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共政治局會議通過了"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從題目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但中國的主流媒體對此都不做深入報道和評論,看來是遵從中共的內部指示。畢竟這個文件沒有發表,甚至有可能不全文發表。
國際社會對這個文件表示出極大興趣,紛紛進行各種猜測,試圖從官方的有限報道中,對這一發展進行解讀。《紐約時報》的標題是,"中央政治局警告國家面臨內外危機",強調的是習近平對危機的緊迫感,但也有外間人士認為,新華社相關報道,沒有像過去那樣把國家安全與境外敵對勢力緊密掛鉤,而是說要
"堅持正確義利觀,實現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續安全,在積極維護我國利益的同時,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繁榮。運籌好大國關系,塑造周邊安全環境,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積極參與地區和全球治理,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有人因而認為,北京溫和的新調子,是對不久前汪洋在芝加哥表態"中國沒有想法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領袖地位"的正式背書,反映了習近平對美國態度的重大調整,意義重大。
汪洋在芝加哥的驚人講話,不可能是心血來潮之舉,而只可能是習近平授意所為。但習近平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姿態,這與習的國家安全思維又有什麼內在聯系?
我的看法是,習近平的新姿態,與不久前與奧巴馬的瀛台密談有相當的關系。我相信奧巴馬在一定程度上讓習近平認識到,繼續陰謀論的話語,指責美國是香港占中後台,對習近平以及對兩國關系都沒有好處。在道義上,美國不可能不支持爭取民主的抗爭,但指責美國在背後操縱香港的占中是無稽之談。更重要的是,奧巴馬讓習近平明白,他不會為了支持香港民主派而犧牲美國的重大國家利益。也就是說,習近平在香港進一步壓制民主派,美國也只能作壁上觀。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在言辭上不那麼咄咄逼人,又有何妨?
從國內政治看,習近平上台之初,制造與日本、美國的緊張氣氛,有利他集中權力。我還記得,因為害怕控制不住局面而沒有組織高校學生反日游行,而是讓周永康把他的維穩隊伍都調動起來上街,一些警察和地方黑勢力為了讓主子高興,游行時還出現了砸日本進口車和傷害車主的惡行。現在,習近平權力大增,繼續玩這種卑劣的伎倆已經得不償失。
但習近平的國家安全思維不可能做根本性調整。這一點從新華社的報道中也看得很清楚:"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國家安全專業隊伍。"簡而言之,習近平的國家安全思維,就是一切為了權力,為了權力可以犧牲一切。這種思維並不一定總是加劇中國與美國以及中國和周邊國家的對抗,但必然會導致國家安全戰略的方向性錯誤,傷害中國的長遠利益。
習近平國家安全戰略根本性的方向錯誤,就是把國家安全等同於統治集團的權力安全,而無視提升普通人的基本權利。從地緣政治和相對經濟實力的消長來看,中國面臨近兩百年來最好的機會。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國力增強,但更重要的,是因為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正處在一場深刻的危機和變革中,對中國無可奈何。這一點習近平看到了,中國的競爭對手也看到了。
中國將如何利用這個歷史性的機會?是提升國民的基本權利,還是做出類似晚清當權者那樣的選擇?我相信中國的競爭對手的心情其實是矛盾的。如果中國提升普通國民的基本權利,中國的國力將無可匹敵。因此,中國當權集團選擇重國家權力,輕國民權利的"國安路線",是一種自伐,從而對中國的競爭對手更有利。盡管中國的內部危機全面爆發也會給世界秩序帶來威脅。
從中國當權精英對所謂"一路一帶"國際戰略洋洋得意來看,他們對中國國家根本利益的理解是本末倒置的。因為這個國際戰略的出發點和宗旨,都不是提升國民的基本權利,而是輸出過剩產能,從而維持一種高度自我剝奪、自我榨取的經濟模式和政治體制。這樣的國際戰略,搞成了未必利己,搞砸了則不僅是自伐無功,更是自取其辱。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