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京評論:習近平的拿破崙三世性格

0:00 / 0:00


此次習近平的高調河北行,再次升級了他的毛式話語。對於習近平模仿毛澤東的種種言行,當然可以作出政治和意識形態的解讀。比如,習近平已經執意要推進一種極權主義的新試驗。我相信,孫立平連續發表雜談,就是基於這個判斷。

我自己則更傾向於某種心理學分析上的判斷。習近平說"要使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其實並不意味著他真的相信今日中共的江山還是紅色的。就是毛澤東看今天的中國,他也絕不會承認這是一個紅色江山。中共江山早已變色,只不過掛羊頭賣狗肉而已。那習近平為什麼要這樣說,我的解讀就是,習近平這句話是對那些要挑戰中共政權的人說的,意思就是你們不要有任何幻想,以為我不會為保住中共政權作拼死一搏。習近平也向奧巴馬傳遞了相同的信息,但使用了不同的話語,那就是"兔子急了也踹鷹"。

當然,以這樣語言來傳遞信息,並不能產生好的效果,不過,這種語言確實反映了習近平的性格。

如何理解習近平的性格,現在看來,這其實比理解他的政治意圖和意識形態更重要。因為一個人的性格,是決定他的行為最重要的因素,而信仰則相對易變。

問題是如何來理解習近平的性格?我想到了馬克思的同代人拿破崙三世,因為我記得馬克思曾對此人有過精彩的議論。

一番搜尋,結果證明我的聯想不是毫無道理。馬克思說拿破崙三世沒有拿破崙的雄才大略,卻處處模仿他的伯父,顯得很可笑。也就是說,他沒有偉人之才,卻有偉人之志,父輩"轟轟烈烈"的偉業,總是令他神往,而志大才疏的結果,自然令人可笑。

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習近平對毛的崇拜,不是他父親曾被毛迫害這段家庭經歷所能改變的。他把這段苦難看作是天降大任於他所必要的磨練。當然,習近平和拿破崙三世一樣,對自己並沒有真正的自信,這也就是他為什麼把鞏固個人權力的希望,寄託於國民的奴性和農民的愚昧,而不是民權意識的覺醒。在文革結束將近四十年的今天,習近平大量使用毛的語言,而不在乎這樣做會讓幾億中產階級做何感想,這同時也說明,習近平無意與自由主義政治勢力做任何對話和溝通。

拿破崙三世試圖把國家強力推動的城市和經濟發展與具有軍事冒險性的外交結合起來,提升法國的地位和影響力。習近平的內外政策也顯示了類似的苗頭。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志大才疏的拿破崙三世最終不僅令法國蒙羞,而且自己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習近平的內外政策也面臨同樣遭遇的極大風險。但看來習近平似乎對此並不在意,正是他的這種不在意的態度,表現了與拿破崙三世的性格的相似。

習近平與拿破崙三世的性格相似並非偶然,因為法國與中國都有迷信中央極權的傳統。這個傳統讓法國成長為成熟的民主國家的道路極端曲折,也正是這個傳統讓中國的現代化吃盡苦頭。

與拿破崙三世相比,習近平的才學還不如他,因此,如果習近平不能迷途知返,他給本國和其他國家人民帶來的災難,有可能會超過拿破崙三世。

習近平最近模仿毛澤東的言論愈演愈烈,不僅反映了他本人不清醒,而且還說明,他與周圍的人出現了嚴重的溝通困難,否則,他不至於走這麼遠。

那麼,這個現象究竟意味著不管習近平變得多麼荒唐,中國高層都拿他沒有辦法,還是意味著習近平如果繼續"昏庸"下去,就會陷自己於險境?這個問題的答案,還有待事態進一步發展,才可能作出判斷。如果是前者,將是一個大災難,如果中國有能力制止習近平發瘋,那對所有人,包括對習近平本人,都是一件大好事。(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