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決定不顧美國反對,申請成為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創建成員國,帶動了法、意、德等歐洲國家也紛紛申請,是一步很有想像力的妙棋。之所以這樣判斷,有這麼幾個理由。
第一,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需要進行重大變革,才能適應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對實力大增的世界經濟新格局,但美國領導這一變革,心有余而力不足,除了難以超越自身的利益,更大的問題是美國國內黨爭大大削弱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英國事事跟著美國跑,未必對自己有利,但英國國力有限,必須借力中國等有實力的發展中國家,找到自己的角色。中國挑戰美國的領導權,建立亞投行,為英國提供了這樣的機會。老到的英國人及時出手,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第二,中國挑戰美國在國際金融秩序的領導權,雖然有情理可依,但也帶來巨大的全球風險。兩霸相爭,很可能殃及眾多國家的利益,包括殃及英國和歐洲的利益,因此,英國選擇積極參與,有可能減少中美對抗給英國和其他國家帶來的風險。
第三,正如葉檀評論指出的,英國帶著一幫發達國家參與亞投行的組建,阻止了亞投行成為中國自娛自樂的金融機構。這可能讓中國一些人大吃一驚,而且很不高興。因為整個游戲規則,尤其是潛規則,將因此而被改變。中國原本設計亞投行的一些人,顯然是要把亞投行變成中國外交的工具,現在英國人進來就就難說了。英國這步棋妙就妙在,雖然各國出資比例可能差別很大,但開起會來,一國只能帶一張嘴。這就大大增加了英國折衝樽俎,發揮其外交特長,讓中國人守文明規矩的機會。
第四,中國主辦亞投行,有一個大家都看得見的小九九,就是輸出自己過剩的生產能力。這未必一定就是壞事,但完全可能給別國帶來傷害。英國帶領其他發達國家加入,有可能主持公道,減少這種機會。
總之,英國介入,既是對中國改革國際金融秩序的一種支持與合作,也是一種文化軟實力的挑戰,看中國能不能玩文明游戲。對此,中國很難說不,但要改變自己的野蠻習性,改變一貫的零和博弈思維,實在是比吃蒼蠅可能還要難的事情。
英國有沒有別的選擇?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遷就"中國,與這只性情難以捉摸的巨龍共舞?英國人不會不知道,與龍共舞的感覺不會太好,搞不好,空忙一場,甚至被巨龍踏傷。我的理解是,英國人認為自己已經別無選擇。
首先,不管其它國家願意不願意,中國經濟的規模和實力,必然讓中國獲得像美國那樣發行國際貨幣的權力。中國有三種運用這個權力的可能,一,運用這個權力來推動互惠共贏,第二,"寧贈友邦,不予家奴",以盤剝國人,取悅外人來維持專制政權和少數權貴的利益;第三,自伐,也就是采取一種自殺性的貨幣政策。
無論發生何種可能,對英國來說,參與都是上策。第一種可能,英國的參與於己於人都是有利的,第三種可能如果 發生,英國不參與也許無法改變什麼。關鍵是第二種,就是中國的統治者最容易選擇的"寧贈友邦,不予家奴",我以為目前是中國最大可能,因為整個生產能力過剩都與中國的統治層不願意提升國人的收入和福利有直接關系。
那麼,中國當局要維持畸形的投資和經濟結構,大規模輸出過剩的生產能力或產品,英國亞投行參與會有什麼好處呢?英國會獲得其中的商機,這是很自然的,比如配套的技術和設備。但我以為英國的參與,能夠增強對接受投資國家的保護,因為英國的參與,將受到英國民主政治的監督,從而使的整個過程有更高的透明度和規範性。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方面對於英國參與帶來的這個前景,是否願意接受,如果當初設計亞投行的時候,當局完全沒有料到英國人會來這樣一手,中國現在並不想接受西方國家參與其中,那麼英國的這步妙棋,就真的是將了中國一軍。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