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溫家寶說起,論個人形像和公關技巧,溫家寶要好於木訥平庸的胡錦濤,也有別於政治局裡那些徹底“黨化”的面孔和腔調。最近兩會上溫家寶的“讓人民更幸福更有尊嚴”和“公平正義比陽光更有光輝”這兩段語錄,就是典型的溫氏公關語言。然而,只要對照溫家寶歷次兩會的言論,就可以發現,他每一次政府工作報告都說要解決社會分配的公平正義,農民問題,醫療問題、房價問題,教育問題,等等。無不言之鑿鑿,而且充滿無產階級革命感情。
這次兩會老調重彈,除了公關和煽情,沒有任何實質意義。胡耀邦的兒子胡德平一年多前就在《南方周末》上發表文章,指出“30年來,我國GDP增長67倍,但人均國民收入只增長12倍,國家的公益性支出也很不理想,無論怎麼說,這種比例都不能認為是協調的。”
胡德平說的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尊嚴”、“公平”、“正義”問題。什麼是公益性支出?就是社會保障。中國原先就很脆弱的社會保障制度,早在朱镕基時代就崩潰了。當世界掀起金融海嘯之際,中國的現實卻是黨產國庫積累太多,外彙儲備超過兩萬億美元。這並非是值得自豪的好事。但金融海嘯畢竟是一個契機,中國政府應該趁機把空喊許多年的“振興內需”落到實處。但政府依然不肯“普降雨露”,把錢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而是參照朱镕基上次應付亞洲金融風暴的老辦法,把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再次錯失建立保障制度、推動社會改革的良機。
海外學者鄭永年早就批評:“中國的社會改革需要錢,中央政府有大量的錢,但是花不出去或者不想花出去,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現在溫家寶又在兩會大談什麼幸福、尊嚴、公平、正義,說那是空話廢話已算客氣,根本就是假話!
比起其他同僚,溫家寶的假話說得比較有人情味,但並不能改變這些話的“假冒偽劣”性質。比如溫家寶很喜歡拿八十高齡的老母親來烘托氣氛,他說母親教導他“要用心來說話”,“對人要真實、真情、真摯、真切。”溫家寶真記住了這些家訓了嗎?趙紫陽被軟禁15年,溫家寶像害怕瘟疫一樣避開和趙有關的人和事。趙家多次投訴富強胡同的生活和醫療問題,而主管這些事務的機關,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溫家寶直接領導的。直到趙紫陽幽囚至死,還不能入土為安。溫家寶對老上司趙紫陽的態度用“冷酷”來形容會顯得過重,用“冷淡”則太輕。
溫家寶和網民在網上交流時,說老母親因為在電視上看到他在劍橋演講台上被人扔鞋,就突發腦溢血。這是令人難過的事,不應該再去傷害她老人家。問題是溫家寶貴為國家總理,是公眾人物,他的家事也是公眾話題。溫家寶大概忘記了上次春節他曾經說過,母親“雙目幾近失明”,而劍橋扔鞋一幕,連視力很好的電視觀眾,都要看幾遍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再說,老母親既然“雙目幾近失明”加上腦溢血,何以溫家寶在過去八年中竟沒有回家跟母親過年?大家都知道北京和天津的距離有多近!
溫家寶的家事和說話風格,並不是這篇評論討論的要點,但溫家寶在兩會重申自己講了無數次的許諾,讓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嚴”,“公平正義比陽光更有光輝”,才是全體老百姓要監督政府去逐一落實的。但中國人民沒有監督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所以他們活得既不幸福也沒有尊嚴,公平正義更無比遙遠,所以他們只能被這些空話、廢話、假話“套牢”,永無超生之日。