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天下"是反右前夕《光明日報》總編儲安平委婉批評毛澤東的用語,毛澤東為此"一連幾天沒睡好覺"。但在文革期間,這個黨天下和毛的家天下傾向相比,竟然顯得小巫見大巫。
有一種說法認為,毛澤東發動文革的動機,就是要謀取家人傳位。關於這方面的證據,目前廣為流傳的有這樣幾條傳聞。一個是《張玉鳳:毛澤東的臨終遺命》文章。文中講到,"主席在1976年7月15日,曾召見毛遠新、華國鋒、江青、汪東興和她本人,提出毛後政治局常委班子名單,毛遠新、汪東興、張玉鳳作記錄。名單順序為:毛遠新、華國鋒、江青、陳錫聯、紀登奎、汪東興及張玉鳳。"根據《炎黃春秋》幾篇文章的考證,毛遠新、汪東興、張玉鳳對這則傳聞,都予以否認。不過筆者認為,即便毛遠新、汪東興、張玉鳳都否認,也不能對文中提到的常委班子名單證偽,因為這三人很可能出於共同的動機,即保護毛澤東的名聲。
另一個傳聞是最近在網上風靡一時的姚文元回憶錄。姚說:毛澤東曾多次提及身後班子的名單:黨主席,江青;總理,華國鋒;人大委員長,王洪文或毛遠新;軍委主席,陳錫聯;毛還將這一名單,詢問了政治局委員們的意見。姚文元的說法和傳聞中張玉鳳的說法,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的。但是姚的回憶錄是否屬實,是個問題。
第三個傳聞是當年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寫的回憶毛澤東的書,該書成稿後,被中央審查刪除了部分內容。據傳,其中一部分是這樣寫的:1976年2月3日,中央發出文件確定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後,當天晚上主席問汪東興、毛遠新、張玉鳳和我:"人事安排一步,下一步我駕崩了,誰來當主席?"沉默了一段時間,汪東興說聽主席安排,我們照辦。主席說:"在問你們,不要說我太獨裁。"大家還是沉默著。毛遠新先開口:"江青、華國鋒、王洪文以及汪東興、紀登奎。"主席加了陳錫聯的名。
盡管這些傳聞的真偽有問題,但毛澤東在文革中的家天下傾向,卻是不容爭辯、不容否認的。毛對江青、毛遠新等家人的信任、重用與縱容,就是最過得硬的證據。對此,《歷史決議》有專門闡述。
毛的重用和縱容家人,被一些老干部看在眼裡,感受在心裡。羅瑞卿兒子羅宇在他的《告別總參謀部》一書中提到朱德的感受。他說他文革後期陪同劫後歸來的父親去見朱德,朱的身體已經不好了,頭腦還清楚,對羅發牢騷說:"你看現在,成什麼樣子,這麼大的國家就一家子管了?"朱德雖然一直對政局保持沉默,但內心對毛重用江青、毛遠新非常不滿。朱德的牢騷絕非難鳴的孤掌,它代表了毛澤東的一些親密戰友對毛搞家天下的不滿。
但是,有人提出這樣的悖論:如果毛澤東真的想讓江青和毛遠新接班,為什麼最後讓華國鋒擔任黨中央主席和總理;如果不想,為什麼給這二人以最大的權力,授予他們在黨內呼風喚雨的地位?
這或許可以解釋為,毛澤東對他自己身後接班人問題的考慮,實際上處於一種相互對立的矛盾之中。毛希望江毛二人接班,但深知如果強行推出扶不起來的太子和四面樹敵的夫人接班,可能最後要搭上自己在中共黨史中的聲譽和地位。據李銳回憶,毛在廬山會議期間,曾對他和周小舟等人說,"自己常是自己的對立面,上半夜和下半夜互相打架"。自己和自己打架的結果,毛澤東選擇了兩害相權取其輕。
因此,我們可以說,十年文革是毛搞家天下的嘗試,但他沒有成功。最後,他孤零零地死去,而受他重用和縱容的家人們,很適合套用一句文革時最時髦的杜甫詩,"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