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發佈的關於起訴薄熙來的消息表明,習近平終於擺平了與薄熙來案的主要利害相關者。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紅二代中既支持習近平,又不願看到薄熙來被治罪的這些人。這些紅二代的情緒習近平不能不在乎,更重要的是,沒有他們中一些人從中斡旋,習近平恐怕很難與薄熙來完成最後的政治交易,讓薄同意與習配合,演完這場審判大戲。
當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薄熙來究竟會與習近平合作到什麼程度,但很難想像,如果薄熙來完全不合作,習近平敢於作出審判他的決定。從官方公布的指控來看,習近平有可能接受了薄熙來的一種自辯:他事前對海伍德謀殺毫不知情,因此,這次審判有可能完全回避海伍德案。
如果這個判斷屬實,那為什麼習近平還不能放過薄熙來?紅二代中一些人同情薄熙來的主要理由,就是如果王立軍對薄熙來的指控站不住腳,就不應該以別的罪名來審判薄熙來,否則就不公道。如果講貪腐,比薄熙來嚴重的大有人在。溫家寶家的不義之財,就不知超過薄熙來多少倍。
但宣布審判薄熙來,說明習近平完全不接受這個邏輯。《人民日報》在支持這個決定的社評中,有針對性地回答了許多人頭腦中都有的這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即使薄熙來與海伍德之死無關,也要治他的罪?《人民日報》的回答就是,薄熙來挑戰了"令出一門"的遊戲規則,也就是薄熙來挑戰了習近平應該獨享不受挑戰的最高權力這個遊戲規則。
《人民日報》會如此坦率,確實讓我有點意外。這可能說明習近平大權獨攬已成現實,因此,他不僅不在意承認這一點,而且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尤其是讓那些曾經不支持他一人大權獨攬,而支持過薄熙來以及其他的紅二代分享他的最高權力的人知道,他再也不能容忍任何挑戰他的權力的人。這恐怕是審判薄熙來向中共全黨傳遞的最重要的信息。
對習近平的這個態度,那些十分同情薄熙來的紅二代們當然不會高興,但他們不會挑戰習近平的權力。一方面是因為從公布的消息看,習近平不至於殺薄熙來,另一方面,我相信紅二代中多數人也接受"一山不容二虎"的邏輯。按照這個邏輯,如果薄熙來有機會,他也不會對習近平客氣。
由此提出來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王立軍事件,如果薄熙來晉升常委,中國今天的局面會如何?是更好還是更壞?
根據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經驗,我傾向於認為,如果薄熙來有機會與習近平競爭權力,對中國的改革有可能更有利。很多自由派的人士曾經認為,薄熙來是對中國改革極大的威脅,因為在他們看來,薄熙來在重慶的所作所為證明,他是一個"毛左"。現在看來,薄熙來不一定比習近平更"毛左"。
我則相信,真正的問題不在於誰更"毛左",而在於有沒有權力競爭。當年如果沒有鄧小平和陳雲的權力競爭,中國的改革恐怕不會走那麼遠。當然,競爭也不是永遠會導致好結果。中國的歷史上就不止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權力的競爭者會比誰更敢下毒手,所謂"無毒不丈夫"是也。
這就要看爭權者在什麼環境下競爭。以今天的內外環境,我以為如果薄熙來若有機會與習近平競爭權力,中國政治向良性演變的機會可能會大於惡性演變的機會。因為今天的內外環境不利於那些主張濫用暴力的人。
當然,這裡含有這樣一個假設,那就是薄熙來想大權獨攬而辦不到,否則的話,如果要讓我在習近平大權獨攬與薄熙來大權獨攬之間做一選擇,我會像許多人那樣,寧選習近平,也不選薄熙來。因為從過去的紀錄看,習近平的道德底線,明顯要比薄熙來高。
但我不認為,僅憑道德底線這一條,我們就應該支持習近平大權獨攬。這還不僅僅因為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也不因為習近平顯露了"毛左"的本色,而是因為他確實沒有顯示出足夠的能力擔當如此重任。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