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2013年還沒到,這個問題就有了苗頭。多年以來,許多人都相信,只要中國經濟不垮,中共就還能混下去。現在看來,2013年將對這個信念提出最強有力的挑戰。自從11月30日王岐山招集8位學者為反腐獻計,對官員財產公示的討論就不斷升級升溫。照當前的勢頭發展下去,要求官員公示財產的政治壓力,有可能形成一個巨大的輿論風暴,致使這個問題成為2013年左右整個中國政局發展最緊迫的難題。
過去二十年,在江澤民、胡錦濤的縱容下,中共有相當數量的官員以各種不光彩和非法手段聚斂了巨額財產,這其實是中國人所共知的事實。這個問題極具爆炸性,也極難解決,也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共識。因此,官員財產公示問題在年前急劇升溫,讓我有點意外。
意外不在民眾對這個問題的強烈關注和激憤,而在於新當權派似乎是聽任這個問題輿論升溫。首先,把王岐山與學者討論這個敏感問題的事實公開,並報道他推薦學者去讀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法國大革命》,就讓我頗為吃驚。最新的事件有兩個,一個是《經濟觀察報》發表沈念祖的文章"公開吧,官員工資"。該文雖然明確說王岐山稱官員財產申報還有困難,但整篇文章明顯是在煽風造勢。近接著,有明顯官方背景的《鳳凰衛視》在最新一期"一虎一席談"節目中,對這個問題進一步升溫。此前,"一虎一席談"曾專題討論過官員財產公示問題,調子比較謹慎,而此次則明顯轉向激烈。
對於這種發展,無非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新當權者開始失去對輿論的控制,包括失去對官辦媒體的控制,第二種,則是新當權派在利用這種輿論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我以為,兩種傾向都存在,但主要傾向是後者。
在民眾強烈的激憤下,官辦媒體完全回避最敏感的問題已經辦不到,且負面後果很大,這是顯然的。問題是,新當權派真的相信放開輿論能夠解決官員財產公示這樣的難題嗎?我以為不然。因此,讓這個敏感問題的輿論升溫,既有不得已,也有政治意圖。
不能排除的政治意圖之一,就是在新的人大召開之前對胡錦濤和他的黨羽施壓。胡錦濤巡視江蘇,衣錦還鄉,再次表明他不會認輸服輸。因此,對反腐,尤其是對官員財產公示問題的輿論升級升溫,有助於打擊他的氣焰。不能排除的政治意圖之二,就是這種輿論壓力會有助於習近平增強對地方的控制,特別是有助於把一些抵制他的地方高官趕下台,或削弱他們的勢力。
但是,這兩個意圖並非都能實現,更不是沒有風險。壓制胡錦濤的影響力,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增加習對地方的控制能力的圖謀則有可能適得其反,加速中國政治危機的發展。習近平長期在地方工作,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風險。事實上,他在福建和浙江擔任主要領導,對大量存在的貪腐,也采取了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就是因為他很明白其中的風險。
因此,我的判斷是,讓財產公示這個敏感話題升溫,是中共新當權派不得已的選擇。他們並不相信,"電子化的大字報"能夠解決這個難題,但他們相信,需要通過某種可控制的政治危機來獲得和保持政治博弈的主動權。
這個政治策略最大的風險,就是地方治理大面積失控。這些年來,胡錦濤對地方官員的基本策略,就是只要你能"搞定",就不怕你惡,也不怕你貪。現在對官員財產公示的輿論升溫以及網絡反腐的升級,其實很難讓好官替代壞官,改善基層和地方治理,反而會刺激基層和地方官抵制新的中央領導。地方貪官的邏輯很簡單,為什麼只許你們貪,不讓我們貪。
那習近平為什麼要冒這個風險?一種可能,就是,王岐山堅持要走這步險棋。另一種可能,就是這個策略會加速中央的政治危機,而習近平相信,中央的政治危機早一點爆發,對他更有利。這種盤算,讓財產公示這個無解的難題,成了2013中共的第一難題。(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