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會客室: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談鄧小平
2012.05.24
傅高義早前在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外國記者俱樂部進行演講,分享這新作的部份資料外,更透露資料是他曾跟多名保守及開放派的高級幹部訪問而取得,其中一人更是他在哈佛大學時,到訪該校的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
傅高義坦言撰寫此書時,眼中認識的鄧小平,跟一般坊間的說法有異。
“我對鄧小平的看法有所改變。我覺得鄧小平獲得太多在開放與改革之上的讚譽。在官方的歷史紀錄中亦指,鄧是首位的改革開放者,華國鋒就被咒罵,但隨著我對華國鋒認識更多,我覺得華國鋒並不是那麼保守,他經常願意支持改革,他在1978年5月支持派遣代表團到歐洲,之後仍繼續。他並不是盲從毛澤東。
我覺得不太合理地形容鄧小平是’中國總設計師’。我自己覺得設計師是有清晰的藍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按著自己所訂的做。但是,鄧小平卻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只有一個整體概念的方向。”
傅高義又謂,他有一名已辭世的朋友跟鄧小平有多次會面,按朋友所言,鄧小平曾認為科學與科技就是未來,故鄧小平是願意完全開放,且建議送中國學生到美國學習。即使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中國面對西方制裁,但是,傅高義謂,鄧小平曾在一篇講詞中仍堅持中國要開放。
“鄧小平當年在一個講詞中講,我們不應該只保持向外開放,我們更應該開放更多。我認識的鄧小平,他是開放改革的過渡期中的一名政治管理者,我給你一個例子,他在淡化集體制時,他知道很多保守的人不願放棄集體制,他雖然在黨內已是處於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他並不是一名獨裁者。他跟萬里講‘人民在國內不同地方都捱餓,我們要讓他們搵到食,找到生存方法,容讓農民有私營的務農,期後發現,農產量增加,這都是發生在那些私營務農的農民身上。鄧小平未有脫節,我覺得他非常厲害。在過渡期時,他能夠好好的管理,處理開放時的做法亦非常好。”
雖然,鄧小平在生時,不斷說要開放,改革經濟。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可是,同時間又面對眾多政治問題,傅高義又怎樣估計,倘若鄧小平今天仍在世,怎樣評論今天的中國面貌?
“我估若他今天看到中國現時的景象,他會為到两件事亦是他過去一直努力的事,感到非常高興,就是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及在國際間中國的地位加強了,兼有很多進步。但是,我想他對貪腐很傷心。他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官員都不敢。他退下來時,仍非常關注貪腐之事。當時,他說要两手準備,一方面要改革,另一方面要打擊貪腐。所以,我相信他今天若仍在世,他會好有膽識打擊貪腐。另方面,他曾講過‘有人會先富起來’,意指有些人富了會助別人,最後每個人都可以富起來,可是,我相信他今天會感到失望,因為有些人真的富了但並未好快助別人富起來,所以,我相信他若今天仍在世,一定會盡努力助貧窮者脫貧。
不過,這都是我在中國大陸住了十年後的一種直覺而已。我認為,鄧小平是引領及推進現代化及經濟增長,且向各國學習特別是科學及科技。至今,這仍然是主要的指導思想。我覺得,鄧小平對於現時中國與周邊鄰國出現的滋擾,並不認為這會成為中國決定與其他海外國家關係建立的決定因素,是需要尋找一些雙贏的共同點,讓下一代尋找新方法。”
不過,傅的說法並未令到一名華裔律師的認同,質疑鄧小平掌權時,貪腐已很嚴重,這亦是導致學生運動出現的其中一個主因。故認為鄧小平真的關注貪腐問題,掌權時可想出更多方法打擊。該名律師,更把矛頭指向六.四天安門事件,鄧小平在當中的角色。傅高義則不予認同,他認為鄧小平在打擊貪腐上有工作,如重大的貪腐案容讓媒體發布,藉此達致殺雞儆猴。不過,在六四事件上,他個人覺得縱使事件有很多複雜的原因,但是,鄧小平仍作出錯誤的決定。
“他為何做出六四事件的事?我想六四事件,是一樁複雜因素導致不幸的悲劇。當時,胡耀邦死亡,我想鄧小平在六四事件上做了一些錯誤的決定,他容許物價上漲得很高,致一般平民老百姓負擔很重,憂慮前景,致市民支持抗議;再者,當時因為蘇聯(現俄羅斯)總書記戈巴卓夫到訪,有多名海外記者在中國境內採訪,他並沒有盡力阻止抗議遊行,而是容讓事件繼續發生直至戈巴卓夫離開。5月20日,他派遣軍隊,但是,當時的軍隊並沒有配備武器,只是受指示維持秩序。我想,當時實在有很大的意外,軍隊遇上反抗,當時的軍隊未有指示該如何做,他們就停下來。我想,不單止鄧小平一人,還包括其他中央高層在當刻會覺得別無選擇,就只有叫軍隊往城內繼續進駐,當時,電視播放街上有人民抗議示威,著軍隊向天開槍,可是,當反抗持續,他們就做了覺得需要做的事,開槍!
