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爆發反修例事件以來,按政府統計兩年半已淨移出25萬人,當中不少是中層管理人員及專業人士,反映在同期間總勞動人口消失了16萬人,回到十年前的水平,如果政府還是視而不見,將對人口政策做成重大影響,甚至國際金融中心將岌岌可危。
在上一篇 「該走的那時……創新高的移民人數」刊出後不久,政府統計處就發表了2021年人口統計,由於政府統計人口是以一個「時點」進行比較,簡單講就是在一個統計時點,為當時人口作出一張「快照」,因此需要將年底及年中公布相關數據整合,才能一窺人口變化的全貌。
根據統計處數據,去年下半年港人淨移出人數有2.73萬人,連同截至2021年中的淨移出6.92萬人,換言之全年淨移出人數有9.65萬人。
這個統計與英國內政部發表BNO 5+1 Visa申請人數,截至去年第四季累計申請10.4萬人申請者移英相當接近,但連同同期間澳洲及加拿大等地有為數不少的移民/求學人士,看來當局仍然是刻意低估淨移出人數。
但是,政府公布的數據刻意淡化相關變化。統計處指,淨遷移涵蓋香港居民以工作、讀書和移民等各種目的進出香港的流動,並非移民統計人數,並指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人口的流動性一直很高。這說法明顯劃蛇添足,混淆視聽。

但如果將這個數據時序稍為拉長,就可以看到這個移民潮流走的人數,甚至已遠超過97回歸(當年淨移出人口只有5.2萬人),由上圖可見,由2019年年中反修例事件開始計算,下半年淨移出人口有1萬人,2020年上半年4.91萬人,下半年為9.64萬人,加上上述2021年的9.65萬人,合計已有高達25.2萬人淨移出。很大部分離開的港人是因政治原因而移民,亦有因為疫情及防疫政策而離開,當中不少是專才。
由積金局公布,累計去年全年,合共有約33000宗因永久離港而提取強積金,涉及90.14億元,按年大增52%。平均每個申請人取走了27萬元強積金。
要知道,由於香港政府不再承認BNO為有效護照,用BNO 5+1移民英國方式,並不能提取強積金,因此這三萬三千個打工仔,只是移去其他國家例如澳洲、加拿大,未能完全反映實況。
而教育局發表的最新《津貼學校公積金年報》,上學年就有多達2125名津校教師,因為離職或退休等原因選擇退出教師公積金,當中三分之二教學年資超過15年,退出人數是七年來最高。2125名退出公積金的老師共獲發還68億退休金,金額較上一年度大增35%,即平均每人提走320萬。
勞動人口倒退十年
面對洶湧移民潮,這個人口的遷移,已經實實在在影響香港日常運作的每一個層面,可惜當局仍是置若罔聞。
翻查統計處的總勞動人口,由2019年6月,由反修例運動開始時的397.4萬人,回落至今年一月只有381.1萬人,即是兩年半間,總勞動人口減少了16萬人,期間更是連跌30個月,是本港有統計以來最長的下跌周期,勞動總人口回落至2013年1月的水平,即是倒退了整整近十年。
當然,這個勞動人口下跌,除了引證了本港人口出現大幅外移,部分原因亦與疫情導致失業,很多人因此離開了勞動市場。
不過由本港最大僱主組成的香港總商會,在三月五日發表調查報告,都警告香港人材流失是九十年代以來最嚴峻,可見問題已相當嚴重。
根據香港總商會就移民潮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近期的移民潮導致技術人才流失,大型及中小企業皆受影響。調查指出,38%受訪公司表示因員工移民離港而受到較負面影響。
作為香港匯豐高層,總商會主席王冬勝認為,香港的成功有賴技術人才貢獻,因此人才流失問題實在不容忽視,尤其是本港同時面臨人口老化。他形容,香港正面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最大規模的高學歷人才外流,將對經濟產生重大連鎖效應,情況將令人憂慮。
金融中心地位岌岌可危
人口流失,在教師、公務員、醫護和傳媒行業等重災區,影響已經即時浮現,而作為香港最重要支柱的金融業,一樣面對嚴重人材流失。
本港最大兩間發鈔銀行,匯豐、渣打都表達了自己銀行員工流失的關注,渣打行政總裁溫拓思表示,為了挽留人才,集團不得不用高薪挽留,更稱不明白大辭職潮背後原因。
而因本地隔離政策造成營運不便,加上部分客戶或交易對手業務遷走,不少基金投資和資產管理公司,都在部署調整區內雙城──香港及新加坡的人手配置,由原來六四佔比轉為四六,甚或二八分布。
更重要是,作為本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監管者,負責執行金融紀律的證監會,去年人手流失率高達12%,較2020年的5.1%大增。證監會主席雷添良更補充,個別職級流失率特別嚴重,初級專業人員流失率高達25%。
以證監會年報反映,總員工人數933人,12%相當於流失112人。
其中流失率最高的,正是負責前線監管的初級專業人員,損失了四分一人手,彭博報道,由於太多初級人員離職,留下來的員工不得不每天工作12小時。
我一直認為證監會重要性不下於金管局,後者主要負責穩定聯繫匯率及管理外匯基金,以及負責監管銀行,而證監會主要職能是監管證券及衍生工具市場,以證監會近年採取「前置式監管」,即是主動出擊調查造市活動,這隻「有牙老虎」已令這類違法活動有所收斂。現在當局缺乏調查人手,實在令人擔心香港的公平市場環境,能否維持。
過去兩年香港政府所謂的防疫政策,在第五波疫情下,反映出完全是滯後,落後於形勢,這種不懂居安思危,甚至是掩耳盜鈴的處事方式,如果再一次發生於人口變化上,明明眼見有大量人口遷移卻不願意承認移民的事實,維持這種「我睇你唔到」的鴕鳥心態,恐怕這種落後形勢的政策制定,幾年後只會一如今天的防疫大混亂,將香港社會帶入另一深淵。
-顏寶剛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