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評論】農曆新年的傳承


2015.02.19

中國人重視春節,以至我們會以為,外國人春節時的祝賀,是一種肯定。不過,我想指出,在儒家文化圈,即是包括了韓國,以及東南亞一帶,都有不同的人在慶祝春節。記得兩年前,我在美國過春節,一個甚具規模的購物商場內,也有慶祝春節的表演活動,不過,參加表演的不只是中國人,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要知道,農曆新年,其實是東亞不少地方的人共同的文化傳統。

中共宣傳喉舌《環球時報》指,世界各地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就連春節,也在世界越來越流行;由各國領導人到NBA及歐洲五大聯賽足球會的世界級球星,都紛紛發賀詞,又或者網上錄短片向中國人賀年,就連春晚都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向世界直播。

將重視農曆新年,說成是對中國人的一種肯定,背後反映了北京至今仍然有種需要別人肯定的情意結。假如說,每年在12月25日,羅馬教廷煞有介事地搶出來說全球都更重視基督文化甚麼的,那只是反映羅馬教廷的不安、不踏實。

話說回頭,農曆新年,究竟背後又代表了甚麼價值?在傳統農業社會,冬天農閒和春天之間,正是最適宜進行社會活動,家人聚首一堂的時節,所以,農曆新年也是團圓的時候。事實上,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傳統當中,也是在冬季家庭團聚。最佳例子,就是北美由感恩節到聖誕節這一個月的節慶。

時至今日,大多數現代人已經脫離了農家的生活,變成了都市人。我們仍然保留了過往的傳統文化,但在本質上,節慶的意義在改變中,也滲入了現代人資本主義生活的元素。最明顯的,就是在節慶時的消費活動;商戶的宣傳取代了家庭團聚的慾望,成為了節慶氣氛的最大推動力。

有人認為,這種改變是對傳統文化的破壞,就正如有不少虔誠的基督徒,認為商業化的聖誕節,對宣揚宗教有百害而無一利。不過,我個人認為,社會在改變,人的意識形態和習俗,也少不免會因此受到影響。真正關心傳統的人,更加要與時並進,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將自己所信的一套,活現出來。

春節所標榜的家庭價值觀,無疑在削弱當中,尤其在大陸。坦白說,北京高舉民族身份意識認同,只是虛有其表,沒有內涵。畢竟,傳統文化當中,人倫關係由下而上,個人修養是君子的首要任務,其次才是去管別人的事。可是,專制政權的利益,卻總是要破除這些最基本的人倫,要每個人都屈服於由上而下的國家機器,成為當中的一份子。事實上,專制主義下,在權力最上層者,個人品德和家庭社會關係,通常都是最違反傳統價值,這是古今中外都有的極權病。

我家四代都是移民,祖父輩由福建走到南洋謀生。在當地,華人生活得最好的日子,就是政權不管不理不欺壓,也在這個環境下,我們這些海外華僑,一方面認真地將傳統文化保留下來,但另一方面,也融入當地的環境。記得我在二、三十年前,每年都會回到印尼耶加達去過節,也是我一生以來最感受到傳統節慶氣氛的日子。

我這一代,也是有了下一代之後,才特別認真地對待節慶。移民到海外之後,我就更想認真地去將文化傳承下去。我知道,我的子女,未來會有他們的身份認同,不過,我肯定當中有些普世的核心價值,是不變的,會由他們流傳下去。(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