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韓國瑜該不該競選總統?

0:00 / 0:00

正當中國大陸進入紀念胡耀邦去世及「六四」三十年、「五四」百年這個敏感的「政治高壓期」,看似與紀念這些事件毫無關聯的韓國瑜,竟然成了海內外華人政治輿論的中心人物。這是不是說明中國人太健忘,對歷史的血腥教訓太麻木不仁了呢?我的看法是,對韓國瑜非同尋常的關注,恰恰是中國人對治亂循環的歷史做出的一種出於本能的政治反應。

為甚麼這樣說呢?自秦漢以來,江山易手、分合循環一直是中國人逃不掉的「周期律」,現在,兩千年歷史塑造的政治文化本能又告訴他們,中國又到了「周期律」的新臨界點。觸發這一直覺判斷的依據之一,就是習近平為了克服中共面臨的「政權安全」危機,把武統台灣作為未來數年的重要選項,而不惜生靈塗炭。事實上,中國大陸,甚至海外華僑中都有不少人認為,習近平要保住權位,中共要保住江山,除了打「統一台灣」這張牌,別無選擇。問題是,習近平真的沒有選擇嗎?中國人真的沒有選擇嗎?

我以為韓國瑜代表了當代中國人的另一種思維,那就是不接受文化宿命中的「中國思維」,因為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個重要原因,導致治亂循環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當然,要讓中國走出治亂循環不再是一個鄉願,並不簡單。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在這個歷史節點上登台的人物,有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為甚麼現在會有那麼多人關注韓國瑜,因為他們相信,或他們希望,奇跡般崛起的韓國瑜有這樣的智慧,也有這樣的機會。

對此雖無共識,但我願站在寄希望於韓國瑜的中國人一邊,理由如下:

第一,現在台灣活躍的政治人物中,韓國瑜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政治包袱最小。他雖是國民黨,與大陸權貴並無瓜葛,不像很多國民黨權貴,在台灣青年人的眼中有「賣台」之嫌;同時,作為接受「九二共識」卻不接受「一國兩制」的國民黨人,韓國瑜若當選總統,會比民進黨人給習近平更少借口,實行武統台灣的威脅;

第二,更重要的是,韓國瑜對於新的歷史條件下台灣如何發展地方經濟,如何發展台灣與大陸地方之間的經濟和文化合作,有獨特的經驗和願景,並得到超越藍綠和跨越代際的支持。我認為他的這種見識和政治資本,對於未來中國政治秩序的建構,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統治者的更替和治權的分合,並非中國文明獨有的現象,也是未來還會繼續發生的事變。歷史上中國所獨有的,是這種變更過程的殺戮規模之大、生命代價之大,非其他文明可比。為甚麼會這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這與政治大一統的中國地方與社會自主性的脆弱有非常大的關係。事實上,如果沒有冷戰格局給台灣和香港帶來社會自治的活力,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不可能有今天的經濟成就,但中國「大一統」的文化基因,還沒有失去功能,這就給中國文明帶來巨大的自殺風險。

從這樣一個角度來看韓國瑜該不該競選總統的問題,我以為答案是清楚的。韓國瑜不僅是2020台灣大選國民黨取勝的不二人選,他若勝選,更可能給穩住台灣的民主自治爭得一段寶貴時間。因為這段時間有可能給大陸政治發生良性演變創造機會,從而給中國文明走出自殺的險境創造機會。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