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改革已死」幾成社會共識?——談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與退(下)


2018.10.03
com1003.jpg 【未普評論】「改革已死」幾成社會共識?——談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與退(下)

本篇從三個角度看「改革已死」是否成為社會共識: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外貿體制改革和思想解放。

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私營企業成長,但是最近五、六年出現了明顯的國進民退,民營企業目前面臨史無前例的困境,很多民營企業家感嘆日子難過。改革在這方面會不會也瀕臨死亡?值得關注。

進入2018年元月以來,輿論環境對民企很不利。人民大學教授周新城在中共理論陣地《求是》網上刊登鼓吹「消滅私有制」的文章,吳小平發表宏論,稱私營經濟到了退場的時候,邱小平進而言之,「黨要領導工人共同管理民企、共享民企發展利潤」。一位前中國國企高管、後來成為某民企掌門人說了一句真話,十九大以後,政府一直在收權,這是因為「執政黨相信公有制」。

這種「相信公有制」的政策對民營企業很不利,導致他們難以進入只有國企才能進入的很多行業,難以取得只有國企才能拿到的低息貸款。今年甚至出現國企接盤民企的現像,據中國財新傳媒的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已經有近20家上市公司引入了國有資本。在已經完成的9個案例中,國有資本共出資超過62億元,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一些國企開始往民企派領導。雖然中國政策上強調不得對民企歧視,但事實上是歧視的。所以很多企業過不下去了,尋找國企做庇護傘。這種國進民退是經濟體制改革和企業制度改革的大倒退。

上世紀八十年代經濟改革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外貿體制改革。這個改革從1979年開始,經過簡政放權,縮小指令性計劃,下放外貿經營權,建立外貿承包經營責任制,實行自負盈虧,改革進出口商品經營體制,改革外匯體制,調整出口退稅政策鼓勵出口,大幅降低關稅稅率和非關稅壁壘等等。這些改革為中國在2001年進入WTO而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對外貿易從巨額赤字轉為巨額盈余創造了條件。

但是中國的外貿體制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依然留有一條保護主義的尾巴。為了進入WTO,中國承諾健全市場體系,但十五年之後,一些重要承諾並沒有兌現,特別是在金融、通訊、汽車等產業方面,至今仍然被中國政府以數量巨大、範圍廣泛的補貼和低息貸款等進行保護。在服務貿易、互聯網和影視業中對外資企業依然實施限制政策。鑒於此,美國、日本和歐盟都認為中國沒有履行入世時的承諾,而且認為中國政府在2025年發展計劃中對高科技產業的支持與補貼,對美歐企業很不公平。這是引發美中貿易戰的根源。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思想理論界空前活躍,一場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在中共內部和整個社會引發巨大反響。這場討論對毛澤東的封建家長式統治、「兩個凡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等進行反思,掀起一場現代啟蒙運動。在這場現代啟蒙運動中,胡平的「論言論自由」、魏京生的「第五個現代化」及任畹町的《中國人權宣言》等,雖然後來被中共打壓,卻成為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標誌性符號。

而現在特別是最近五、六年以來,中國思想界和理論界受到空前打壓,執政當局意識形態全面左轉,在這方面,可以說改革已死。習近平剛上台時,中國社會還處於一個大抵寬鬆的輿論環境。但2013年出台的「七不講」和「8.19」講話,嚴厲處置了那些當局收買不了、與黨離心離德的知識分子,給他們扣上「反動知識分子」的帽子,指責他們對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政權造謠、攻擊、污蔑。當局的這些舉動使思想界、理論界和知識界,及黨內一些主張碎步前進的開明派非常失望。杜導正說,如此公開地鉗制言論,是江澤民時代以來,二十年都沒有的;這麼搞下去,國家要出大事。

這些檢討與反思顯示,中國改革開放在習近平治下進少退多。在政治領域,改革早已死亡,甚至退回到改革以前。在經濟領域,國進民退正在吞噬改革的成果。在思想領域,意識形態全面左轉已嚴重窒息了整個社會。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相關閱讀: 【未普評論】「改革已死」幾成社會共識?——談中國改革開放的進與退(上)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