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華為事件」與中國的新義和團運動


2018.12.11
com1211.jpg 【梁京評論】「華為事件」與中國的新義和團運動

孟晚舟決定在12月1日,也就是習近平和特朗普歷史性會談的時刻在溫哥華轉機,很可能以為加拿大不至在此敏感時刻對她下手。事實證明,對她個人來說這是一個代價巨大的誤判,但孟晚舟絕沒想到的是,她的這個錯誤,結果可能是幫了習近平天大的忙。為甚麼呢?因為美國試圖引渡孟晚舟的所謂「華為事件」,為習近平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不僅立即轉移了對習不得不向特朗普服軟的輿論關注,而且還讓他能夠玩一把21世紀的義和團運動,把國內敢借貿易戰失利說事或挑戰習近平權威的人,都打成「漢奸」。也就是說,孟晚舟不僅幫習近平解了回國不好交代的難題,更讓習從政治被動轉為主動。各路「保皇黨」和「愛國賊」們在「華為事件」發生後瞬間士氣大振,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悟到了此中玄機。

此時玩義和團的老把戲,難道不會像百餘年前那樣,坑了「天朝」也坑了百姓嗎?我的這個想法遭到一位朋友的質疑。他的看法是,習之所以最後決定對美國做出重大讓步,就是因為他想明白了,繼續和美國「硬扛」,將危及中國經濟穩定,「皇位」可能不保,相反,向特朗普服軟雖然丟面子,卻完全有機會保住自己的權力。

這其中的政治經濟邏輯就是,貿易戰雖然導致經濟兩敗俱傷,但中國經濟近期的下行風險比美國大,因而給習近平帶來的政治風險比特朗普更大。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是最不在乎習近平以壓制人權保權位的美國領導人,對特朗普服軟,對習近平保住權位最有利,反過來,習近平若與特朗普「硬碰硬」,風險可能很大,因為特朗普可能是最率性的美國總統。

問題是,玩新義和團的遊戲,會不會意味著習近平事實上收回了對特朗普剛剛做出的重大承諾呢?毫無疑問,「華為事件」給美中貿易戰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以至美國股市發生了大的震蕩。我朋友的看法是,習近平不會撤回他對特朗普的承諾,至少表面上不會這樣做,因為撤回承諾對穩定中國經濟不利,至於將來會不會全部兌現,則是另一回事。關鍵在於,為了穩住中國經濟而兌現一些承諾,並不意味著習近平會推動許多自由派所期望的更大開放和更深入的改革。

搞新義和團的意義恰恰就在於,這個運動旨在杜絕人們的這種期待,打壓試圖推動真的開放和改革的政治力量。而習近平的這一政治意圖,完全可能獲得成功。這個判斷是基於一個更大的判斷,那就是世界的大勢對西方不利,對民主不利。西方和民主處於戰略守勢,而坐大了的專制中國則處於戰略攻勢。習近平有機會也有手段,以犧牲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的長遠利益,保住自己的權力。

這個冷酷的判斷,確有不少現實依據,但我們知道,未來是不可預測的,這不僅是因為各種偶然性在歷史進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因為有很多深層的動因不易理解更不易看透。40年前,沒有人想到中國經濟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飛躍,當時認為中國會被開除「球籍」的觀點相當流行。如果說,經歷了文革的中青年能夠抓住歷史的機會推動改革開放,那麼,在中國經濟崛起中成長的中青年,學識和閱歷遠超他們的前輩,在這個意義上,對中國未來悲觀的理由總是不充分、也總是令人難以接受。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