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習近平上台,海內外對第五代新政就眾說紛紜,一度傳出習近平會有大動作,於是各方又紛紛猜測,是不是要平反六四,是不是要釋放劉曉波,是不是會對趙紫陽有新的結論和歷史評介,是不是要放寬對海外異議人士入境的限制,是不是會對國內維權人士給予更大包容等等。
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項預測得到應驗,於是人們又以為,習近平在五年之內不可能有實質性大動作,五年之後,當7常委中5人退下,習近平才會真正亮劍。這些說法其實寄托了各方期許,但這些善良願望在這個中國特色的體制裡,很難不落空。
從正常思維出發,解決上述這些事件,對國家形像,對執政黨的形像都會產生正面效應,但共產黨的思維卻不一樣,一切有損黨和專制體制的事情都絕對不會考慮,何況這裡還涉及到黨內的所謂"團結"問題,因為極力反對這樣做的黨內勢力依然強大,他們不能容忍已經被顛倒的歷史重新顛倒過來,從而使得他們淪為歷史的罪人和醜角。
這裡要說一說美國政府對《排華法案》的國家道歉及對中國的意義。美國《排華法案》訂立於1882年,對華人有諸多不平等限制,比如華人不得入籍;不得選舉;不能置產;婚後不能帶家眷入境等等。它甚至不是根據原國籍,而是針對一個特定的族群。
《排華法案》背景很復雜,種族歧視固然顯而易見,也有美國政治鬥爭糾葛,更有大清帝國的無能軟弱。本來國會在1878年就通過了這個歧視法案,卻被當時的海耶斯總統否決。然而四年後法案卷土重來,再被第21任總統切斯特.艾倫.亞瑟否決,認為法案對華人諸種限制的20年時限太長。國會馬上協調修改法案,將時限訂為10年,1882年5月6日,亞瑟總統簽署成美國法律,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的由來。
然而美國朝野對《排華法案》強烈批評的聲音一直未平息,共和黨參議員霍爾稱這部惡法"簡直就是人種歧視的合法化",這位參議員是著名的反蓄奴主義者和反帝國主義者。工會團體中的"世界工人"組織對《排華法案》始終都持堅定反對立場。但這個惡法還是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結成反法西斯同盟國,才於1943年廢止。
2011年美國首位華裔女眾議員趙美心發起聯署"排華法案道歉案",得到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布朗和加州參議員范恩斯坦全力支持,終於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分別由參眾兩院通過,肯定華人對國家的貢獻,並向全體華人就當年的錯誤法案道歉。"排華法案道歉案"的通過,即為正式的國家道歉。
應該指出,在"排華法案道歉案"通過之前,美國的民權人士和華人團體為此進行了長期的抗爭,在一個民主憲政的國度,民間社會對國家的監督和制約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所有族裔人民都不認為他們的社會是完美的,所以要運用自己的公民權利監督政府的操作,並且參與推動社會進步的各種改革。
美國已為《排華法案》正式道歉的今天,人們更加認識到,在民主政體之下,國家知錯認錯不會成為政治負擔,反而能提升國家形像,用現在中國時髦的政治語彙來說,是釋放出"正能量"。然而不幸的是,專制政體很難卸下歷史包袱,以為這樣才能保全維護黨國顏面,於是包袱越背越重,這其實是國家的不幸。
現在習近平擺出的姿態是以鄧小平為師,而鄧小平文革後復出有過不少大動作,比如給地主富農全部一風吹摘帽,以及給絕大部分右派分子"改正",這在當時是一種"大赦天下"的政治姿態。但鄧還是堅持認為反右運動是必要的,只不過擴大化了,所以特地留下幾個右派不予平反,以保存共產黨的面子和權威。
習近平上任後宣稱"共產黨應該容忍尖銳批評",那麼給所有右派徹底平反,恰好成了習近平新政最應該和最容易做的一件事,至少當年和反右運動有關的中共領導人已全部去世,甚至連五十多萬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大都作古,習近平給右派平反,在黨內幾乎沒有阻力,在社會上卻能收獲"正能量"。但習近平會這樣做嗎?如果連這都做不到,又怎樣體現他所說的"共產黨應該容忍尖銳批評"呢?
