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前夕,李娜再度摘下網球"大滿貫"頂級賽事澳大利亞公開賽的女子單打冠軍,為國人增添了春節喜氣和津津樂道的談資。李娜在澳網上的摘冠感言,直率、感性、俏皮、幽默,她不但是澳洲觀眾和媒體的寵兒,也深受國內球迷和網民的擁戴。只不過,李娜載譽歸國,在官方安排的種種慶功儀式和活動中,李娜一改在自由世界所表現出來的自由活潑,從神采飛揚、妙語連珠變成表情木訥、冷淡。
李娜從來就不是體制內的乖寶寶,更不是官方媒體的寵兒,過去,中國體育總局官員就多次指責李娜言行不端。國家網球主管官員孫晉芳就幾次抨擊李娜"思想水平不高,道德素養和責任感、使命感差";"以她的素質不可能代表中國"。這後一句倒是說得沒錯,李娜本來就不代表中國,她也不願意頂戴著國家的名義去打球。
李娜剛出道就是天才少女,曾拿下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單打冠軍,但在國家隊內毫無進步。於是十幾年前李娜就毅然退出體制,自己請教練和簽贊助商,成了單干戶。她第一次打入澳網決賽,在決戰前夕她接受采訪說:"不要說我為國爭光,我是為自己。"後來在法國公開賽奪冠,她被國內記者問到:"這是不是一次中國的勝利?" 李娜答:"中國?是不是有點大?今天算是我夢想成真的一天,但如果說是中國的勝利,有點太過了,太大了,我承受不起。"有一次李娜輸給排名比自己低的球手,國內記者問她怎麼向球迷交代,李娜回應:"我應該向他們三跪九叩嗎?"這個電視片段播出,官方媒體一片討伐。
這次李娜在澳洲凱旋歸來,拒絕上春晚,謝絕地方的慶功宴會。她勉為其難地和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握手,對湖北體育官員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這和她在澳網上應對媒體的表現有天淵之別。李娜萬般不情願地接過湖北省獎勵的80萬元,這張照片在網上瘋傳。以前李娜奪得法網冠軍,湖北省政府獎勵的60萬元,她全部捐給了老人院。這次的80萬元,她也一樣不會領情。在澳網奪冠只感謝自己的教練、團隊、贊助商、丈夫,而不開口感謝黨和祖國的李娜,對自己被迫去為黨和政府裝點門面十分厭惡,按照她的性格,這些感受都清楚地擺到了臉上。
以前一直對李娜諸多挑剔和指責的大媒體,比如《人民日報》之類,這次暫時未口出惡言。但是事關省政府和官員的面子,湖北地方媒體忍不下這口氣,那些吃黨飯的文棍就質問李娜"自我無限膨脹","擺臭臉耍大牌"。誰知道網民一邊倒地支持李娜,反問這些官媒道:"李娜父親去世,孤兒寡母債務纏身時,膝蓋積水沒錢手術時,你沒有發怒,現在澳網奪冠,沒有一臉幸福狀地配合領導演習,你x的就發怒。" 其實這些領導接見和頒獎的把戲,十幾年前李娜就一語道破:"你們這些領導和教練讓我出成績,不就是要升官發財分房子嗎?"
對李娜的表現,美國《時代》雜志駐北京記者畢菡娜(Hannah Beech)1月28日發文"中國的網球冠軍給中國的統治者發了一個刁球"。文章指出:"李娜和許志永都是鬥士,但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方式來跟中國當局的荒誕和僵化作鬥爭。"
記得美國華裔球員張德培於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殺次日摘下法網男單桂冠,他的獲獎感言是"願上帝保佑中國人民"。 這種人道情懷不僅來自一個十七歲的青年,來自一個基督徒,更來自人類正常質樸的感情。很多年後,李娜在六四忌日這天奪得法網女單桂冠,她也被記者婉轉地提到六四問題,李娜回答:"我只是個打網球的,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李娜當然沒有義務回答政治問題,她的婉轉回答和彈鋼琴的郎朗形成鮮明對照。郎朗在聽眾請求他為六四亡靈彈奏一曲《風中之燭》時,竟然當場拂袖而去。
人們很難知道李娜有什麼明確的政治立場,但她只有在有自由的地方才能煥發出光彩和親和力,而她凜若冰霜的面孔,本來就是擺給沒有自由,也不允許人有自由的那個體制看的。李娜的獨立獨行及其存在的意義,更被全國網民放大為自由和叛逆的像征。(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評論 https://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