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专栏】:请别再在语文的伤口上洒盐
2014.01.27
中国大陆政治奇特之处,在于有任何政策公布,随时可以找到二、三、四、甚至五种以上解读。全世界都没有这个现象,几个封闭的极权政府除外。好像不久之前刚完结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算见到了公布,内容每只字都看得明白,凑拼在一起就意义全无。
「全面深化改革」-你想怎样理解都可以。无论怎样去变,都可以说是「深化改革」。这种中式政治的语言伪术,最是恼人。全面,也就是说没有先后缓急,也可以随时订出一个先后缓急,一切都是由当权的随当时的政治气候去解读。
甚么「市场化」、「国际化」,对不起,我真的不明白,没有市场,也不开放,大陆可以怎样市场化和国际化。以「利率市场化」为例,银行由管理到资金的指配,最重要是加上人民银行的回购操作,利率形成机制,尽其量都只可以说是模拟市场运作;可是谁都知道有买有卖有交易,不代表价格最终如实反映宏观经济状况。我不是单单针对中国,在货币政策这一环,世界各地政府的央行都有干预,规模也不会比人民银行少,只不过,中国银行和金融制度在封闭的环境下,造成的扭曲也更加明显。
银行体系的存款流到表外,说明了现在的利率不够市场化。为甚么现在的利率不够市场化?回到最基本的问题,尝试模拟市场运作,和真正的市场运作,是两回事。现在中央希望的不是市场化,而是更精准地模拟市场运作。资金不能自由进出,已经是第一重扭曲。银行背后有政府最终担保,是第二重扭曲。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错配,不是新的现象,在其他封闭的经济体,一样有类似问题。
我不知道为甚么那么多评论员盲目地迷信:共产党是不会让经济衰退发生。坦白讲,一个经济体越是规模庞大,就越难管理。试问世界上有那一个政府,会刻意让经济衰退出现。过去两年经济增长放缓,明显是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落后于其他对手,也落后于技术发展,其他的配套也没有发展起来,结果一步步地比了下去。可是,仍然有不少观察家迷信政府的调控,说是中央要控制通胀,所以要减慢增长。这种违反经济学常识的说话,我不知道为何可以一直被传扬开去。要是通胀的定义是「太多的钞票追逐太少的货物」,在不控制钞票的情况下,为甚么减少货物交易和服务,可以压抑通胀而不是令问题恶化。
另一个迷思,就是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取消外管,是一个明确目标。可是当资金没有进出自由,国际化究竟有甚为意思?说穿了,中央希望在境外做一个资金池,可以有人买卖人民币,以人民币做第三方的结算。可是,在境外拿著人民币的人,又未必可以用手头上的人民币到中国投资。这种不开放的国际化,究竟有甚么意义?
回到政策语意不清的问题。又以反贪腐为例。记忆中没有一个国家会开宗明义地容忍官员贪污吧?挂在口边说反贪腐严打,其实怎样去打,打谁,又有谁知?又或者说到底,反贪腐只是藉口,除异己才是真正目的?没有制度上减少官僚权力,提高管治透明度,完善法治,贪腐肯定会继续。我真的不明白,为甚么有那么多人认真去看待大陆的官话。
我不是一口咬定三中全会之后没有实质具体的改革,可以一众马屁精将含混不清的语言拿来咀嚼,实在是廿一现代世纪最大的笑话。拜托,不要过份解读好不好,当代左派对文字的蹂躏和侮辱够多了,请别再在语文的伤口上洒盐。(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