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危險的承諾

0:00 / 0:00

春節前夕,中國政府發布了迄今為止最系統的城鎮化政策文件:《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這個文件的重要性就在於,當局試圖對非本地戶籍人口的權利給予明確的界定。具體的辦法,就是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推進居住證制度覆蓋全部未落戶城鎮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同時,在居住地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機動車登記、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和申請授予職業資格以及其他便利。

我認為,這是一個危險的承諾,理由主要有兩個:第一,這是一個無法兌現的承諾。因為居住證的條件首先不是有沒有穩定的工作,而是有沒有穩定的住房,這一條對於多數農民工是非常困難的。正因如此,這個"重要"文件沒有引起社會的任何積極反響。農民工在工作所在地沒有基本權利的現像將繼續是一種常態。

既然如此,當局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搞居住證制度,難道僅僅是為了做個戶籍改革的樣子嗎?我以為,一個巨大的動機,就是逼農民進城買房子。目前中國城鎮住房過剩,建房能力過剩已經是舉世皆知。為了消化空置的住房和過剩產能,政府只好打農民的主意。居住證制度雖然不能讓農民工在工作地享受基本權利,卻依然把農民工的基本權利和在城鎮有沒有住房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農民工若在城鎮沒有住房,全家人就連基本的社會服務都得不到了。

也就是說,這個居住證政策是一個逼農民進城買房的城鎮化方針,盡管農民買了房,有了居住證,但也未必能在當地有工作,還要像現在這樣年年像候鳥一樣遷徙,但比把家人留在沒有基本服務的農村要強。

在這樣一個邏輯下,農民為了增加同時增加就業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唯一的選擇就是到大城市去,到政治中心去,因為那裡的公共資源最集中。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危險,即居住證的承諾將加速中國人口向巨型城市的集中,令中國人口的空間分布更加扭曲,治理更加困難。

這樣的邏輯決策者想不到嗎?我以為不是,而是他們顧不了將來,只能顧眼前。眼前的需要就是要把過剩的房子賣掉,就是要在農民身上再剝一層皮。那麼,這樣逼農民進城買房的城市化方針是可以持續的嗎?它的長期後果是什麼?

這種逼農民進城的城市化方針的長期後果,就是由此形成的居住模式高度依賴政府的強權來維持基本秩序,因而很難向自治的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轉型。換句話說,這樣的城市化方針將把中國城市變成一座座巨型監獄。這是不是現在當權者心中的目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能保住權力,現在的當權者並不在乎把中國的城市變成一座座大監獄。

中國當權者這樣的心態在今年的春晚有了最赤裸裸的表現。說實話,春晚的問題並不在於其紅色的政治傾向,也不在於其藝術風格和水准,而是其體現的當權者的傲慢態度:我不在乎你們如何看我,更不在乎你們對我的批評,我就是要這樣,我就是給自己打一百分,看你們能奈我如何?

總之,我們容易想當然地認為城市化將擴展每個人的自由,但中國當權者的城市化承諾,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承諾,因為當局對於中國城鎮的自治和民主沒有任何承諾。而沒有自治和民主,城市化不僅會讓平等權利的承諾落空,而且將打開通往全面奴役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