我猜鄧小平的生命裏不斷被人問‘你這決定對嗎?’我想他會講‘對’。我看不見有任何提示他對這決定有懷疑。當我見到江澤民時,我問他此事,江澤民講:‘不單止鄧還包括其他人都覺得當時只有這選擇,那地方已處於危急存亡分裂的狀態’。不管,中國是否會分裂,鄧小平仍覺得自己有責任,也許,他真的過於保守,但是,這就是他自己的想法。我覺得,我自己不會原諒鄧小平,我覺得他做了好恐怖的事,這永遠不會改變我的看法。不過,我講此事時,我會講出他為何會做這決定,並解釋他當時在想什麼及周遭情況如何,這是我覺得要做的事。”
鄧小平亦曾講過:讓權力來自人民國家方能長治久安。當傅高義被問及這說法一旦出現,今天的中國會怎樣?
“我想鄧從來不反對政治改革。當他在中山大學讀書兼於1926至1927年於蘇聯讀書時,他曾寫過一篇文章指,政治改革的問題依賴於國家的政治環境,倘國家的人民支持政治改革,這就可以進行政治改革。1980年8月,他有一個很有趣的演講是提及政治改革應如何進行。1986年,他更讓趙紫陽認真理解怎麼樣的政治改革對中國有用。我覺得,鄧會認為若情況穏定,可以有多一點的改革。他容許民主改革的聲音響起,不過,當人民不斷強烈批評黨時,他覺得這是危險,會導致黨分裂,所以,他當時嚐試建立一些底線,人民可以任意批評,但是,國家仍是社會主義制度。不過,他當時害怕國家會分裂,覺得正處於危在旦夕,故認為要保持秩序,大家要記得,鄧小平曾當兵12年,因而他覺得要做該做的事就是維持社會秩序。”
他又覺得鄧小平特別喜歡李光耀。1978年11月,他倆首次見面,當時,二人已很懂得尊重彼此。眾所周知,鄧小平喜抽煙又常吐啖,李光耀於是在辦公室裏刻意裝了一條管以便他抽煙。但是,鄧小平並沒有抽煙又沒吐啖。傅高義更曾問李光耀有關他對鄧小平的看法,李光耀謂:他遇到好多不同國家的領袖,但鄧小平是他感到最尊重的一人,因為他願意引領國家,走一條完全新的路線。二人期後更不斷聯絡會面。1986年,二人更曾研究即使人民有投票權,但是,一黨專政的制度或仍可繼續維持管治。傅高義又怎看,薄熙來事件?
他坦言,他倘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委員,並不會容讓薄熙來可繼續留在委員會內另一個5年,因為薄熙來太高調,有自己的想法,常念著毛澤東的口號,更認為薄沒有團隊精神,所以,他會選擇踢他出局。他更分析,由於薄熙來在重慶、遼寧及大連及曾到過的地方,都有很多支持者,故他的支持者不會靜靜地容讓薄熙來被踢出局。因此,從北京的領導層角度而言,要使薄出局,他們便需要做各種各樣的工夫以削弱他在基層中取得的支持度,盡量削弱他的個人誠信。
這分析跟現時官方流出的消息有相近之處,究竟是巧合或是中央政府真的採用此法處理?不過,傅高義透露,薄熙來的兒子薄瓜瓜曾找他聊,擔心母親谷開來的狀況,傅高義自己也無法知曉。倘若“鄧小平時代”一書能成功在中國出版,傅也許可以四處探問,然而,這書最終能否在中國境內出版?傅迄今仍未知曉,不過,他坦言已好心理準備,可能會有部份被要求刪掉,會有多少?他謂,若能保全八至九成的內容不變,他已感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