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忌评论】香港新闻自由的最后丧钟


2014.01.20
commentary-mingpao-400.jpg 加东版明报把几位著名作家的栏位抽走之后,今日香港明报再出现四篇「开天窗」的栏位。(林忌提供)

 

香港其中一样闻名于华人世界的,就是在华文传媒之中,长期保持专业的新闻自由;然而这项新闻自由,已经一再倒退,以至响起全面的丧钟。

掌握在马来亚张晓卿家族的明报,曾经是「公信第一」的香港言论自由指标;近日传出撤回总编辑,空降海外人手去「整顿」明报的消息,令香港明报的一众记者,一再组织起来,与领导层商讨;其专栏作家继上星期资深大律师李柱铭率先「开天窗」──即除标题外全栏空白,然后加东版明报又把几位著名作家的栏位抽走之后,今日香港的明报再出现四篇「开天窗」的栏位,实属史无前例。

环顾香港新闻自由倒退,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97-2003 年,即政权移交后的「自律风潮」;传媒开始不敢报导敏感消息,或把一些政府不愿听见的声音淡化,减少报导民主派的消息,开始划一改用一些中共选择使用的字眼等,例如凡见大陆改为「内地」,大量加入一些有利大陆的新闻报导;但除了减少报导民主派比较明显,以及「亲大陆」言论之外,整体上变化仍属可以接受,大部份传媒的报导仍属中肯,只是把敢批判政府的言论与报导,改为不批判的抽述;虽然有些传媒已经开变质,如开始抹黑民主派为「汉奸」、「不爱国」,但很多人因这段时期的开明而有错觉,以为中共没有打压香港的传媒,甚至对中共的节制感到惊讶。

第二阶段是 2003-2007 年,随著好几年的亲大陆言论的洗脑,传媒不断宣扬爱国重要的消息。在 03 年争论基本法廿三条《国安法》立法时,香港市民首次明显感到新闻自由的收紧;由于早几年布局的完成,大量传媒都开始跟随政府一面倒宣传《国安法》的「爱国」以及「优点」,传媒开始变成政府的宣传机器,大量宣扬亲政府与「爱国」的言论,甚至开始有规模地抹黑民主派人士;政府被迫撤回廿三条之后,更把矛头直指「一报一刊两枝咪」,即苹果日报、壹周刊以及两位电台名嘴郑经翰及黄毓民。撤回廿三条不足一年,随著铺天盖地的抹黑攻势的,是两位电台名嘴先后被「封咪」,报章新闻报导的尺度变得更紧,然而电子传媒如电视台及电台,仍然相对有自由,一些探讨时弊的时事节目,仍然可以相对自由拍摄与播出,但传媒开始易手与管理层的替换,几年之间新闻自由明显不复以往,当时民主派常引述的字眼,为「温水煮蛙」。

第三阶段是 2007 年起,香港传媒开始明目张胆全面封杀异见,如民主派议员难得会在晚间新闻镜头前出现,更把香港以往几十年的日常用字以至译名大规模改变;例如传媒划一把美国的维珍尼亚州改为忽吉尼亚州,改美国的麻省为马萨诸塞州,改钓鱼台为钓鱼岛,还有一大堆如「加大力度」、「打造」、「开幕式」、「打分」、「一起事件」等;两岸国际版更成为了重灾区,几乎搬字过纸般照搬大陆官方的新闻与观点,不断报导一些假新闻或者照搬中共海外官媒的消息。这时期起,不时传出记者在大陆被打,或在香港于采访期间被警方或保安针对,甚至遇到暴力对待等;2012 年梁振英上台后,政府更全面改用中共的语言,例如近日的施政报告,梁振英竟说「每个内地办辐射一至两个联络处」!辐射甚么呢?在梁振英任内,特区政府的语言受太多大陆的辐射影响,演变成「语癌」,这点显而易见。

经历了这长达十七年的倒退,香港的传媒已经远远不如九七前;不但评论以及意见被封杀,连新闻报导的取材与角度,都已经不断被规限,而要前线记者努力去抗争;明报或者已经「和谐」多时,但敢言的记者仍然不断在守卫最后的防线。如果连这防线都要失守,实在是敲起了香港新闻自由最后的丧钟。(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