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评论】爱国变害港,切勿跟车太贴


2018.11.22
杜耀明.jpg  
 

特区政府急不及待,严辞驳斥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及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指责,一派政治正确,内容却空洞无物。很不幸,这些来势汹汹的声明,是表态多于澄清,不但是香港大陆化的又一明证,不小心处理,更随时会帮倒忙。

正当中美贸易战僵持不下,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及安全审查委员会」又提出新挑战。该会近日发表年度报告,批评香港高度自治不断萎缩,因此要求美国政府认真评估是否需要撤销香港(有别于大陆)的独立关税区地位,以免卖给香港的敏感科技结果落入北京手上。

面对质疑,特区政府和特首的取态不是释除疑虑,而是近乎本能反应的还击。特区政府批评报告的指控失实而且结论偏颇,又指美国国会不应干预香港内政。特首林郑月娥又补充,斥责该会戴有色眼镜看香港与北京的关系,并声言美国从对香港的贸易中得益良多,若取消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是损人累己的做法。

政府的答辩是我对你错的表态文章,根本是答非所问,没有对应美方的三大核心问题。首先,自习近平上台以来,北京在言词上强硬,宣布拥有香港的全盘治理权,甚至表示《中英联合声明》已成历史,究竟香港享有的高度自治还剩多少,「一国两制」下的香港与内地城市有什么区别?

其次,近年的发展是中港之间的区隔逐渐减少,走向融合,如大湾区的规划当中,香港与湾区之间在物流货运究竟是全面畅通无阻,还是设有互不从属的地域关卡?又如在九龙高铁总站内实施一地两检,容许中国在站内设立边防区,执行大陆法律,特区政府如何杜绝有人把敏感科技运进中方边防区?再如河套区科学园,强调两地科研合作,成果共享,来自美国只供香港运用的敏感科技,又能否运到园内,供两地的科研人员使用?

其三是特区不断削弱制衡其权力的种种力量。一是取消立法会参选人和当选人的资格,此例一开,是否代表政府可以筛选立法会议员?二是赶走金融时报编辑马凯,是因为他不顾特区政府和中联办的「忠告」,坚持香港外国记者协会主办港独论坛,是否代表不听话的外国记者便不能留驻香港?本地新闻界自我审查情况严重,该委员会看来无法寄望他们有效监察特区政府,但外国记者也要通过政治审查,是否连国际社会的媒体监察力量也要堵住?如果是,这跟其他大陆城市有何分别?

加上特区政府拒绝引渡美国的通缉犯,而北京亦不让美国军舰过港停留,亦使美方心起疑惑,究竟香港是否今非昔比。如果特区政府珍惜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也重视美国现行对香港有别于大陆城市的特殊政策,就应该谨慎从事,要求辩白。若相信道理在我方,该以详尽事实耐性解释,并且直接游说该委员会,何须急于一时,而且声色俱厉,大搞「咪高峯」外交?口口声声指责他人失实、偏颇、带有色眼镜,究竟报告在哪里失实,在哪里偏颇,特区政府和林郑都没有具体解释,如果表态是一时冲动,事后亦可以理服人,何以半字说明也没有?

遗憾的是,特区政府讲立场不讲道理,行的是强国外交「不欠谁,不求谁,更不怕谁」的一套,却彷佛不明白,美国对港销售高科技的限制政策,是按其国策要求行事,不管特区政府喜欢不喜欢,这确实是美国的内政,而其内政也不是不可以参与(不要说干预),但必须以当地的游戏规则进行,如外交途径、政治对话、商界游说等等。大声批驳对手,甚至指责他们干预香港内政,不仅贻笑大方,更是于事无补。除非特区政府异想天开,误以为咒骂总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使美国国会「痛改前非」,回心转意?

眼下的香港建制派之中,正充斥着这类急于政治表忠,却昧于分析形势,更拙于沉著解决问题的政治人物。有些把中美贸易战与独立关税区的争议混为一谈,有些直指美国此举是政治讹诈,但正当这批人对美国处处亮剑、紧张兮兮之际,北京宣布让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列根号」访港停泊,反映北京释出善意,对今次中美争议仍有斟酌斡旋的馀地。

奉劝林郑及有关人等切勿跟车太贴,否则弄得自己焦头烂额事小,若因此误了国计民生,就大大不妙了。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