自從習近平上台,海內外對第五代新政就眾說紛紜,一度傳出習近平會有大動作,於是各方又紛紛猜測,是不是要平反六四,是不是要釋放劉曉波,是不是會對趙紫陽有新的結論和歷史評介,是不是要放寬對海外異議人士入境的限制,是不是會對國內維權人士給予更大包容等等。
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項預測得到應驗,於是人們又以為,習近平在五年之內不可能有實質性大動作,五年之後,當7常委中5人退下,習近平才會真正亮劍。這些說法其實寄托了各方期許,但這些善良願望在這個中國特色的體制裡,很難不落空。
從正常思維出發,解決上述這些事件,對國家形像,對執政黨的形像都會產生正面效應,但共產黨的思維卻不一樣,一切有損黨和專制體制的事情都絕對不會考慮,何況這裡還涉及到黨內的所謂"團結"問題,因為極力反對這樣做的黨內勢力依然強大,他們不能容忍已經被顛倒的歷史重新顛倒過來,從而使得他們淪為歷史的罪人和醜角。
這裡要說一說美國政府對《排華法案》的國家道歉及對中國的意義。美國《排華法案》訂立於1882年,對華人有諸多不平等限制,比如華人不得入籍;不得選舉;不能置產;婚後不能帶家眷入境等等。它甚至不是根據原國籍,而是針對一個特定的族群。
《排華法案》背景很復雜,種族歧視固然顯而易見,也有美國政治鬥爭糾葛,更有大清帝國的無能軟弱。本來國會在1878年就通過了這個歧視法案,卻被當時的海耶斯總統否決。然而四年後法案卷土重來,再被第21任總統切斯特.艾倫.亞瑟否決,認為法案對華人諸種限制的20年時限太長。國會馬上協調修改法案,將時限訂為10年,1882年5月6日,亞瑟總統簽署成美國法律,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的由來。
然而美國朝野對《排華法案》強烈批評的聲音一直未平息,共和黨參議員霍爾稱這部惡法"簡直就是人種歧視的合法化",這位參議員是著名的反蓄奴主義者和反帝國主義者。工會團體中的"世界工人"組織對《排華法案》始終都持堅定反對立場。但這個惡法還是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結成反法西斯同盟國,才於1943年廢止。
2011年美國首位華裔女眾議員趙美心發起聯署"排華法案道歉案",得到馬薩諸塞州參議員布朗和加州參議員范恩斯坦全力支持,終於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分別由參眾兩院通過,肯定華人對國家的貢獻,並向全體華人就當年的錯誤法案道歉。"排華法案道歉案"的通過,即為正式的國家道歉。
應該指出,在"排華法案道歉案"通過之前,美國的民權人士和華人團體為此進行了長期的抗爭,在一個民主憲政的國度,民間社會對國家的監督和制約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所有族裔人民都不認為他們的社會是完美的,所以要運用自己的公民權利監督政府的操作,並且參與推動社會進步的各種改革。
美國已為《排華法案》正式道歉的今天,人們更加認識到,在民主政體之下,國家知錯認錯不會成為政治負擔,反而能提升國家形像,用現在中國時髦的政治語彙來說,是釋放出"正能量"。然而不幸的是,專制政體很難卸下歷史包袱,以為這樣才能保全維護黨國顏面,於是包袱越背越重,這其實是國家的不幸。
現在習近平擺出的姿態是以鄧小平為師,而鄧小平文革後復出有過不少大動作,比如給地主富農全部一風吹摘帽,以及給絕大部分右派分子"改正",這在當時是一種"大赦天下"的政治姿態。但鄧還是堅持認為反右運動是必要的,只不過擴大化了,所以特地留下幾個右派不予平反,以保存共產黨的面子和權威。
習近平上任後宣稱"共產黨應該容忍尖銳批評",那麼給所有右派徹底平反,恰好成了習近平新政最應該和最容易做的一件事,至少當年和反右運動有關的中共領導人已全部去世,甚至連五十多萬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大都作古,習近平給右派平反,在黨內幾乎沒有阻力,在社會上卻能收獲"正能量"。但習近平會這樣做嗎?如果連這都做不到,又怎樣體現他所說的"共產黨應該容忍尖銳批評"呢?(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