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都吃包子,習近平“親民”,駱家輝“作秀”?
2014.01.01
近日,習近平到北京月壇慶豐包子鋪吃包子,用21元買了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這頓20分鐘的包子餐,引起了官媒和網民的熱議。
應當承認,習近平和胡錦濤的行事作派相差真的很遠。胡錦濤一離開事先安排布置和彩排預演,便不知道說什麼做什麼。而習近平微服私行吃包子,即興的成分很大,因為並沒有官方媒體在現場攝影拍照,網絡的視頻都是包子店顧客上傳的。
習近平這種即興發揮,非常符合紅二代的性格。即使他事先已有心去做這樣一出親民秀,不讓通知官方媒體,那也只能是出自習近平自己的決定。不過黨的喉舌雖然錯失了第一線的報道,事後的阿諛諂媚卻讓人倒盡胃口。《人民日報》對習總書記的包子餐是這樣渲染的:“沒有長槍短炮的攝像機、沒有左擁右簇的隨行者,自己排隊埋單、自己端盤找座、就餐堅持‘光盤’……”《環球時報》發社評說:“這個舉動客觀上散發的‘聯系群眾’意義,不僅大而豐富,而且是不可取代的。這樣的聯系群眾,中國需要,人民喜歡。”
說起來,中國的確需要,人民的確喜歡,不過這種作派早被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搶了頭彩。駱家輝曾在成都和美領館同事到夫妻檔吃川菜,在北京和訪華的副總統拜登在鼓樓姚記炒肝店吃炸醬面和包子。同樣是吃包子,在官媒的嘴裡,習近平是“親民”,駱家輝卻是“做秀”、“表演”。
不僅如此,官媒還對駱家輝發起猛烈攻擊。他們說,駱家輝的一系列表演都是展示給中國人民看,“暴露了美國以華治華,煽動中國政治動亂的卑鄙用心”:是“為美國收攬中國民心,強化中國民眾崇洋媚外的奴性,進而分化中國的意識形態,才是這位華裔大使的如意算盤”。《環球時報》就指斥駱家輝“大大超過了一個大使本應扮演的輿論角色”,“以巧妙的方式干預中國輿論,增加中美之間新的誤解和懷疑”。
這些喉舌給習總書記的包子秀大唱贊歌時,一點也沒有覺得不好意思。更可笑的是《人民日報》所謂“自己排隊埋單、自己端盤找座”的造句,就像某某領導人“親自”作出“重要指示”的黨八股語彙一樣令人匪夷所思。誰想像得出來,不“親自”的指示該是什麼指示,更想像不出,不“重要”的指示該是什麼指示。難怪網民在包子秀報道後面跟帖發揮,習總書記還“親自吃包子”,“親自夾菜”、吃完大概還“親自上廁所”,就算不去廁所,也“親自上車離開”,雲雲。
說到“人民喜歡”,看看駱家輝在中國的口碑就明白了。他在中國的聲望,遠遠超過他在美國的人氣。說到“中國需要”,應該說腐敗糜爛的中國官場需要這種早就失傳的價值觀,同時中共喉舌媒體也更需要革新陳陳相因的黨國話語。中國老百姓從官方媒體的造句裡才得知,現在當官凡是“親自”的都是一種歷史進步。以前皇帝越是“重要”的指示,就越不是“親自”的,它必須由太監尖銳高亢的嗓子去宣讀聖旨。《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之類,就是這類太監。
謝天謝地,“親自”這兩個字終於開始走下官壇。但那不是習近平的功績,而是在南京“親自”打傘和“親自”逛街的德國總理默克爾,還有訪華遇雨“親自”打傘的奧巴馬,在成都“親自”點菜和涮火鍋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黑頭髮黃皮膚的駱家輝。現在駱家輝即將卸任駐華大使,不知是否像中國網民調侃的那樣,他被霧霾逼走了。不管原因是什麼,駱家輝所傳達的“正能量”,不會在中國大地上輕易消失。習總書記吃包子記,就讓中國人更加牢記駱家輝。(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