與中共互相勾結的商家,卻令香港市民不但失去了生活的空間,更要承受貴租與物價瘋狂上升的結果。
那些建議在邊境設置「購物城」,其實都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為何大陸人要親身來香港掃貨呢?為何不用網上訂購?為何不直接從批發商輸入貨物,而寧可予零售商鋪賺錢?真相是只有透過親身帶貨,才可以逃稅,才可以安全運到大陸,不會被海關扣起,這點卻經常被忽略。
大陸遊客重重傷害了香港,卻自覺是「打救香港經濟」,更自以為「恩主」般恃勢凌人,自然激起香港嚴重的民憤與對抗情緒──猶有甚者,特區政府就是中共的傀儡政權,香港人當然想改變出入境政策,但中共與港共不但充耳不聞,甚至更加倒行逆施。有些來港購物者,竟成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一面高談民族主義──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香港早就該和中國融合了,一面瘋狂搶購香港的日用品如奶粉──如果沒有一國兩制,香港的奶粉早就和中國大陸的一樣了,又何需來香港買奶粉呢,對不?(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