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十九大上做了個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政治報告。報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外交領域,這個新時代是“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時代。對此,中國官媒自吹自擂,稱習總書記的說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而外媒稱,習近平的大國外交及其全球野心引發憂慮並遭到抵制。
習近平的全球野心由來已久。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使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是習近平醞釀數年的思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說︰“習近平的積極外交政策主要源於他自身的志向、信念和戰略要求。”他在剛上台時,國內一些國際關係學者認為,新領導層在外交方面,應會延續以前的政策,不會特別積極。但習在外交上的新戰略和主動出擊的大動作讓專家們很快跌破了眼鏡。
習近平的“大國外交”戰略最早披露於2012年。他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問美國時表示,“努力把兩國合作伙伴關係塑造成21世紀的新型大國關係”,中國應推動與美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對此反應冷淡,主要是因為中國方面提出的“新型大國關係”中的“核心利益”邊際不清。
2013年“大國外交”戰略成型。根據3月20日《朝鮮日報》報道,2013年3月,中共正式確立了“大國外交”路線,並構建以美中關係為中心的習近平式“大國外交”。習的外交智囊王滬寧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據知情人士說,習與王滬寧的觀念相似,兩人一方面欽佩美國,想學習美國長處,另一方面支持共產黨壟斷政治權力,只在國內進行有限改革。這個“大國外交”將擺脫以鄰國和經濟為中心的外交路線,立足世界謀求中國的利益,同時承擔國際義務,即“國際責任中國化”。
2014年11月,習近平就外交政策對領導層發表公開講話,並進一步提出,讓中國夢走向國際舞台。他說,中國目前不斷發展壯大,要善於駕馭世界危機,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機遇;“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中國要把注意力放在推動自身朝著贏得“國際地位”的目標努力。習近平自從上任以來,就不厭其煩地談他的中國夢,在2014年的講話中,他表示,現在是時候讓中國夢走向國際舞台了。
中國的國際關係專家們總算看懂了習近平的全球野心,認為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就是習近平為當代中國標注的歷史新方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上個月刊文說,中國未來的外交政策,將圍繞國家偉大復興這一主題,圍繞保障復興的進程來展開;以中共十九大為新的起點,中國將續寫尚未完成的大國外交使命,實現中國外交從“地區大國”向“世界大國”的重要轉變。
應當說,習近平的政治運氣相當不錯。幾年前他就認為,美國作為冷戰結束後唯一超級大國的局面即將終結,而特朗普的當選無疑給了他史無前例的大好機會。特朗普退出對全球化、自由貿易與氣候變化的領導權,讓習近平以全球第二大的經濟實力及其外交戰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在世界舞台上扮演前所未有的領袖角色,並試圖影響其他國家。這使得習近平的全球野心空前膨脹。
但習近平實現他的全球野心,並不總是順風順水。西方一些國家已經對中共的出格做法感到反感並抵制。《紐約時報》10月23日刊出Jane Perlez的文章“習近平力推大國外交,全球野心引發憂慮與抵制”。文章稱,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國的一些做法遇到了強烈抵制。譬如鼓勵中國商人參加當地政治競選,招募中國學生在教室裡宣傳中國政策,動員當地的中文媒體與中國官方媒體進行合作報道等。
澳大利亞情報機構主管劉易斯(Duncan Lewis)警告說,中國的做法“對我國主權、國家機構的廉潔和公民權利的行使構成威脅”。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梅德卡夫(Rory Medcalf)表示︰“中國的一黨政權正在試圖影響澳大利亞的選擇,它的手伸得太長了。”
一黨專制試圖影響世界並領導世界,西方國家對此已經有所警惕。習近平的全球野心“正在路上”,它能否實施,能實施到什麼程度,且讓我們密切觀察。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