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富評論】反貪應針對制度而非權鬥

0:00 / 0:00

復活節長假期後,港股亦近乎奇蹟地復活起來。這是自去年9月初的一次小陽春之後,股市再度發力。10月滬港通之後,大陸股市亦忽然躍升。當然,中港股市轉旺,未必與滬港通有關,背後可能有更多因素,例如政府指揮投資基金和銀行信貸方針,都可以影響到資產市場的價格。

今次中港股市的升浪,也令我想起2007年7月至10月那次股瘋。其時,也是上海股市先在短時期內急升,到了8月傳出將會在天津作試點,推行所謂的港股直通車。接下來的六個星期,港股升逾兩成多,每天的成交動輒過千億。最後,港股直通車沒有開車,而中港股市的泡沫也一起爆破。

股市泡沫的出現,往往都是由於某種外來因素的轉變,尤其是政策上的轉變;而後來的爆破,則大多數因為政策再生變數,或者是政策本身有嚴重缺乏,不能持續。

政府官員不會知道市場的未來走向,不過他們肯定會比一般老百姓更早知道政策的時機;甚至應該說,政策根本就是由他們去制定,所以經濟官僚手上掌握了極龐大的利益,這是常識。

這邊廂,中港股市正在歷史重演,那邊廂在大陸的官場,最新一名因涉嫌濫用職權謀取私利被中紀委調查的,叫做戴相龍。

戴相龍曾任人民銀行行長、天津市長以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早在上年《紐約時報》揭發戴相龍女婿車峰及其親屬,透過操控一間叫鼎和創業投資公司,在2002年11月收購海通證券的大量股權,到2007年股市最狂熱之時,海通證券在上海上市,鼎和所持有的股權已經值約10億美元。與此同時,鼎和在2002年亦購入之平安保險的股份,到2007年價值已飆升31億美元,最初車峰等人付出的只是5,500萬美元。

假如以上案件在香港審理,檢控一方要找出證據去肯定車峰從戴相龍身上,得到外界不能得到的消息;事實上,這種內幕交易案,在世界各地都有,不是甚麼新鮮事。審判戴相龍,就一定要證明他本人在過程當中收授利益。從前,在瑞士開一個銀行戶口就是,現在銀行保密法已經形同虛設,要在這方面舉證,應該沒有難度。不過,既然涉嫌以權謀私者是官僚權力機構高層,自然懂得在法律的灰色地帶轉空,例如透過可靠的親屬去進行交易,又或者所得的都是延後利益。所以,就算在法治精神尚算嚴謹的香港,處理反貪案的執法機關也經常用上法理以外的手段,例如透過向傳媒透露案情,又或者向被調查者施以精神虐待;嚴格來說,執法機關這些行為,都在損害法治。當然,在大陸這種極權國家,為了定案無所不用其極自然不在話下,而立案的背後往往也帶有政治動機,目的只是找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進行權力鬥爭。

假如是真心想取締以權謀私的現象,針對目標不應該是人,而是制度。沒有權,就謀不了私。貪官處處的地方,通常都是將太多的權,不必要地交到官僚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