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拆局】新股「劣質化」到「妖股化」 寄望新股回勇恐是痴人說夢
2024.09.09
近日有一宗政情版新聞令我看得非常心寒,話說信報政情版上周有一篇文章《預測經濟轉好 政商認知迥異》,文中提到政府內部對目前經濟狀況評估,是美國預料會在本月起減息,相信對本地資產市場如樓市及股市,會帶來正面作用。
文章又引述行會成員透露,市民悲觀只因不清楚政府已胸有成竹,特首李家超強調相信經濟增長明年會比今年好,並非信口開河,指政府已有「好多嘢傾緊」,形容像「懷胎十月」等待成果。該人士指出,股票市場相信已到谷底,預計會有更多來自內地及其他地方的企業來港上市,股市在年底可望重拾升軌,而中央惠港措施預料會在適當時機公布,反問「點解要對明年經濟咁悲觀」。
這種不知民間疾苦的思維,與「何不食肉糜」絕對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當主政者抱有「點解要對明年經濟咁悲觀」的想法,相對制定應對經濟困境的措施必然有所影響。今篇文章重點是想回應一下政府所說的「胸有成竹」,當中預料有更多公司逐步來港上市,股市在年底可望重拾升軌的說法。
不論政府或業界原本期望,隨着本地政局趨於穩定,港股今年新股集資迎來反彈。可惜事與願違,翻查今年截至今年6月中,年內有28隻新股來港掛牌,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集資額121億元,按年大幅縮減32%,以集資額計,香港IPO 新股排名更由去年全球第八已跌至第十的邊緣位置,排名不單跑輸紐交所及納斯達克交易所,甚至連印度交易所也不如,勉強只是險守「十強末次」。
曾幾何時,香港在2010年代起曾是全球新股集資額長勝冠軍;例如2019年有接近二百家公司新上市,集資額超過三千億元。但到去年僅有七十隻新股上市,總集資額463億元,按年下跌五成六。
茶百道先停派息再發盈警 股價累跌近六成
集資乏力之餘,那些僅有的新股在掛牌後走勢亦令投資者失望,「破發」兼「潛水」情況愈來愈普遍。好像內地手搖飲料品牌茶百道,於今年四月登陸港交所,由中金公司擔任獨家保薦人,集資額約26億元,已被視為罕見的「重磅新股」。豈料該股掛牌當日股價一度暴瀉38%,收市全日跌幅達27%,參與認購的股民皆損手。
當時英國《金融時報》把茶百道事件形容為「香港今年最大IPO的失敗」,《日本經濟新聞》則引述投行人士慨嘆:「我無言以對,(香港)市場氣氛太差了。」
但作為茶百道股東,如果未懂止蝕離場,惡夢只是剛剛開始。茶百道先是在七月底,即是派息日前3天突建議撤銷派息,公司僅交代是綜合考慮近期外部環境變化,經審慎考慮,決定調整派息方案。茶百道原本預計於8月1日向合資格股東派發現金股息每股0.28元人民幣。
這是我從事財經新聞多年來罕見,上市公司透過派息回饋股東是應有之義,但茶百道「彈出彈入」完全是無視股東權益,而香港的監管機構完全無視有關做法,這就是缺乏保障投資者意識。試想像如果同一情況在美國發生,恐怕投資者早已行使集體訴訟權控告上市公司及管理層欺騙,但香港就一直未有類似工具保障投資者。
更可怕是茶百道股東惡夢遠未完結。在公布暫停派息後不足一個月,茶百道突然發出盈利預警,令投資市場震驚。
根據茶百道4月發布的招股書,今年首兩個月業務及財務業績穩定增長,期內零售總額25.4億元人民幣,總銷量亦達到1.56億杯。但事隔三個多月後,公司突發盈警,料上半年淨利潤較去年同期跌不超過63%。受盈警消息影響,茶百道股價一度大跌15%,到上周收市較招股股仍大跌近六成,大手入票的投資者恐怕是血本無歸。
半新股發盈警成常態 降上市門檻「橫手盡出」
另外,作為去年港交所推出的重頭戲、「特專科技股」板塊,今年八月迎來第二家公司上市,從事自動駕駛晶片研發公司黑芝麻智能的上市儀式,更剎有介事找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參與掛牌儀式,不過股價開市即一瀉如注,早段較招股價28元一度急挫近35%,而掛牌一個月,股價仍然「潛水」,仍較招股價低22%。
值得一提是監管機構為推動新股上市,已經是「橫手盡出」,作為無盈利紀錄的「特專科技公司」目前僅得兩間公司掛牌,為了推動更多公司上市,證監會及港交所上月極為罕有地在未有先公開諮詢下,表示放寬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及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併購交易的要求,包括把特專科技股的上市市值門檻下調最多33%。
明顯監管機構舉動是受到相當大壓力,港交所新任行政總裁陳翊庭近日就放風,稱正處理106宗新上市申請,更形容準備來港上市的企業「絡繹不絕」。明顯地要降低上市門檻用作吸引公司上市,顯然是有人急了,但恐怕出現的結果是「濫竽充數」,最終是拖低了整個港股市場質素。
新股由「劣質化」變成「妖股化」 投資者成「大戶點心」
與茶百道發盈警及削派息相比,近日被證監會點名股權高度集中的石墨電極製造商昇能控股,由於同時公布大股東遭斬倉,股分上周一度單日急挫逾90%,更引發了一場港股由「劣質化」變成「妖股化」的爭議。
昇能是去年一月以上市價1.6元掛牌,儘管公司業務表現一般,更剛於8月中旬發出盈利警告,預告上半年虧損可能較去年同期擴大接近300%。然而,儘管業績缺乏起色,昇能集團股價走勢卻截然不同,自IPO以來長期處於招股價「水面」,間中還有凌厲升勢,遠勝於港股大市。尤其自今年4月份起,股價由2.1元水平起步,直到上周最高攀至23.1元,短短幾個月暴漲10倍;其市值亦由上市時不足20億元,一度升至230億元。
隨着市值飆升,昇能剛於8月季檢獲納入MSCI小型股指數,這亦意味該股符合「港股通」資格,自 9月9日起可供「北水」內地股民買賣。當股分獲MSCI 「垂青」,追踪相關指數的基金、ETF及其他被動基金,就需要在8月底「執倉」,使股票佔比與其追蹤的指數相同。8月30日昇能於收市競價時段,成交額逾1億元,較過去數月每日成交額高出數倍以上,就反映大量指數基金需要補倉買入股分,而出貨者是誰,事後看來答案顯然是呼之欲出。
有評論已經指出,昇能仿如「妖股現真身」,特別是現在莊家對準的對象已經不止「金魚缸」內一批散戶,現在還有是更大水喉的「北水」財路,所以「唱高散貨」較為「大茶飯」的目標變成是「炒到股分進入『港股通』」,屆時便可吸納內地股民,令「雞棚」的獲利空間更大。
正如文章一開首指出,近日有行政會議成員向傳媒放風,透露政府「有好多嘢傾緊」,就像「懷胎十月」等待成果,包括將有更多內地及其他地區企業來港上市,股市在年底可望重拾升軌。姑勿論「有企業上市」和「股市回升」之間是甚麼邏輯關係,萬一新上市公司由「劣質化」演變成「妖股化」 ,寄望新股回勇恐怕只是痴人說夢,甚至可能賠上由幾代人辛苦建立的整個金融中心聲譽。
- 顏寶剛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