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2011的全球反思大潮
2011.12.13
危機的深化加上空前快捷和豐富的信息交流,使得每一個地區的重大事件都成為推動全球精英反思的催化劑。當然,各國精英反思的水平以及把這種反思轉化成有效政治行動的能力則大不相同。阿拉伯之春表明,伊斯蘭文明的精英率先把自己的反思轉化成為有效的行動。這一歷史性的事變還有力地證明,對自由和尊嚴的向往是沒有文化邊界的,人權將再不是西方發達國家人民的特權,而必將成為21世紀全球政治秩序的共同基礎。
21世紀全球政治發展的這一明顯趨勢,不僅正在全面挑戰非西方國家的政治秩序,同時也開始對西方,尤其是對自由價值的大本營美國自身的政治秩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一發展,對許多人,尤其是對美國精英來說是始料所不及的。美國精英突然發現,當他們多年宣揚的自由價值在全球空前深入人心之時,自己一直引以為豪的憲政體制卻遭遇到自南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危機。面對前所未有的巨額債務,美國的政治運作機制卻無法做出有效應對。
美國著名評論家David Brooks指出,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成了只代表30% 國民的少數黨,使得美國的選舉制度無法打破政治僵局。無論哪一黨上台,都很難阻止美國民眾把危機轉嫁給外國人和後代的不良傾向。美國一些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美國開國元勛們當年設計的政治制度,需要對時代的變化進行重大變革,否則,就不可能改革千瘡百孔的福利和財稅體制,不能應對來自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競爭壓力。已經有學者著書提出,美國精英應像1787年那樣,召開一次立憲會議,系統、徹底地檢討和辯論美國的體制問題,為美國的未來再作一次“頂層設計”。而另外一些精英則不滿足於書生議論,干脆開始了組建第三黨的實際行動。
如果說美國精英反思的後果還要拭目以待,一些國家精英的反思已經開始改變地緣政治的平衡。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緬甸當局的突然轉向。這一發展說明,緬甸當權精英的反思表面上不動聲色,實際上暗潮洶湧,正在帶來歷史性的轉折。與這個長期封閉小國的當權精英暗中反思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俄國當權精英的措手不及。普京原以為重歸大位易如囊中取物,卻沒想到遭遇強烈的民意反彈。普京和俄國當權精英對此如何反思,不僅對俄國政治,而且對新的俄美關系都將帶來深遠影響。
中國朝野精英的集體反思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熱鬧有余而深度不足。微博的迅猛發展,為這個兩千余年來篤信政治大一統的文化帝國,第一次提供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共話語空間。成億的網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在這個空間裡各抒己見,相互辯駁。一批意見領袖嶄露頭角,一些公共話語推動的戲劇性的事件也在影響著政局的發展。
但是,正如中國知名學者劉夢溪所言,由於中國基本文化價值的流失,中國精英的公共話語品質卻處在歷史的最低點。代表強勢群體的精英,深受各種流俗習氣所染,而為弱勢群體抗爭的意見領袖則充滿暴戾之氣。在這樣一種話語氛圍下進行反思,中國精英有可能重構自己的基本價值,重建自己的文化秩序和文化尊嚴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不過,劉夢溪的這番議論本身,也給中國精英的集體反思,帶來了一線光明和希望。它說明,中國精英的集體反思,有可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劉夢溪在題為“民族復興不能以犧牲文化為代價”的演講中,提出以中國古代哲人的“敬、恕、和、恥”的理念出發,重建國人的基本價值,很有新意,也令人信服。中國精英果然能對此形成共識,則不僅是中國之大幸,也是人類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